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地下害虫:为害马铃薯的一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早两大类。防治措施为:深翻土壤。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深耕土壤30厘米,交随耕随拾早,并将害虫暴露在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除草。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都要及时铲除田间杂草,用草甘磷、克无踪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地边地埂上的杂草,减少地下害虫中间寄生和产卵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未经腐熟的畜禽粪肥最容易引诱金龟甲和叩头甲产卵,会将大量的早卵带到土壤中,畜禽粪肥经高温堆沤可杀死粪肥中的大量早卵,所以必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毒土法防治。在秋季打耱地时或春季播种时每亩用40.7%乐斯本乳油2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2公斤,兑细沙土50公斤拌匀,播种时撒入犁沟,或撒在地表后立即翻耕耙耱。灌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在马铃薯出苗至开花期,用90%敌百早晶体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毫升,每隔10天灌根一次,连续灌根23次。灌根工具可采用手摇喷雾器上安装追肥枪,能控制施药深度和施药量。二、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疮痂病。防治措施为:播前晾种,淘汰病薯。播前710天将种薯摊开在通风避光处晾种,隔天翻动薯堆,汰除病薯、烂薯、老小薯、畸型薯、混杂薯。待幼芽长到火柴头大小且变紫绿时切薯播种。切刀消毒。切薯前准备0.1%高锰酸钾水或75%酒精,将两把切刀放在高锰酸钾水中消毒,或用酒精搓试消毒。切薯时先从脐部切一刀,观察有病变或可疑症状的薯块予以汰除,切刀放在高锰酸钾水中或用酒精搓试消毒,用另一把消过毒的切刀切薯。工具消毒。将装种薯的袋子和筐放在0.1%高锰酸钾水中消毒30分钟。稀土旱地宝浸种。将切好的种薯用300倍液稀土旱地宝浸种30分钟(100克稀土旱地宝兑水30公斤浸种薯100150公斤),捞出晾干后播种。拌种。将切好的种薯用草本灰拌种。挖除病株。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各挖除一次田间病株,带出田外深埋。药剂防治。在开花前后亩用86.2%的铜大师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止黑胫病、环腐病在田间传播侵染;在生育后期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防治软腐病,用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三、旱疫病:防治措施为: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种植的抗早疫病的品种有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喷药保护。在马铃薯开花期,亩用75%百菌清100克,或50%多菌灵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四、晚疫病:防治措施为: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种植的对晚疫病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消灭中心病株。在晚疫病发生初期,结合锄草,将晚疫病中心病株连同薯块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周围35米范围内用熟石灰撒施消毒。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晚疫病尚未发生时或发病初期,亩用64%杀毒矾100克,或72%社邦克露130克,80%必得利100克,70%安泰生150克,银法利75毫升,58%甲霜灵锰锌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5次,若遇多雨多露天气,间隔时间缩短到57天,加喷23次。五、病毒病:防治措施为:种植脱毒种薯。经验丰富茎尖脱毒生产的种薯不带病毒病,种植脱毒种薯可有效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防治蚜虫。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毒媒介,田间防蚜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传播和为害。在蚜虫发生初期,亩用80%的敌敌畏乳油65亳升,或10%氯氰酯乳油25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控制。亩用5%菌毒清水剂100毫升,或1.5%植病灵乳油50毫升,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六、立枯丝核菌病:防治措施为:轮作倒茬。立枯丝核菌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轮作间隔年限在5年以上。严格挑选种薯。在播种前将表面附着有菌核的薯块全部拣除,不做种薯用。种薯处理。用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种薯,堆闷2小时,摊开晾干后播种。日喀则市雅江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编印 马铃薯芽栽技术规程马铃薯芽某是利用马铃薯幼芽不带病菌,采用育苗芽栽进行提纯复壮的农业栽培技术。既能有效地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因种薯带细菌性病害而引起的缺苗断垄的问题,扩大繁殖系数,又可恢复品种的优良种性,为马铃薯的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1、选种晒种 薯块出窑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烂薯,选择幼嫩、大小均匀、表皮无龟裂、具有本品种特性的薯块作种薯,并晒种34天。2、育芽 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墒情较好的地块。首先挖宽150cm,深35cm的苗床,长度以育苗的数量而定;其次将备好的种薯顶部朝上,种薯之间留3cm左右的空隙,整齐摆放在苗床上;三是育苗时间要晚,比当地正常播期晚710天;四是覆土厚度710cm左右,并在地面加盖麦草,底墒不足时及时浇水。3、选芽 等苗床内育芽长出46片叶子时即可掰芽,掰芽时先把苗床内的种薯取出,将苗连根带芽一起掰下,淘汰病芽、弱芽。挑选长1015cm且根系多、叶片深绿的胖嫩芽移栽。一边掰芽一边栽植,切忌长时间曝晒,如搞第二次育芽时,掰芽后把种薯再埋到芽床内育苗。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结合秋季耕耱每亩一次性施入农家肥3000kg。播种时亩施尿素2530kg,过磷酸钙6080kg,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26kg。二铵1722kg,硫酸钾15kg。5、栽植 亩保苗40004500株,移栽时用犁开沟,将薯芽根甩展,斜放在犁沟内,先盖些湿土,用脚踏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一边移栽一边覆土,覆土时使46片叶的芽苗露出23片叶子,未出土著居民的苗芽不宜露出地面。移栽时如土壤墒情过差,可采取先移栽后覆土再浇水的办法解决干旱不能移栽的问题。底肥应施入空犁沟内。6、管理 移栽半月后可锄草松土,若有缺苗,要及时进行补苗。苗高2030cm时起垄培土,遇雨后要及时松土保墒,以防板结。