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术语辨析张著老师讲座稿2016.05.06周报各位老师好,主持人好。谢谢郭老师的邀请。今天我将就“诗歌鉴赏中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这个话题和老师们聊聊。这些知识对老师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学生而言则“学练三年,困惑三年”,即使马上要高考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下笔就错或无从下笔。以下有些辨析是因教学需要而绝对化表达,是为圈定学生思维的,不严谨的地方,请海涵。1、景与情的关系,我们是通过找到景物描写的“修饰语”来“揣测”诗人真实意图的。景物描写直接透露“表面情感”,继而“推测”“隐含情感”,阅读理解时两种情感缺一不可。2、“比兴”是以“写景”为载体来表达感情的手法,它与一般景物不同的是,用来“比兴”的景物形象与即将出场的主人公形象一致。3、“直接抒情”是直接表明爱憎情绪的抒情,景、物、人是内容,“间接抒情”是通过写景或者托物或者用典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景、物、人是手段。4、观点态度一般是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句得出,直接抒情处要注意“反讽”“反语”的辨认,即联系整首作品,有时真实感情与直接抒情的表面意义相反;间接抒情要注意从“写景(意境)”“写典(结合注释看典故特征)”“写人(动作神态)”句子处得出结论。5、可以用来比较阅读的几组概念需要掌握:白描与细描与叙述:无修饰的刻画与有修饰的刻画与记录事件过程、实写与虚写:眼前景象与回忆过去景象或展望未来景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以景结情与卒章显志、乐景乐情悲景悲情与乐景哀情对比与衬托比喻与拟人先点后染与先染后点在第5点里,学生对“回忆过去真实的事情”非常不解,只要是真实的,学生会认为是“实写”,而不会管时态的问题。而点染和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的“点”正好是颠倒的,当涉及到点染的具体分析时会出错。术语单独来看,学生是可以知道的,尤其是在“专题练习”的时候,但是综合卷一出,学生会直接懵掉,因为很多概念是接近的,甚至只是“差一点点”的同性质的。6、铺垫与伏笔:“铺垫”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它是主要情节的基石,具有突出主要人物、事件,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等作用,它的目的在于“衬托”。“铺垫”与“结果”是可分的;“伏笔”是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使读者在阅读到重大情节变化时不会感到疑惑却会恍然大悟,它的目的在于“照应”。“伏笔”与“结果”是一体的。因为小说阅读,老师在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本身就把它们当作“同义词”来说。要分的。“铺垫”与“结果”是可以拆开的,而“伏笔”与“结果”是一体的,必须保持一致,失去照应的伏笔是失败的,也就无所谓伏笔了。在小说中,如果是一段写景,那写景可以认为是在为人物出场“铺垫”,但不会是埋下伏笔。埋下伏笔的写景应该是这样的写景:雷雨中后花园电闪雷鸣,电线杆倒地上了。后来四风冲出去,触电身亡。诗歌中的铺垫,就是大多数的写景句。只是我们习惯叫它们“渲染”“衬托”,借景抒情的“景”基本上都是在“铺垫”,在酝酿情绪。只有极少数纯写景的诗歌例外。7、卒章显志与普通结尾抒情的区别在于:诗词在卒章显志的句子之前全部是在写景或记事,这个景色或事件所渲染或描写的内容与“感情”不相干或完全相反,卒章显志有“反转”的意味。而普通结尾抒情是“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抒情,情与景是保持一致的。卒章显志是初学者不会想到的概念,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到卒章显志后,他会情不自禁地将所有“尾联用了什么手法”的题都用“卒章显志”回答。不是完全不相干,这相干与否是语义上的,但是情感保持一致。比如发临洮(岑参),前三联虚写临洮那地方环境险恶,按照这样的景写下来,情感就应该是“不喜欢那个地方”,“我去那里简直是自虐”。然而,尾联却写“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那这里就是卒章显志,为什么会更显报国之情呢,因为人之常情是不去那个地方的,但是还是离家去,就是因为报国之情占据了上风。因为此处卒章显志,更显情怀。卒章显志与普通情感结尾抒情,指的是结构作用。不是手法的指认。卒章显志在古诗词中,往往情景不交融。8、景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比兴,引出他物抒情。