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宇宙的物质单位天体,了解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的基本特征,明白星座的概念,能根据星座辨认九月星空,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2学生通过学习分析恒星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从而感受天文尺度的时空概念,增强现代宇宙意识。教学重点1恒星、星云2天体系统的层次教学难点恒星、星云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PT)【新课导入】 利用高中地理图册初中学习地理,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高中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俗话说一个人知识广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天文学也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围,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地理所处的最大的地理环境。【设问】什么是宇宙呢?宇宙在汉语中的原意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繁星密布的星空 学生回答有空间意思的就加以肯定,学生的回答经常会少时间的概念,没有的根据回答内容加以引导。宇宙之含义包括两方面:空间和时间。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来看,无非是各种基本物理粒子、物理场和化学原子、分子,从宏观来看,像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的天体可组成不同的天体系统。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称宙”【设问】宇宙中都有些什么呢?【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但学生比较熟悉的天体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总结天体类型【设问】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天体,那么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呢?(质量大,数目多)是恒星和星云。【设问】 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哪颗?【引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且太阳也是一颗典型的主序星。由此你能说说恒星的特点吗?学生讨论。【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的天体,其物质状态是气态的【启发】 恒星之所以称为恒星,是因为其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它们静静地挂在夜空中,一动不动,可它们是否真的静止不动呢?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恒星也不例外。只是,恒星相对于我们作的纵深方向上的移动是不可能由肉眼观测出来的,而且即使是横向的移动,由于恒星距离我们过于遥远,我们通常也不能在短时期内看到它们的位置移动。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计算发现,恒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移动,以北斗七星为例,其十万年前、现在、十万年后的形状都不一样。【多媒体展示】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图。【引导】 科学家在观测天空时发现,天空中除了人们最常见的恒星之外,还有一些与恒星明显不同的天体,看上去它们不是一个亮点,而是弥散的不规则的一团,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星云。请看科学家们拍摄的一些著名星云图片。【多媒体展示】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暗星云、蟹状星云、环状星云、羽状星云。【引导】 星云与恒星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填表:外貌组成发光质量体积密度主要成分恒星球状气体自己发光小大较大氢、氦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自己不发光大小较小氢星云、恒星、行星等天体在宇宙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往往彼此相关,形成一些系统。天体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运动着的天体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启发】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挂图讲解】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课后思考题:1、 地球处于宇宙何处?与周边天体的关系?2、 夜晚观察星空,你能找到几个星座?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P1、P2板书提纲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一、 天体1、 什么是天体? 所有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就是天体2、 类型 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等二、 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课后反馈:天文学部分一向是学生容易感兴趣的,通过课件展示的星空图片,各种天体的图片,尤其是星云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后面的课件中为满足学生的要求,又给他们加了一些。由于前面几节课设施还没有弄好,未用多媒体的效果确实比不上用的。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的能量来源。教学重点太阳大气结构,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到地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颗普通天体中的一个,然而地球又以其具有生命存在而大大不同于一般天体,这其中,地球和太阳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恒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启发引导】 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万物生机。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它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也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也有1.5亿千米远。光走过这段距离,也需要8分18秒的时间。跟地球相比,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出示投影】 地球与太阳的几组对比数据项目太阳地球倍数半径(R)70万千米6371千米109体积(V)1.411018千米311000亿千米3130万质量(m)1.9891027吨5.9761021吨33万密度()1.41克/厘米35.5189克/厘米31/4表面重力加速度(g)27300厘米/秒2980厘米/秒228【多媒体展示】不同情景下的太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引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不是正圆,外围有一圈花边似的到底是什么?都是太阳的外部结构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太阳的外部构造。学生快速阅读。【启发提问】 (1)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什么层?为什么叫光球层?(2)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光球层,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明亮夺目的太阳光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所以称之为“光”球层。