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及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7、收获 芽栽种薯要早于商品薯,待植株2/3茎叶变黄时收获,收获前收割马铃薯茎叶,防止茎叶部病害传导到块茎上,收获后凉晒一周单独贮藏留作种薯。马铃薯半膜垄播栽培技术规程地膜马铃薯具有早出苗,早成熟,高产量,高效益的优点,正常情况下平均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亩收入在2000元,一般较露地马铃薯早上市25-30天,亩增产400-500公斤,亩增收800-1000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一、适用范围 该项技术适合在水川区和西南部、东南部分各乡镇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川地中推广应用。二、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1、先茬整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种埴,前茬以小麦、豆类最好。玉米、胡麻茬次之,忌重茬和对口茬。前茬收获及时深耕整地,水浇地冬前浇足底墒水或播前灌足春水,旱地搞好伏秋深耕,纳雨蓄墒。覆膜前细整地,做到土绵墒足,保证播种质量。2、科学施肥:地膜马铃薯不便追肥,因此要将农肥、化肥做底肥一次性施足,化肥在起垄覆膜前要集中施入垄内。具体施标准:在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的基础上,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亩篱尿素20-30公斤,磷肥6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亩施尿素17-22公斤,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3、精选良种:应选用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等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播前严格挑选种薯,淘汰病烂薯块,切薯时一定要严把刀具消毒关,当切到病薯时要淘汰病薯,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其次是要将切好的种薯用稀土旱地宝浸种,以达到防病防虫、保苗、增产的作用。4、起垄覆膜:整地施肥后,抢墒起垄覆膜,垄高10-15cm,垄面呈拱形,垄底宽60cm,膜间矩40cm,起垄时要求按垄拉线,垄面要拍平整细,达到:“光、圆”标准。起垄作床用80cm宽的超薄膜覆盖。水地播前整地后立即覆膜,旱地要播前抢墒起垄覆膜。覆膜时要求拉紧地膜,使之紧贴垄面,两边用土压实。为防大风揭膜,每隔4-5米要压一条地腰带。5、适时早播:地膜马铃薯以提早上市为目的,应适时早播,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6、规范种植:种植方法以先覆膜后播种为好。播种时用小铲在垄面按行矩40cm、株矩40cm的尺寸挖窝点播,一垄种两行马铃薯,亩保苗以3500株左右为宜。播种深度3-4寸,播种后及时用湿土封严播种孔,以防跑墒。7、田间管理:一是破除板结,引苗出膜。出苗前遇雨,易造成播种孔局部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播种后2-5天左右要经常检查幼苗出土情况,苗孔错位时要引苗出膜,以免烧苗,造成缺苗断垄,然后用细土封严播种孔。二是要清除杂草,马铃薯现蕾期要在垄间深锄,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提高垄间接纳雨水和向膜内渗透水分的能力。三是喷施喷大素防止徒长。对生长偏旺的地块,喷施喷大素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四是及早防治晚疫病,当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用代森锰锌、宝大森、杜邦克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3-5次。五是及时采收,当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废膜,以防污染土壤。 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一、选茬整地 选择地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小麦、豆类、胡麻、玉米等茬口种植,轮作方式以豆类小麦马铃薯3年制为宜。前茬收获后应及早深松耕,一般3年应深松耕1次,深松耕可打破犁底层,为马铃薯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二、选用良种 应大力推广抗病、高产良种和优质脱毒种薯,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效益。西南部和东南部各乡镇以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为主;北部各乡镇应以新大坪为主。三、科学施肥 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亩施3000公斤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西南部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80公斤,或亩施尿素31公斤,磷肥80公斤,硫酸钾22公斤;或亩施尿素23公斤,二铵21公斤,硫酸钾22公斤。东南部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公斤,或亩施尿素23公斤,磷肥58公斤,硫酸钾17公斤。或亩施尿素9公斤,二铵10公斤,硫酸钾11公斤。化肥最好结合播种一次性性施入籽垄和空行中,施肥深度要求达到5寸以上。四、种薯精选及处理 种薯带菌是造成马铃薯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了切断病源,预防病害,种薯出窖后一要晾晒3-4天,播前1-2天将种薯切成半两以上的切块,每块需要带1-2个芽眼;二要严格挑选,淘汰病烂薯块;三要刀具消毒,当切刀切到病薯时淘汰病薯,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四要将切好的薯块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待阴干后播种。五、适期播种 西南部各乡镇无霜期短,要适时早播,播种适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北部各乡镇要适当晚播,播种适期为5月上、中旬,此时播种不但能使马铃薯生长需水和自然降水得到最大程度吻合,而且能使马铃薯结薯期避开高温阶段,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产量提高。六、规范种植 西南部主要推广种二空二模式,行距1.2尺,株距1.2-1.5尺,亩保苗以3500-4000株为宜,东南部各乡镇应选用种一空二模式,行距1.5尺,株距1.2-1.4尺,亩保苗以3000-3500株为宜,北部各乡镇主要推广种一空二模式,行距1.5尺,株距1.4-1.6尺,亩保苗以2500-3000株为宜。播种深度以4-5寸为宜。其播种顺序是先施肥,再撒籽,然后用脚踩压种子,使其和土壤紧密接触。七、田间管理 重点抓好四项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查苗补苗。出苗前遇雨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幼苗出齐后,应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的要及时补苗。二是中耕培土。全生育期至少中耕培土3次,幼苗期结合中耕培土浅培土1次,现蕾期至初花期遇透雨进行第二次培土,结合培土亩施尿素10公斤,薯块膨大期遇雨进行第三次培土,以清除垄面裂口。中耕培土是马铃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但可使马铃薯多结薯,结大薯,而且还可提高马铃薯品质。三是及早防治晚疫病。7月下旬如遇多雨天气,要及时防治晚疫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