一首诗的感情是复杂的,首联的景物描写不是为所有的感情奠定的,必须明确指出为哪一种情感奠定基调。在第8点中,学生并非对景的作用不了解,而是对“为哪一种情感”奠定基调无从作答,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泛泛而谈,用空洞的“为后文奠定感情基调”搪塞过去。无法结合诗句分析。9、拟人与比喻(以物喻人)的区别:被拟人的主体是物,它临时具有了“仅有人”能有的特征。比喻也可以发生在物与人之间,物与人具有相似性,但是物仍然是当作物来写,不具备人的特征。看似极其简单的两个概念,但是当它们在内容上有交集的时候,学生就不能正确辨认了。比如说,苹果像人的脸一样圆,学生就会认为是拟人。尤其是涉及到兰花在幽谷独自开之类的,学生就会无所适从。10、比喻、比兴和象征:比喻和比兴均可发生在有相似点的物与物之间或者物与人之间,但是比兴的目的不在于指出相似性,而是在于借助一事物引起所要歌咏的另一物或另一人。这“另一物或另一人”是必须在比兴句后面出现的,如果不出现,就变成象征了。11、比喻、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性。象征的本体意义与象征意义有相似性但是“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创作者与读者强加的或者社会习俗导致的。托物言志:运用了比喻(拟人、比兴、象征)手法,描摹“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表达情感。在比喻和象征之间,学生的摇摆性是最大的。如果仅就一联一句而论,当然会是比喻,但是诗歌从来就是整体阅读,象征就容易被忽视了。(好在很多答案给的是比喻象征都对)12、炼字的字处于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多数是动词或者动词化的形容词,它们都具有多义性。分析的时候,不可越过“本体形象刻画更鲜明”的步骤。直接分析到感情是错误的。可在分析完本体形象后,再提及感情(在同一组题中的第2题如果问情感,那么此处感情则可以忽略不写)。双关因为不在大纲要求掌握的范围之内,所以,学生不会很纠结这个。象征是创作者与读者强加的或者社会习俗导致的。比如月亮乌鸦等我们的学生一开始学双关是在广告宣传语语言表达题里训练的,所以,他们在做诗歌鉴赏时很少考虑双关。这或许是因祸得福了。象征是固化了的特殊意象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身并不具有双关,它需要结合上阕来理解。有双关的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情。定风波的整首诗设置了一个象征的情境。13、衬托与借景抒情:衬托是二者之间,以一物的形象来突出另一物的形象,它可以发生在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和景与人之间。当且仅当衬托发生在“景与人”之间的时候,它和“借景抒情”有接近之处:都有写景。但是二者的目的不同,衬托是为了突出“形象”,而借景抒情是为了“抒发感情”。如果写景之后又刻画人物形象,那么可以说前面的写景是衬托/渲染/起兴人物的作用。如果写景之后开始明确写遭遇感受,那么可以说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企业代理记账与财务顾问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景点场地租赁保证金缴纳与监管合同
- 2025版按揭贷款服务合同(含房产、车辆、设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师资引进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主题餐厅租赁服务合同
- 2025防火门生产线节能改造合同范本
- 2025版车辆质押典当逾期罚则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房产经纪人业务优化聘用合同
- 2025版床上用品二手交易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版架子工高空作业安全承包合同规范
- 中职生的宿舍规范
-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以数独为代表的逻辑思维游戏教学研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课件
- 交通运输概论教学教案
- 餐饮业的舆情管理
- 台达DELTA变频器VFD-EL系列使用说明书和手册(完整中文版)VFD007EL23A
- 产品研发流程指南
- 202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和答案历年真题公司信贷篇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05 首字母填空(20篇) 【考题猜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