光球层的太阳大气很薄,只有500千米厚,温度也不高,只有6000K,对于巨大炽热的太阳来说,光球层确实太薄了,温度也的确不高。【多媒体展示】太阳黑子图片,利用其中的放大部分认识到太阳黑子实际上就是光球层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区域,这里比光球表面低1500左右,因而显得比光球暗,由此得名。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黑子的记录。公元前,汉书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是,为什么光球层表面会出现黑子?至今,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史料的记载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太阳黑子,【读图】太阳黑子周期图黑子的周期:数目具有周期性,极大年,极小年,11年周期【启发提问】 (1)太阳大气的第二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色球层上有什么活动方式?光球层外,是太阳大气的第二层,这是一层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因而称为色球层。【多媒体展示】太阳图片,观看色球层的色彩和活动方式。与光球相比,色球厚多了,有几千千米厚,温度也高,从里向外,温度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但发出的可见光却很弱,平时无法直接用肉眼观测,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为什么温度越来越高,而可见光却很弱,目前,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引导学生读图。我们看,在色球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这样红色的火焰,巨大的火焰柱升腾而起,这种现象称为日珥,日珥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到几十万千米,最高可达100多万千米,然后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回落太阳表面,或者挣脱太阳引力,消散于茫茫宇宙之中。我们再看图,这里有一些非常明亮的斑点。色球层上,有时短时间内某个区域会出现这种突然增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耀斑,又叫色球爆发。周期:与黑子一致,11年,出现的位置也与黑子对应;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启发提问】 (1)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又有什么特点?(2)太阳上真的会“刮风”吗?色球层之外,是越来越稀薄的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它的温度极高,可高达100万度,这是一层完全电离的气体层;日冕的厚度极厚,可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那么远,但亮度却更暗了,也只有在日全食或用日冕仪才能看到。在100万度高温的作用下,太阳大气在这一层被热电离为高能带电的粒子流,有极大的动能,容易挣脱太阳的引力,以高速冲向行星际空间,这种现象就是太阳风【启发提问】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的三层,厚度、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各层主要的活动方式都有什么?【总结板书,列表】 见板书【承转过渡】 黑子具有强大的磁场、耀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的粒子流,当这些活动出现的时候,势必会对地球造成很大的影响。【启发提问】 (1)黑子、耀斑、太阳风都以什么形式影响地球?(2)对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指导学生阅读高中地图册第二章大气垂直分层图,简介地球的电离层及其作用。举例说明黑子和耀斑发出的射电对无线电短波通讯的影响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出示投影片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激发,产生极光。【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极光图片这节课,我们从太阳开始,认识地球身边的事物,下一节我们将继续了解距离我们更近的、就在太阳系中的一些其他的天体。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2【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一、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氢和氦基本数据:(见书)二、太阳的外部结构1太阳的外部结构板图2对比层次特征厚度温度亮度太阳活动日冕层银白、淡黄太阳风色球层因色而名耀斑光球层因光而名黑子渐大渐高渐暗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后反馈:学生认为学习很容易,这些天文图片确实很有意思但我告诉他们,到了第三节会有一定的难度,第四节就更难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系的组成。2使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性质特征。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九大行星的分类教学难点九大行星的分类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情况,今天我们就到太阳系中去看一看,看看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地球还有哪些兄弟姐妹。【多媒体展示】太阳系图片【启发引导】 (1)太阳系都由哪些天体类型构成?(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哪一个?为什么它会成为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的质量实在是太大了,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质量的吸引小质量的。这样,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就在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成为中心天体。【多媒体展示】九大行星图片【启发引导】 (1)请同学们一起看“太阳系模式图”,从图中可见,除太阳外最重要的一种天体是什么?(2)什么特征的天体就是行星?(3)你知道在满天的繁星中,哪些是恒星?哪些是行星?(4)你对哪一颗行星有所了解?请介绍给同学们。(5)现在,太阳系中已发现的行星有哪几颗?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快速记忆。行星和小行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行星,“行”说明它有相对的位置移动;恒星,“恒”说明它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即在以恒星组成的各个星座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恒星中,只有太阳给我们的感觉例外,这是因为与其它遥远的恒星相比,太阳距离我们太近了,而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造成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视运动。一般情况下,目视观测,满天繁星中,眨眼睛的是恒星,不眨眼睛的是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九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常常湮灭在太阳夺目的光辉中,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才能看到。我们比较常见的是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离太远了,必须用较大倍数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它们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最大的是“谷神星”,半径仅及地球半径的115,直径大于200千米的不过30颗。