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doc_第1页
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doc_第2页
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doc_第3页
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doc_第4页
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教学案例选登导体与绝缘体作者:朱玲爱 点评者:李国兴 单位:瓜沥一小 一、课 堂 教 学 实 录 执教者: 朱玲爱 课题 导体与绝缘体 (第 1 课时)师生问好。师:老师想做一个电路,可是做到一半电线不够了。(师出示示教板)请同学们想一下,用什么东西来代替电线,也能使小灯泡发亮?生1:用铁丝来代。生2:用铜丝来代。生3:用棉线来代。师:刚才大家所提到的都只是我们的猜测。这些物体连进去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小灯泡亮了;另一种是小灯泡没有亮。师: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什么?生1:有电流通过。师;你能说一下电流在这个电路中如何流动吗?(生1到示教板前演示电流的流动路线,当流到接进去的物体时,师追问:你的意思是这个物体能使电流通过?)生:是的师:我们把能够使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生:导体(师板书:导体)师: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生:绝缘体(师板书:绝缘体)师: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在导体与绝缘体之间补上“与”)师:老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25中物品,呆会儿先请大家对照着表格一一认识一下,有不认识的或缺少的可以提出来。请组长取出材料和记录单,开始。学生小组内认识25种材料。师:刚才在认识材料时,有些组找不到保险丝。大家看这根类似铁丝的,但比铁丝要软得多,可以随意弯曲的就是保险丝。现在都认识了吗?生:认识了。师:现在请大家对这些材料作出判断,认为把它连进去可以使小灯泡发亮的,就打上“”;认为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就打上“”;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或不能确定的打上“?”明白了吗?开始。学生小组学习师:我请刚才最快的一个组来汇报。生1:我们组认为能使小灯泡发亮的物体有:铜片、铁片、不锈钢螺丝、钢钉、回形针、保险丝、1角硬币、5角硬币、铜钥匙、针、小刀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的物体有:跳绳、木片、毛线、棉线、塑料棒、玻璃棒、皮、橡皮、笔心、铅笔心、牙签、纸片师:与他们组有不一样的请举手。生2:我们组认为小刀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生3:我们组认为笔心能使小灯泡发亮。师: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是不是,让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来验证一下。听清楚要求:小组内分工要明确,每人都要有事干。一个同学拿着电路检测器的两端,另一个同学拿着需要检测的物体,用手指将两端与电路检测的两个线头捏紧。剩下的两位同学,一个观察小灯泡有没有亮,另一个做好记录,亮了打“”;没亮打“”。第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请负责检测的同学,把检测过的物体放到另一只盘内。第三,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第一轮检测结束后,我们还该进行第二轮检测。大家的分工调换一下,刚才是观察和记录的同学变成检测的,刚才是检测的,换成观察和记录。第四,为了使我们的检测更加规范,每个小组在实验前应先检测一下自己组的电路检测器,看看有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你们的电路检测器本身就有问题了,那还能不能拿来测试了?生:不能。师:最后一个要求,实验做完后,要对自己组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师;开始学生小组实验,并作好记录。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师:(大多数组都坐好后)老师看到中间的三组比较快,看来他们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得比较好。我请第二小组来汇报一下。生1:我们共检测了25种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的有13种,它们是铜片、铁片、不锈钢螺丝、钢钉、回形针、保险丝、1角硬币、5角硬币、铜钥匙、针、小刀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的物体有12种,它们是跳绳、木片、毛线、棉线、塑料棒、玻璃棒、皮、橡皮、笔芯、铅笔芯、牙签、纸片生2:我们组测的笔芯会亮的。师:铅笔芯还是圆珠笔芯?生2:圆珠笔芯。师3:我们组的铅笔芯会亮的。生:不会亮的。师:好,我们来检测一下好了。(师把铅笔芯放到示教板的电路中,小灯泡发亮。)师:我把下端的电线往上移,小灯泡(越来越亮)。再把它往下移,小灯泡(越来越暗)。铅笔芯能使小灯泡发亮。师:刚才测出来,圆珠笔心有些组会亮,有些组不会亮,是吧?生:对。师:大家拿出圆珠笔芯看一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生:铁的笔头和塑料的笔杆。师:刚才测不能使小灯炮发亮的小组请举手。,你们刚才测试的是哪一部分?生1:塑料笔杆部分。师:刚才测试时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小组,你们测的又是哪一部分?生2:铁的笔头。师:类似的,我们检测的物品还有什么?生:小刀。师:朱老师已经把刚才大家检测的结果记在了小黑板上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出示两块小黑板)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基本上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使小灯泡发亮的,还有一类是不能使灯泡发亮的。