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doc_第1页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doc_第2页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doc_第3页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doc_第4页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摘 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1999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在注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反映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本文就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意识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原则谈几点看法。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就是渗透着异国文化色彩的教学过程。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像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向来以语言形式的准确见长,做语法题十拿九稳,可在交际时他们的语用能力参差不齐,往往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所负载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i第21题can i speak to mr. wang, please ? _a who are you b im wang .c speaking d are you john ?解析 本题考查打电话时的交际用语。注意英语与汉语在打电话时表达习惯的不同,根据本题打电话的情景可知,答案为c。另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文化”方面的要求:“拓宽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英语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引起障碍,他们对英语的理解,不仅仅取决于本身语言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二、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的途径1、结合教材,适时渗入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单元话题都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的渗透,有文明礼貌、生活方式、友谊、饮食文化、宗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兴趣的题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备课,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英语国家历史,风土人情,扫清因文化背景缺乏而造成的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会比较轻松,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下面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本举例说明,如高中课本有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礼仪”,主要谈论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及有关的行为准则。“阅读”是一篇介绍西方餐桌礼仪的说明文,它分别从餐具的摆放,餐前礼仪、餐中礼仪、餐桌上的谈话礼仪、饮酒的礼仪变迁等几方面来介绍,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的餐饮文化,这样的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中西方餐桌习俗对比研究的活动,一部分同学收集中国餐桌习俗(建议采访上年纪的老人),另一部分收集有关西方的餐桌习俗,列出要点,并对收集材料进行讨论,整理,引导学生热爱中西两种文化及生活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有的单元涉及世界旅游名城、如何办理出国旅游手续、出国旅游前的计划和准备等。有的单元以“美国”为话题,围绕“美国南部”及“美洲平原的野牛”展开。课前可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填写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感受美国的变迁过程,了解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美国民权运动,了解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多元化的国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掌握词汇,挖掘内涵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 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有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因而不仅受到文化的制约,而且也能生动反映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评价,如英语中的颜色也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得这些颜色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真正的含义了。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 i hope he wi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是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在英汉中有些词汇的文化意义相差甚远, 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 as wise as an owl 即是一个例子。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是很严肃,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看到它或听到他的叫声,会有一种倒霉的感觉。又如dog一词,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dog在英语中往往是褒义词,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而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偏向贬义。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应做有心人,随时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3、课外引导,积累知识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krashen,1981)。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杂志,促使学生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文学作品,它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学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培养鉴赏能力。英语报刊杂志的信息既新又快,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让学生及时阅读大量报刊杂志和时文,可以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的原则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之全盘托出教给学生,这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由于高中英语教学依然是以掌握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而文化的导入不宜过多、过深,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2、思想性原则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是孰非,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3、灵活性原则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唱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提高。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跨文化的异同,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英语语言,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达到语言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