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欲断魂-形容十分感伤。借问-请问。遥指-指着远处。清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的是清明时节,下起了春雨。奔走在外的人,心里增添了一份愁苦。他向别人询问,附近的哪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杏花深处的小村庄-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做是一副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第一句,讲述一位出门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原本是一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水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一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象,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抬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村庄,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很难利理解诗人的心境,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理解。从已有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督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思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是七言律诗和绝句。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词解:惠崇-宋代僧人,擅长诗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的一副画作的题画诗。萎蒿-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长在河滩上,嫩芽叶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幼芽。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肝脏等有剧毒,加工后可以食用;初春时从海里向江里洄游。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仲春时节,寒气刚刚退却,只有“三两枝”桃花率先开放;人们还没有感觉到春意,常在江中游水的鸭子却先感觉到了江水在变暖。“萎蒿”两句所描写的景物,也正好符合孟春时令的特征。翠竹后面,正开着三两枝桃花;春天来了,江水暖了,江中戏水的鸭子最先感知。萎蒿长了满地,那芦芽儿还很短很短,正是河豚溯流而上的时候吧!全诗只是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春风,如临其境。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于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传诵甚广。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与题西林壁两首古诗,两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庐山壮美的景色。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这两首诗流传久远,较为著名。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词解:1、 香炉-即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形似香炉,峰上烟云聚散,因而得名。2、 挂前川-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间。3、 九天-指天空最高处。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的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汽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词句为瀑布设置了雄伟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的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悬挂在山川之间。“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副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即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俊。这样写,诗人还觉得没有把瀑布的雄奇气势写尽,于是接着又写了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字,用的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成功的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练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zhe二声)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李白的一生,是“济苍生”、“安社稷”、报效国家的一生;又是酷爱祖国大好河山,不知疲倦地寻求大自然之美的一生。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游名山”。因此,李白的旅游和游仙访道的生活中,他的诗歌,随着他的旅行的足迹和他终身离不开的酒,飘逸着一种“仙风道骨”之气,洒遍了天下名山大川。所以“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是集“诗仙”、“酒仙”、于一身的奇才。题西林壁这首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词解: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是题写。西林,即西林寺。在庐山上。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3、侧-即从侧面看。4、远近高低-即远看、近看、高看、与上面的横看、侧看相承接。5、缘-因为。6、不识-看不清。诗的大意:第一二句:从正面看成岭,从侧面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三四句: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题西林壁】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一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的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意思是:横看是蜿蜒山岭,则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庐山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的发表议论,而是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集团的土地租赁合同样本
- 高速行驶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咖啡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钢琴素养课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和谐联盟商加盟合同
- 佛山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法制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人寿保险代理合同
- 2025年奇亚籽胶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经济测算
- 电源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充电桩场地安全使用协议书9篇
-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目
- 2023年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曾巩诗歌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波利亚的数学解题理论及其在初中数与代数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
- 禾川x3系列伺服说明书
- 菜鸟驿站店面转让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