【播放录像】 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九大行星中,具有固体核心的有?没有固体表面,呈现流体行星的是?(2)九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表面温度最高的是?最低的是?(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5)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其次是?(6)哪些行星有美丽的光环?(7)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有什么变化的规律?(8)自转运动有特殊现象的是?怎么特殊【书面落实】 请同学们读课文后的“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将“之最”标在表中。将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的变化规律标在表中,即自转周期:长短中;公转周期:短长;公转平均速度:快慢。金星的自转轴是倒着的,它自东向西自转,站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天王星的自转轴是躺【启发引导】 九大行星中除了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外,其它的都有自己的卫星,什么样的天体叫卫星,我们最熟悉的卫星是哪一个?月球(后面会学习)【多媒体展示】九大行星数据比较表(课本P7、8)根据质量大小、密度、表面性质分类【启发引导】讨论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从距日远近、体积和质量大小,温度,外围气体组成等分析。【多媒体展示】各种彗星图片,彗星简介:【多媒体展示】各种流行图片,“流星体”简介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3板书设计三、太阳系及其成员1太阳系:中心、成员、吸引、绕转2太阳系的成员:行星和小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卫星彗星:流星体四、九大行星分类:1、 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固体表面 2、 类木行星:质量大,密度小,缺乏固体表面五、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和太阳距离适中2、地球质量和体积大小适中课后反馈:这一课我曾经开过双语课,实际上课过程中我还加上了有关一个星期7天的由来等一些双语内容,效果很好,由于图片和录象,学生能被吸引。作业等情况都较好。第三节 月 球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月相的变化及其周期,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等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及其变化过程,月相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月相及其变化过程,月相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PPT和FLASH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月球概况月球的运动特征月相及其变化黎明黄昏月相及其位置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复习提问: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什么?(月球)导入新课月球一直是地球最亲密的伙伴。仰望夜空,人们对月球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登上月球、认识月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直到1969年,人类才实现了这个愿望。观看影片片段登月,注意观察月面状况大家阅读课本上有关月球概况的知识,分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永远只是它的一面?(2) 找出以下关于宇航员登月的描述中。表述不正确的地方,并说明原因。航天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宇航员顶着凛冽的寒风,迈着沉重的步伐,在黑暗中艰难地跋涉。天空中一点星光也没有,只有时不时地电闪雷鸣,照亮宇航员脚下溅起的飞扬的尘土。(至少三处)小组代表发言,由学生判断,最后由教师裁决。板书 第三节 月球一、月球的概况1、 月面基本状况2、 月球运动特征教师引导自古以来,和月球有关的文学作品举不胜举。也赋予月球很多名称。 你知道月球还有哪些名称?(玉弓、玉柱、玉盘、玉钩、婵娟、冰轮、太阴) 让学生集体朗诵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圆缺的变化给人的印象很深,因为它的变化是最简单、最容易被人们看到的。月亮的不同形状,称做“月相”。让学生把事先观察的月相在黑板上画出来多媒体课件演示月相变化过程月亮为什么会有这种圆缺的变化?根本原因(三个假设)1、 设月球能自己发光2、 假设月球是透明的3、 假设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月相会不会发生变化? (不会。)多媒体课件演示月相变化和形成过程, 新月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正是农历初一,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蛾眉月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上弦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时月亮很明亮,有时在白天也能看见。满月再往后,月亮明亮部分越来越增大,当它转到与新月正好相反时,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全都对着地球,看起来月亮就似一轮圆月,此时正是农历十五、十六、十七,称为“满月”,又称为“望”。下弦月满月之后,月亮的圆缺又开始了。此时的月相同月盈期正好相反。圆月开始变小,直到只能看到半个月亮时,称为“下弦月”,此时正是夏历二十二三日。半圆继续亏缺时,又成为蛾眉形。此时它的弦角背对着太阳,凸边向东。月亮变成另一个新月。这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天。分析后完成下表。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夜晚所见形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新月初一,不可见不可见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半圆,见于西半部夜空,月面朝西日、地、月三者成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东升西落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半圆,见于东半部夜空,月面朝东日、地、月三者成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用“黎明 黄昏月相变化”巩固理解月相的成因用谚语学月相:“初一新月少见人,上弦月亮白天跟,月半十五两头红,下弦月来半夜灯”。新月处于日地之间,出没时间大致与日同步,加上背日,无光或少光,故夜晚“少见人”;上弦月月与日、地呈90角,约地方时正午出,故日落后仍在半空,谓之“白天跟”;月半十五时,月处地、日另一端,加之月升日落,日升月落,呈“两头红”;下弦月与日、地呈270角,是半夜出,正是行人“半夜灯”。总结出两个“上上西”和“下下东”:1、 上弦月是上半夜的西天2、 上弦月是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为西边亮练习从以下的诗句中判断各是何时的月亮枫桥夜泊(1)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时月落高踞南方最高处,月相是上弦月,日期是农历初七、八日。)查生子(2)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第2 首的“月上”,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了。“黄昏”表明太阳已从西边下山。月亮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正是望月初升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日期是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当然,诗中已写明“元夜”,即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教师引导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呢?