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境监理细则.doc_第1页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境监理细则.doc_第2页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境监理细则.doc_第3页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境监理细则.doc_第4页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境监理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环保监理细则建设单位: 朝阳市公路管理处 编 制 人: 黃宪军 审 核 人: 刁建伟 监理单位: 北京路久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名称: 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总监办编制日期: 2014年 10 月 1日 为了把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建设成“生态环保、自然和谐、安全舒适”的工程项目,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1、为确定本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提高本标段环境保护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细则。2、本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规定而制定的。3、本细则适用于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4、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5、本标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6、朝阳市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总监理办环保监理组织机构环保监理小组组长:黄宪军环保监理小组成员:李晶、李向阳、秦英政、张小峰、刘振忠第一章 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1、总监理工程师对环保工作负全面责任,各组员负责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工作制度的实施,并坚持督促执行。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和指导,施工单位项目部负责执行环保措施的落实,检查工班环保工作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2、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及保护要求,宣传国家和当地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3、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单位的有关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并根据“因地制宜,变害为利”、“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布设各项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4、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施工现场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变化,提供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1)保护植被,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施工便道、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原材料的堆放和材料加工场及弃土场等一切临时设施、生活设施的布置在指定规划的区域内,尽量选择荒山坡地修建,满足环保要求,避免临时工程的修建而破坏地表植被,恶化生态环境。机械车辆沿施工便道行驶。(3)在施工现场各生活区设置临时卫生设施,并经常进行清理。6、施工环境保护措施6.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征地范围和数量进行用地拆迁,严禁超出征地范围进行施工。 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小临设施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少占地,特别是农田,各种临时房屋坚持因地制宜、简易方便的原则就近设置,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发挥线路附近的现有道路和房屋场地条件。6.2临时工程环境保护 施工便道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定期洒水养护,减少车辆行驶扬尘,合理布置大型临时设施及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掩埋覆盖或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置化粪池,处理后达标排放。 临时工程占地完工后及时恢复,植树绿化。工程竣工后对取土场、弃土场、生活、生产用地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治,同时修筑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6.3植被保护 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在划定的区域内作业。 保护原有植被。便道选线、营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砍伐树木和其他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6.4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区临时工程的修建本着节约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产、保护植被的原则,合理选址,并经业主、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选择避风向阳、交通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段,设置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集中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临时工程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废弃物,按照汇报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地点处理。7、水土保持措施7.1施工前做好防排水设施,施工排水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污染河渠水源,不冲毁农田。7.2弃土场选址根据设计文件指定或经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批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便于工程后恢复使用。弃土前先将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筑片石挡碴墙,墙身设泄水孔,采用先挡后弃的办法,工程结束后对弃碴场进行平整,将存放的熟土回填碴顶,植草或复垦。8、防止大气、噪声、水污染的措施 9.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临时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 运输车辆加以覆盖,减少遗洒,垃圾定期处理,严禁焚烧有毒废料。 9.2防止噪声措施 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改进措施。 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利用距离和必要的声屏障降低噪声。设备安装固定,减少阻力和摩擦产生的噪声。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减少噪声。9.3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应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施工产生的污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并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 食堂的废水处理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农田和水源。第二章 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监理 一、施工和监理单位生活服务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避开各种生态敏感点,对于生活服务区附近可能存在的生态敏感点,应加强管理,并提示服务区内各员工,控制员工对附近生态敏感点产生潜在的人为干扰。临近城镇或农村的居民点时,应可能租用当地的民居,若无现成的房屋可以租用,生活服务区选址应尽可能避开农、林等生产用地。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用无法避免,则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选址确定后,对生活服务区应注意以下事项:(1) 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所规定的、类水域。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水质处理,如油污水应进行隔油处理。机械和车辆最好由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2) 生活垃圾堆放点应选择30m范围内无生活用水和渔用水体的废弃沟凹或废弃干塘。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3) 施工单位生活服务区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区内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在进风口、出风口安装消声器。(4) 施工人员如自建宿舍,应配套建设简易厕所。简易厕所尽量建成有冲洗水和粪便回收装置的流动厕所。(5) 厨房应设置排风系统。二、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和修筑以及运输车辆的行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用地、林地等。主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规划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2)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3) 施工便道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专职人员,及时洒水、清洁保持运行状态良好,减少扬尘污染等。(4)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的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夜间在居民区附近禁止施工便道的作业。必要时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才能夜间作业。三、临时材料堆放场地为符合材料的堆置要求,料场的选址多位于地势较平坦的地域,通常涉及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或临近这些用地。此外,物料的散失和飘散污染也会影响环境应注意以下事项:(1) 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地无法避免,则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2)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3) 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四、搅拌场和预制场(1)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2) 拌和站距离学校、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m,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污染。(3) 拌和场和预制场地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夜间55dB。不能达标时,夜间应停止作业。(4) 大型拌和站(预制场)应配备除尘装置。砂石料场应及时洒水;砂石装卸时应尽量降低落差。施工人员应配有防尘用具,以保护工人健康。拌和场地应离敏感点大于100m,并应尽量避免开下风,向有人群的时段。(5) 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6) 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剂喷刷在砼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砼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砼与空气隔离。第三章 桥涵工程环境监理要点(1)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桥梁打桩噪声的场界限值为昼间85dB,夜间禁止打桩。(2) 施工期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所规定的、类水域。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水质处理。(3)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砼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类水源地保护区。(4) 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露。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5) 桥梁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6) 水泥砼的搅拌、振捣、运输、摊铺等作业中防粉尘、防噪声措施同前。(7) 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混凝土外泄,以免污染河水。(8) 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将受影响的两栖动物生境控制在最小范围。(9) 采用钻孔桩施工时,应设置沉渣池,严禁泥浆外泄,以免污染土壤和水体。(10) 材料应堆放整齐有序,垃圾每日清理收集。(11) 河道桥墩施工时,采用临时围堰封闭施工,以免污染水体。施工结束后,临时围堰应清除干净。第四章 其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1) 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噪声、振动、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止或减轻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善、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2) 焊接的废弃物如电焊渣、废弃的焊材,应收集处理。(3) 油漆应妥善存放和使用,避免滴、漏影响水体和土壤。油漆包装物应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抛弃。(4) 公路路基弃土堆等边坡坡面应绿化,保持水土以增进边坡稳定。(5) 要在土质填方路基边坡和挖方边坡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植树、植草,并根据地形、地貌与土质条件合理的搭配花草、灌木、乔木等。(6) 在公路用地边缘的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刺藜、常绿灌木及攀援植物等,防止人或动物进入。(7) 通过林地、果园时,除因影响视线,妨碍交通或砍伐后有利于获得实现景观者外,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