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宁波教科网来源:宁波教科网点击数:3724更新时间:2006-11-149:06:54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中小】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两增”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众多因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近期对我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关键词:调查、分析、建议、对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城镇化的发展,虽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使大量农民逐渐涌入城镇,但又为城镇就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全县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据2003年底统计,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81600人,其中男劳力159900人,女劳力121700人。已就业劳动力264300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2%,再加上间歇富余劳力5%,全县约有1012%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主要显现以下几个特点。1. 劳动力稳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日趋合理。2002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分别占41.8%、33.1%和25.1%,分别比2001年下降6.1个百分点和增加2.3和3.8个百分点,即全县劳动力(包括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49万人,其中向第二产业转移0.69万人,向第三产业转移0.80万人,呈现较好的就业转移态势。全县外出劳动力持续增加,就业外部空间进一步拓宽。包括原己在本县就业的外出转移在内,2003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47700人,比2001年的43772人增加3926人,占就业劳动力的比例达到17.4%;就业区域从上海、宁波等地为主,向广东、杭州等城镇发展,从事行业也由单一的建筑业,向建筑、旅游、针织、模具、餐饮等行业多元化拓展。2. 产业内部就业劳动力素质结构稳定,高素质劳动力相对集中于非农产业。根据调查分析,全县农村就业劳动力素质分布呈现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同一产业中文化素质结构基本稳定。如表:农村劳动力就业文化素质对比表单位:%初中以下初中以上2001年2002年2003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一产65.265.365.334.834.734.7二产35.434.934.864.665.165.2三产35.234.635.664.864.464.4由此可见,近年来,各产业内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越来越集中于非行农业。2003年非农产业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所有就业劳动力的比例为37.1%,比2001年的33.9%上升了3.2%,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例则由18.2%下降至15.6%,下降了2.6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新增高素质劳动力基本上就业于非农产业,一产从业人员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非农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3. 收入稳定增长,非农产业劳均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据农民收入调查,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近几年农民收入的连续增长,其主要来源是建筑业、工业企业、民营企业和商贸服务业。到2003年一、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例则为1:2.06:2.76,二、三产业收入都超过农业收入1倍以上,特别是三产收入己在收入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就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存在结构不平衡因素:地区之间不平衡。一方面反映要培训率不平衡上。就业率高的镇乡(街道)富余劳动力比例则达到18.3%。另一方面反映在从事职业不平衡上,高的镇乡(街道)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己达到55.2%低的不到3%。产业之间不平衡。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全县至今仍有近一半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难以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需要。不同人群之间不平衡。当前社会劳动就业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及外来民工等多种竞争对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平衡。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最高的是305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72.6%;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就业率相对较低,仅为27.4%性别之间不平衡。20世纪90年后期我县建筑业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的农男劳力。建筑用工饱和后,男劳力转移速度明显放慢,而针织、家政服务等女性用工呈良好发展态势。(二)原因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就业观念和劳动力本人素质的差异上:一是择业观念上的问题。这是目前影响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最大因素。许多人眼高手低,对苦、脏、累的岗位不屑一顾,特别是初高中刚毕业的年青人,就业期望值高,对工种、收入要求期望苛刻。同时,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恋家依赖思想严重,缺乏敢试精神。许多农村劳动力宁愿在家无事可干,也不愿到外地务工就业,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甚至“无富也安”。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从总的就业劳动力情况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现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为15.6%,其中高中以上只占2.1%。从初中以上劳动力就业结构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占生产、工作时间是不充分的,多到56个月,少则23个月,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这些半失业、隐性失业状态会迅速变为失业状态。届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沉重包袱。对此,各级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抓好转移就业工作。(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因素。1、历史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年龄在45岁以上的劳动力。这部分人大多就读在文革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学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现实教育理念的制约。就是应试教育和当前尚需完善的素质教育的制约。“高中热,中职冷”无论是前几年的应试教育还是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3、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民教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的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4、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从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校及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部分农职中学。这些培训部门一般只能集中在县里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有些镇(乡)的农民文化学校形同虚设,一年几乎不开展工作。因此,培训资源略显不足。上述培训单位又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培训条件也有很大差距。2002年以后,虽然县里明确培训工作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但在实际运作中组织、协调难度还是较大,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5、农民自身原因。主要是观念不解放,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有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自身没能力承担参加培训学习的费用,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措施1、切实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要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好农村劳动力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把培训工作纳入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要把培训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并由领导小组统一考核。2、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资金筹措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投资农民培训。教育和引导农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提高自身和子女的综合素质。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弥补培训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3、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架,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形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经费的基础上,由编委行文,在各乡(镇)设立培训站。培训站站长由一名主管农业副乡(镇)长兼任,副站长由一名农业办公室成员担任。各乡(镇)要根据产业发展项目和培训专业的需要,从科教、农技等单位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培训工作,使乡(镇)培训站达到有2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培训工作的要求标准。村设培训点,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使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完整的镇、乡、村三级培训体系。体系建立以后,要明确隶属关系,并按实际需要赋予相应职能,不断完善培训条件,落实培训经费,使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4、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的相关政策。镇、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研究和制定鼓励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各项培训的有关优惠政策,要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尝到甜头,同时真正能使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达到增收的目的。对农村的特困生,各级政府、学校和有关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千方百计防止辍学,坚决杜绝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出现。5、分层次、多渠道对农民实施培训。主要分三个层次:初等农业技术教育、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中高等学历培训。初等农业技术教育主要针对45岁以上农民和即将走上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劳动力,主要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和农村职业中学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分流教育、科普之冬(春)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电视空中课堂、网络教学等形式开展;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45岁以下,有转移输出愿望的农民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初高中学生,此类培训主要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农村和城镇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等承担;中、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农村村干部、农村各类专业户、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农村能人,此项培训可由各类成人中、高等专业学校承担。要积极开展定单、定点和定向培训,鼓励校校、校乡和校企之间联合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后的农民充分就业。6、开展劳动预备教育制度。对未升学城乡初中、高中毕业生和失业社会青年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劳动预备教育。实行全日制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为1:1。凡课程合格,并取得初级或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发给劳动预备合格证书;(结合职业技能教育)实施“双证制”文化教育部分课程教学,凡文化课程各门课程考核合格,发给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相应学历。积极实施企业职工岗位及农民的转产转业培训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使80%以上农村被征地农民和青壮年劳动力能参加(政府补贴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7、不断探索教育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