学生阅读归纳月球对地球夜晚的自然照明、农历月份安排、潮汐形成、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月球的知识,知道了月球的概况、月球的运动、月相的变化等知识这对我们认识月球和将来开发月球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3大家回去以后,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特别注意在农历初一、初四、初八、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七、三十等特殊的日期,对照今天我们讲的内容,看看是否一致。夜晚所见月亮的形状月相名称观察时间(农历月 日 时)课后反馈:这一课我曾经开过区级公开课,效果很好,尤其是FLASHDE的动画,但课后观察学生往往难以坚持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3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思想观。能力训练点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学重点1自转的运动规律。2自转的地理意义的第二和第三点,即经度时差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和经纬度网地球仪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讲述 地球运动的种类。多媒体板书: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学生回答出,继续追问理由学生回答不出来,都可以引到地球上怎样确定方向【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多媒体演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过程中把北极点慢慢指向学生,观察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运动的方式(逆时针旋转)。【提问】从南极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强调自转360度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不是平时所说的一天24小时,自转一周的时间叫一个恒星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简单提一下太阳日,不做解释。多媒体板书:【演示】 教师转动经纬网地球仪,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150150150837千米1447千米1670千米30060000【讨论】 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多媒体演示:单位时间经过的角度和距离。结论:角速度:除南北极外,各处均 相等150/小时线速度:大小因纬度而异,从赤道向两极渐减两极点无线速度和角速度速度大小的特点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请学生描述地球线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多媒体板书: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提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在哪里发生?(赤道)转入自转的地理意义多媒体板书: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区分昼夜和昼夜更替【板图】 晨昏线的画法【学生练习】 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计算每小时转过多少度?多媒体板书:(2)地方时a.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地方时。b地方时的差别: 15 1小时1 4分 1 4秒c.时区和区时j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位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如:015E30E15W7.5E22.5E37.5E7.5W22.5W西一区中时区东一区东二区k 区时:各时区均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实际使用的时区l 日界限m时区和日界限的计算:A、已知经度推算时区经度/15看余数:0余数7.5,商为时区数15余数7.5,时区数为商+1.B、时差推算:同在东(西)时区:时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已知甲地区时,求乙地区时乙地区时甲地区时两地时差(东加西减)D、以下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东十二区东经度时刻相同今天东侧西十二区西经度时刻相同昨天(西加东减)多媒体板书:(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规律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举例:大气中的气流、大洋中的洋流、河流及远距离运行的炮弹都会偏向。多媒体板书:(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小结并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3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15度小时,两极为零。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15 1小时1 4分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三轴椭球体课后作业:填充图册P4、P5课后反馈:这是高中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次在这里花费的时间都多,这一学期也不例外,首先补充经度和纬度的知识,地球上判断方向等,即使速度已经放慢,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懂,只能通过做练习再一次讲解。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地球的公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教学重点1公转的运动规律。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和经纬度网地球仪教学过程【复习】 (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2)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学生观察、讨论。【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讲述】 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板书】 【演示讲解】 利用经纬度网地球仪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板书】 【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多媒体演示: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学生观察回答。【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多媒体演示: 【板图】 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表1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A B C D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师指导】 【讲解】 回归线的意义。【提问】 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学生讨论、回答。【练习】 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板书设计二、地球的公转3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填充图册P6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和经纬网地球仪1个教学过程【复习】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请每个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投影片】 直射点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关系图。