现在大家学了之后,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生1:导体是会亮的。师:(举起一根铅笔心)导体是会亮的?该怎么说,再来一次,不要紧张。生1还是答不出,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师:我手上这个是导体吧!它会发亮吗?该怎么说?(移至示教板中)生1:导体能使电流通过。师:导体能使电流通过,那绝缘体呢? 生1:绝缘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生2:导体能使小灯泡发亮,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师:很好,请坐。我们科学上的语言是:能够使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导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绝缘体。师:刚才我们检测了25样,那我们周围的物品还有很多很多。大家猜测一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手头有的,你也可以用你的电路检测器测试一下。铅笔盒里的,身上的都可以。学生再一次小组实验师:刚才通过检测,你发现哪些物体也是导体?生1:钢笔套。师2:一元硬币。生3:大头针。师:刚才这一组还检测到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出示铁夹子)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都是铁做的是吧!他们在检测上面部分时,小灯泡没有亮,在检测下面部分时,小灯泡亮了。谁知道原因?生4:因为上面部分外面涂了一层油漆。师:真棒!外面这层油漆是绝缘的,所以小灯泡不会亮。师:大家看一下,我们黑板上的这些和刚才检测的这些导体是不是都是金属呀?生:对。生1:不对,还有铅笔芯不是。师:谁知道铅笔芯的成分?生2:里面有铅生1:应该是碳师:对,就像我们的干电池中的碳棒是一样的。碳是可以导电的,那大家想一下,除了金属和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可能是导体呢?生1:水 生2:不是生1:是的师:好,我们呆会儿来做实验,还有吗?生3:人师:人,大家想一下,我们人体是不是导体?生:不是师:刚才我们做实验了是吧!电路检测器的两端,你用两只手捏紧时小灯泡有没有亮?生:没有师:那说明我们人体是不是导体?生:不是生若干个:是的师:为什么是的,说说你们的理由?生1:人会触电。师:对呀,人如果不是导体就不会触电了。生2:有人触电了,其他人去拉他,也会跟着触电。师:人能够使电流通过,看来人是导体。那我们刚才在做的时候,为什么测不出来呢?生3:我们做实验的电池电量比较小。师:电池里的电量小,我们教室里有一个插座,我把塑料盒拆了,这里面的电流够大了吧?生:够大了。师:我们家庭用点一般是多少伏?生:220伏师:现在我把手指放进去,该测得出来了吧?生:不可以,会触电的!师:对,大家注意了,你家里的电千万不要去做实验。220伏的交流电是不可以做实验的。师:那我们怎样证明人体是导体呢?朱老师借来了一样东西。(师出示万能表)师:这个东西称为万能表,它里面有一枚指针,如果有电流通过,这枚指针会偏向一边;如果没有电流通过,指针不会动。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东西管不管用。大家刚才测过木头是绝缘体,对不对?生:对!师:(师拿万能表的两端与讲台接触)测一下,指针有没有偏?生:没有。师:再碰一下老师的衣服,有没有偏?(师拿万能表两端与自己的衣服接触)生:没有。师:现在我们来测一下人体,那位同学愿意上来测一下?(学生大都不敢,一男生上来测试。)师:好样的,真不愧是男子汉!(师递给这位男生万能表的其中一端)师:只须拿一端,还是两只手各拿一端?生:两只手都要拿的。师:请大家看仔细喽!(师把另一端也递给这位男生,指针马上偏向了右边)生:哇!师:指针有没有偏过去? 生:有,有(学生兴奋地喊)师:我们再换一个同学来试试,应该检测两次的。(生纷纷举手,喊着“我来,我来!”师请了一位女生。)师:两只手捏着。(师把万能表的两端教给这位女生。)生:动了,动了!师:又动了,是不是?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两个同学上来,指针偏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生:是的,刚才那位同学捏着时偏离的角度大。师:看来,每一个人的导电性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朱老师和她两个人连起来测可不可以?生:可以/不可以师:试试看,来,手拉起来。有没有动? 生:有,这样也可以呀!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生:人也是导体。师:因为人可以使电流(通过)师:刚才有同学说水也是导体,我们来试一下。(师从教师内的自来水笼头里现场灌一杯水)师:现在我把万能表的两端放进去,大家注意看。生:哇,又偏了!师:所以水也是(导体)。平时在家里搞卫生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湿的抹布去擦家用电器。布本身是不导电的,但带了水之后,就会(导电)。师:除了人、水,还有大地也是导体。朱老师昨天从菜园里挖了一罐土,我把万能表的两端插进去。生:哇!师:所以大地也是(导体)。当你看到有电线断了,垂落在地面上时,千万不要走过去。今天我们学校停电,就是有电线断了。电力局正在抢修,因为如果有人不知情走过去会(触电)。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哪些物质是导体呀?生:金属、碳、人体、水、大地,都是导体。师:导体能够使电流通过,那绝缘体有没有用?生:没用。师:那我们可以把教室里的这些绝缘体都拆掉了?生:有用的。绝缘体可以保护导体,可以阻止电流通过,避免触电。师:对!导体可以把电流传到我们需要它的地方。而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流向我们不需要它的地方,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下课,师生道别。(此实录根据执教者 2006 年 3 月 10 日在 瓜沥镇第一小学 学校 四 年级 2 班的施教过程而整理。)