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机侧工作台设计
25页 8100字数+论文说明书+41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侧工作台支架.dwg
侧工作台装配图.dwg
压块.dwg
压块轴.dwg
右轴承座.dwg
大皮带轮.dwg
导向体.dwg
导向块.dwg
导向板.dwg
导向板支座.dwg
导向柱.dwg
导向柱压盖.dwg
导向槽.dwg
小皮带轮.dwg
工作台板.dwg
左轴承座.dwg
弹簧压板.dwg
弹簧支架.dwg
拖钩.dwg
拨叉.dwg
挡板.dwg
挡柱.dwg
推拉钩.dwg
推拉钩支座.dwg
推杆支座.dwg
推杆连接块.dwg
架.dwg
电机支架.dwg
翻板机PLC电路控制图.dwg
翻板机装配图.dwg
翻版机侧工作台设计说明书.doc
螺杆.dwg
调整板.dwg
轴.dwg
运动支架.dwg
连接板.dwg
透盖.dwg
销轴I.dwg
销轴II.dwg
销轴III.dwg
锁紧螺母.dwg
闷盖.dwg
目录
任务书…………………………………………………………………… …(3)
序言…………………………………………………………………… … (4)
一、总体方案的选择…………………………………………………… (6)
二、所选方案的具体设计……………………………………………… (9)
1、总体结构的设计…………………………………………………(11)
(1)PCB输送系统……………………………………………… (13)
(2)位置检测系统………………………………………………(14)
(3)信号处理系统………………………………………………(15)
(4)执行机构原理图……………………………………………(16)
2、机械机构设计………………………………………………………(17)
(1)翻转侧工作台设计……………………………………………(19)
(2)行程开关的位置选择…………………………………………(19)
(3)装置高度调节…………………………………………………(20)
3、软件部分的设计……………………………………………………(21)
(1)程序流程图……………………………………………………(22)
(2)PLC梯形图……………………………………………………(23)
(3)PLC程序………………………………………………………(23)
三、相关参数的设计说明
1、翻转的时间分配……………………………………………………(24)
2、传送带的相关计算和翻转主轴的计算……………………………(24)
3、电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计算……………………………………(25)
四、总结体会
参考文献……………………………………………………………… (26)
任 务 书
设计与任务要求:
翻版机侧工作台设计,并传输到反面检查线的上面,工作的过程为:产品到达装置的传送部分上,装置自动将产品与传送部分一起翻转,然后传动部分将产品传输出去,再返回到原位,流程为 到位——翻转——到位——传送——翻转——到位,该过程自动完成。
引 言
飞梭弹指度,四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时,我们进行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我们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与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的机会,而且毕业设计也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认真踏实地做好这次毕业设计不仅意味着我们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对今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意义。另外,毕业设计还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开发思维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这对今后踏入社会以后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机械工业的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都会通过机械工业的发展程度反映出来。人们之所以要广泛使用机器,是由于机器既能承担人力所不能或不便进行的工作,又能较人工生产改进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和促进技术改造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通过大量设计制造和广泛使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器,就能大大加强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力度,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些即将大学毕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对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和掌握,为此我们要进行毕业设计,要自己动手进行思考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也要从此迈出展现自己价值的第一步。
通过实际学习,大量资料的查阅,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根据生产的要求,翻版机侧工作台设计。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结合生产实际应用设备的能力有限,故没有能够做到很详细的设计,而且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请老师给以指导和批评[1]。
四、总结体会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参考过程。
回顾这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毕业设计期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在孙朋山,张舒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1P68F下箱体工序卡及第一道机加工夹具的设计。从开始接到题目到拟订工艺方案路线,再到设计说明书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工艺的略知,对工艺规程等相关设计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的设计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从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拟订出一道最佳工艺方案的重要性,工艺方案的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和经济性等。但在此次设计中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对相关机械手册查阅也未能够很好的掌握,最严重的是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的相结合,这些都以待改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衷心感谢各位工程师傅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次设计总结了以前学习的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做到了将机械与电气的渗透,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最终得到了解决。
在后期设计和制作中,我还发现方案一中采用气压传动在大工业生产中还是可行的,可以由多组翻转机构采用一台空气压缩机统一供气的方式,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动力源的利用率,加上方案一的同时输入输出的工作方式,生产想效率上也是很可观的。当然,对我这次的单机组设计上,这样的效率并不是那么的理想化。在传感器的选择上,还可以全部采用光敏传感器,提高系统的精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具体设计中由于经验上的不足和与实际生产的接触太少,有些地方选材和机构上显得与实践脱节,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提高和改进,总的来讲,这次课程设计是对我机电相关领域知识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和提高。
五、 结 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车六面轴组合车床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本次设计师按照高效自动化的设计思想进行的。借鉴了国内外多种机床的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提高了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扩大了加工范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设计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它会是我更有前进的动力。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参 考 文 献
[1] 张建民主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赵家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第二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2.
[3] 刘延俊主编 《液压与气压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 郑修本. 机械制造工艺学[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邓星钟主编 《机电传动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6] 杨明忠 朱家诚 《机械设计》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7] 李庆余, 张佳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
[8] 吴宗泽 罗圣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9]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 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赵家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