【提问】 直射点位置和相应时间、节气名称。【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察投影片的旋转,说出直射点位置和极昼极夜的关系。【提问】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举例说明上海地区一年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变化?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同学讨论、回答。【讲述】 树叶凋零,人们衣着的变化都是随着气候的冷热变化而变化的。四季最主要的区别也体现在冷热的差异上,如春暖、夏热、冬寒。大家还知道一天之内也有冷热的变化,早晚凉,中午热。大家都知道这种变化与太阳的日出、日落密切相关。可是,一年中同样是中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内容。【板书】 3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旋转投影片】 12月22日的日照图。【讲解】 观察某个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的方法。【演示旋转投影片】 分别演示从12月到次年6月之间和6月到12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提问】 北半球上半年昼和夜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北半球下半年昼和夜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夏半年。夏半年,昼和夜哪个长?什么时候白天最长?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冬半年。冬半年,昼和夜哪个长?什么时候白天最短?学生回答并在上节课的表1中昼夜长短变化一栏用箭头表示。【板书】 时间变化【投影片】 表示12月22日的日照图。【提问】 从赤道到高纬度白天长短如何变化?【投影片】 表示6月22日的日照图。【提问】 从赤道到高纬度白天长短如何变化?【投影片】 表示3月21日的日照图。【提问】 从赤道到高纬度白天长短如何变化?【板书】 【转入正午太阳高度】 如果细心的同学还可以发现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同。【板书】 (2)正午太阳高度【讲解】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如何画正午太阳高度。【复合片投影片】 北京地区直射点位置和正午太阳高度关系图。学生观察回答。(1)一年中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2)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变化?与什么有关?(3)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是否满足这一规律?学生在上节课的表1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栏用箭头表示规律。【板书】 【旋转投影片】 分别展示春秋分、冬至、夏至的日照图。学生观察回答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总结】 读上节课的表1会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与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一致的。【转入四季的形成】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使得一年中同一地区获得的日照时间不同。【投影片】 四季成因的结构关系图。【板书】 4四季更替(1)成因(2)四季的划分: 板书设计3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填充图册P7课后反馈:对于重点和难点,用了多媒体课件,效果不错。速度已经放慢,不过做练习的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 第二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理环境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圈层结构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各层尤其是内部圈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软流层知识。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分析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本章将视野由地表以上转入地下,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地壳薄层。有关地壳的知识是本章学习的落脚点,首先应对地球内部有个概括性了解。【板书】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引发思考】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 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结论】 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 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答: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讲析】 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过渡】 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圈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板书】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图分析】 读课本第127页,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分层,配读本节课文文字。(做图)请学生设计一幅图:要求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学生做完图后,教师出示投影片,展示自己归纳的图表。【难点讲析】 (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纵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总结】 对地壳结构的了解的目的是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从而站在地球系统的高层角度,认识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从而与地球和谐共存,持续发展。板书设计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作业:;填充图册P8、P9第二节 岩石圈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壳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其分布,地壳的厚度及地壳结构的特征。2使学生掌握地壳中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床的初步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知道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3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壳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的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地壳的物质循环和矿产与矿物的区别。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思考以下四个问题:地壳一共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地壳主要由哪八种主要的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什么?其中有哪些是金属元素?