执教者签名:朱玲爱 2006年 6 月 14 日二、教 学 设 计(教案) 执教者:朱玲爱 课题导体与绝缘体(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预测和检测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了解安全用电的一些知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2、能力目标:会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的结果。教学准备:每组学生一份材料,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引出问题 (老师做一块示教板)电路中电线不够了,用什么材料代替能使小灯泡发亮?2、学生提供材料3、引出概念,揭示课题 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它叫作导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它叫作绝缘体。出示课题:5、导体与绝缘体二、探究活动1、分组实验(一) 认识25种物体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25种物体,请大家对照着表格一一认识一下。学生预测 小组里面交流,认为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在预测栏中打“”,认为不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在预测栏中打“”,不能确定的打“?”。汇报交流2、分组实验(二)刚才的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对不对,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明确实验要求 用媒体投影实验要求,学生实验时就挂着。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汇报交流 铅笔心、圆珠笔心和小刀会是争论点,教师注意引导。(出示最后的结果,分能使小灯泡发亮和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两类列开)再次强调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科学的概念。3、分组实验(三)猜测检测身边的物品 刚才我们测试了25种物体,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物品,请大家猜猜看,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导体。手头有的一些物品也可用电路检测器来测试一下。汇报:通过检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从已知的导体中找出导体是些什么物质 金属和碳都是导体。除了金属、碳,还有哪些物质也是导体?人体、水、大地都是导体。这一部分是难点,用万能表来演示来解决。三、安全用电1、人体是导体,所以人会触电,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避免触电事故。2、用多媒体出示安全用电知识。三、小 组 点 评 点评执笔者: 李国兴 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第 1 课时)1、朱老师是语文老师,兼上科学课,从文科向理科跨跃已经很不容易了,再主动承担区级公开课更是难能可贵,可喜的是这节课上得很成功。2、在课堂上,教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自己探究导体与绝缘体,顺着”猜测假设实践验证“这样的思路,引领与探究。3、充分让学生实验感知,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学生尝试体验,自己获取感生经验,获取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4、步步攀升,从小组25种材料到人体、水、泥土是否导电的探究,使得知识更加巩固。特别是万能表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水、泥土是导体,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5、整堂课教师条理清晰,学生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探究学习的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四、教 学 反 思 执教者: 朱玲爱 这次教研课上下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人性化的东西。一、人性化的关怀,在刚开始备课时,说实在的并没有很投入,因为自己没有头绪,可何老师对我这个无名小辈那么认真地对待。虽然我的第一个设计有很多问题,但何老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面对面地对我提出如何来完善的意见,令我很感动。之后,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希望不辜负所有帮助我的人。在以后的每一次修改和试教中,我们学校的李老师也每次到场指点。在准备材料等过程中,我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所以整个过程都是感动着并努力着。 二、对课堂进行人性化的处理教育之与其它工作的区别,就在于工作的双方都是人,所以课堂应该充满人性化。 印象最深的是离上课还有5分钟时突然停电了,我顿时傻了。怎么办?我的课件出不来了,我怎么上?当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老教师说:“现在的有些年青教师,没有了课件便不会上课了。”看来真被说中了。不对,课件只是教师采用的一种手段,不该由课件来迁制教师。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个性的魅力,就算是同一份设计,不同的人上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于是我连忙对几个环节作出处理,应该讲课堂上的效果还可以,特别是万能表的运用,这样与学生的距离近,课堂氛围比预料得要热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与安全用电知识这两块内容上改为教师讲显得单调了一些,用媒体出示,配上些图片会更生动有趣一些,但通过这次的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