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3、反复品读, 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4、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如通假字、使动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学习难点: 感悟体会作者的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方法: 朗读法、设疑、合作探究法学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复习回顾,作家作品。 孟子,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 ,字 。他主张 、 ,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孟子和 、 、 合为“四书”。2、给加点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行拂乱其所为( ) 法家拂士( )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加点的字。 管夷吾举于士 ( ) 必先苦其心志( ) 行拂乱其所为 ( ) 人恒过 ( ) 征于色,发于声 ( )( ) 所以动心忍性( )( )4、朗读课文。学习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二、复习回顾作者作品三、交流预习(用幻灯片一投影字词) 四、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一)、朗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二)、合作交流,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如有不会的,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请记下来,小组间讨论解决。2、学生展示重点词语的含义。 3、其他学生或教者纠错。4、小组轮流翻译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研读探究: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列举了哪些事例?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3、课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有何用意? 4、第二段讲述了人在接受大任前必须在哪些方面经受磨练?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 5、第三段从哪些角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经受磨练的好处?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纵观全文,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五、拓展延伸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 六、课堂检测。1、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为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 ,解释为 。2、古今异义: 举于士 古: 今: 所以动心忍性 古: 今: ; 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 今: 3、词性活用(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_:_ 劳其筋骨 _:_ 饿其体肤 _:_ _ 空乏其身_:_ 动心忍性 _:_ _:_ _ 行乱其所为 _ _:_(2)动词用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3)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_:_4、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七、布置作业。1、巩固所学知识,背诵课文。2、 比较阅读 。【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求益:求得长进。凌忽:凌,欺侮;忽,轻视。同列:同辈。疾之:怨恨他。鸱枭(chxi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者。4.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