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时分秒认识钟表第1课时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第10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的挂图。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展示挂图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画面的钟面上)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表。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1提问: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3分别说一说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点评: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力求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以及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给学生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教学例2。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学生分组活动1:(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学生分组活动2:(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2)1分大约跳多少下?(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四、活动拓展(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3)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10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五、总结回顾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2课时认识钟表(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108页例3、例4及第108109页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出示钟面。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2)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1)汇报。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2)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教学例3。(1)说一说:1时有多长?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2)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学生充分表述。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例4。(1)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2)听一听,说一说。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3)看一看,议一议。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分组观察钟面: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板书:1分=60秒。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1)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2)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五、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3课时认识钟表(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的例5、例6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学生齐声答道:8时。(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教师: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学生:时针指到8,分针指着12。教师: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4时半)学生们大声答道:4时30分(4时半)。教师:(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这个是几时呢?学生高声答道:大约7时。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教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2时55分)学生:这大约3时。教师:对!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1:3时不到。学生2:2时多很多。教师:能再具体一点吗?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学生3:分针走了1大格就是5分,现在分针指着11,从刚才的2时到现在分针就走了11大格,也就是走过了55分。所以可以说是2时55分。学生4:分针再走5小格就到3时了,1小格就是1分,5小格就是5分,所以是3时还差5分。学生5:分针指到6时就是半时,也就是30分,分针从6到11,分针走了5个大格,5个5分就是25分,30分加25分就是55分,所以就是2时55分。2活动巩固(1)教师拨(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3时间的写法教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例如:2时55分。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5分说一说)。教师示范:2时55分,2:55,并说明意思。教师分别拨出几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4教学例6学生独立把例6的空填在书上,完成后交流。5活动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第110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10页第3题。2完成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四、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页例1。【教学目标】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小结: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点评: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3)组织交流汇报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2)判断对错。2分7秒=27秒1时25分=125分90分=1时30分(3)比一比。谁跳得快?在()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谁拍得快?在()里画。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谁踢得快?在()里画。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点评:本组巩固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反思总结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学生1: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学生2: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我喜欢玩旋转木马!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教师:二年级(1)班的小红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学生1: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学生2: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2、教学例3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3教学例4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三、巩固深化(1)课堂活动第1题。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2)小强的星期天。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教学反思:第七单元统计 第1课时统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例1及120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教学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学生2:数不准。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正一正(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6)教师小结。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1课堂活动第1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2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四、全课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统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2页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1:用画“”的方法。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1:我们班上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弹琴的人数最少。学生2:参加跳舞的同学比参加唱歌的同学少几人?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1:画“正”字能较清楚地收集、整理数据。学生2:我觉得数据较多时更简便些。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学生:把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蘑菇数加起来。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五、小结,自我评价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第3课时统计(三)【教学内容】教科书123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58题。【教学目标】1在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统计的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只聪明勤劳的小兔子,你们还记得它们采蘑菇的情况吗?学生可能回答:小灰兔上午采了5个蘑菇,下午采了2个;小白兔上午采了6个蘑菇,下午采了3个;小黑兔上午采了4个蘑菇,下午采了4个。小灰兔全天一共采了7个蘑菇,小白兔全天一共采了9个蘑菇,小黑兔全天一共采了8个蘑菇。(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表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合计个数79824这是我们上节课收集、整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三只小兔全天采蘑菇的情况,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示统计图)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图(2)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以下两点:每个格代表1个蘑菇。从左往右,三竖栏依次表示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全天采蘑菇数。点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中初步认识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学生可能回答: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小白兔采了9个蘑菇。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高。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小灰兔只采了7个蘑菇。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表示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低。(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几个蘑菇:学生解决的办法也可能不同:a9-7=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b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和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相比,多出2个,所以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小黑兔比小白兔少采几个蘑菇?小灰兔比小黑兔少采几个蘑菇?小灰兔和小白兔共采几个蘑菇?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三、课堂活动:评选动物明星(1)出示:大象、狮子、猴子、小熊头像,提问:你喜欢哪种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2)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课本123页统计表。(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课本124页统计图。(4)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课堂练习练习十六58题。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统计有什么新的认识?教学反思:第八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131139页。【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统计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2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3读写方法(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4大小比较(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5较大数的估计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教学反思:第2课时数的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139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学生经过回忆答出:(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4)有余数的除法。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1复习口算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复习估算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4巩固练习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三、综合练习1教科书137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科书139页第16、1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略)教学反思:第3课时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139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四、解决问题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教学反思:第4课时认识图形、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学难点】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二、复习认识图形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复习平行四边形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出示第133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三、复习统计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1)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完成统计图。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四、综合练习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135页第4题(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138页第14题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五、全课小结谈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八、总复习第1课时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131139页。【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统计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2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3读写方法(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4大小比较(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5较大数的估计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治政府建设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岗位机遇
- 民族挂毯课件
- 2025年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治疗策略考核答案及解析
- 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
- 文化消费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老年病诊疗知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免疫科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测评答案及解析
- 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举措
- 作文方格纸400字
- 福州市鼓西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2
-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 医学信息学课件
- 加工番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数据可视化课程建设经验交流陈为课件
- 二级减速器计算说明书
- 厨房设备施工方案
- 《比热容》说课-完整版课件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各种轴载换算计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