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地壳中90多种元素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地壳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硅和铝等八种元素;许多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甚微,但是它们一旦富集起来,就可以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地壳结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海陆位置及地壳与地幔的分界。(2)地壳分为哪两种地壳类型,这两种地壳类型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归纳概括地壳的结构特点。学生讨论以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全班同学一起评议,共同得出地壳的结构特点,即: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板书】 第二节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一、地壳的结构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2硅铝层和硅镁层3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过渡】 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结构特点以后,又知道了地壳是由90多种元素构成的,而我们为什么在野外观察到的地表又大多是岩石或矿物、土壤呢?引导学生观察花岗岩及长石(正长石或斜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指出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的,而长石的矿物成分又是铝、硅、氧等,石英的矿物成分是硅和氧,云母的矿物成分是钾、铝、硅、氢、氧等。引导学生观察石墨和金刚石矿物的构造,并指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看有关金属矿床及矿产地的录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由此思考以下问题:(1)矿物的概念。矿物有哪些特点?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同其性状有什么区别?(2)元素、矿物、矿床、岩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造岩矿物有哪些?(4)矿床按成因可以分为几类?小组讨论以后,由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然后由全班一起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有的矿物硬度较大、常呈柱状、锥状晶体;有的矿物呈无色透明的四方颗粒;有的矿物由于化学成分相同,但其内部原子排列不相同,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如金刚石和石墨。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一些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就是矿产。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称作矿床。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矿床按成因可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三大类。【板书】 二、地壳中的矿物1矿物的概念2矿物的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3常见的几种矿物三、岩石和矿床1岩石的概念和分类2矿床的概念和分类3岩石与矿床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思考以下问题:(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物质的循环受到哪些地球外部圈层的影响?(2)地壳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会发生哪些变化?形成什么岩石类型?(3)概括地壳物质的运动过程。(4)地壳的物质运动说明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由代表发言说明以上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辩论得出一致的意见。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地壳物质循环既受到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生物圈、水圈的影响,还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地壳的上升运动(隆起)使各类岩石在地表裸露,受到大气、水、生物、海浪、冰川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地壳的下降运动(凹陷)又使各类岩石下沉到地壳深处,它们在一定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经过岩浆的烘烤而变质,形成变质岩。下沉到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的岩石,在岩浆的作用下还可发生再熔作用,形成新的岩浆。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如停留在地壳中将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还可以喷出地表迅速冷却而成为喷出岩,它们都称为岩浆岩。可以看出,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再到形成新的岩浆,地壳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的。由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出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上述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地壳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板书】 四、地壳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财贸职业学院考核招聘博士研究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3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第二季度(第一次)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招聘全日制城镇公益性岗位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营商环境观察员招募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公开招聘教师和教辅人员(46名)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甘肃武威国企招聘正式员工-浙能武威能源有限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张家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国家电投集团陕西公司招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素社街道环监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4年08月四川遂宁银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独栋别墅升级报告范文
- 2024年学校医务室制度(2篇)
- 贵州省遵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DB34∕T 2833-2017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通道设计规程
- 成语故事《班门弄斧》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5KW储能电源作业指导书
- (2024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命题趋势分析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历年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