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刘洋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2班 吉林四平 136000 ) 指导教师:夏宇旭(副教授)摘 要 :沙尘天气在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很多史籍有相关记载,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与原因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它主要发生在春季,并且,它的集中区域在北方,主要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它会加速沙尘天气暴发的频率,加重它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成因;分布特点Analysis of dust weather in 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Liu Yang (Class2 Grade2008 in History Culture School,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136000,China)Directive Teacher: Xia Yu-xu (Vice-professor)Abstract Sand-dust weather has appeared many times in ancient China,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records, it can be said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ust weather in history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we found that it mainly occurs in the spring, and it concentrated region in the North, mainly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basin. History of sand-dust weathe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lso some of the sabotage activities of human Association, it will accelerate the outbreak of sand-dust weather frequency and extent increased it. Key words Historical period;Sand dust weather ;Genesi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连续地多次发生了一些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强调环境保护这样一个时期,环境意识大家越来越看重。所以,对于沙尘天气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关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是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沙尘天气是近代才产生的一个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土地开发的增加,人类活动程度的加强,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加重了沙尘天气的程度,实际上的情况,我认为可能并不如此。要了解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沙尘暴,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将天空中含有大量沙尘的天气称为沙尘暴,在平时的生活用语中,这样的说法无可厚非,不过,气象用语中所说的沙尘暴,与我们平时的理解还是有些差别的。在专业的气象术语中,按照沙尘天气的由轻到重,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还有一种最强的强沙尘暴,叫做“黑风暴”,黑风暴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可以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他是强风、浓密度沙尘相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 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在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就曾发生过多次,而且在某些时候,它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比我们现在一些大的沙尘天气还要严重得多。根据我们国家历史文献的记载,实际上,沙尘天气并不是在近代才产生的。其实,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在历史时期,记载的时间就很长了,实际上我们国家最早的这样一个文字记载,是在商代的甲骨文里面,就有关于“雨土”的这样一个记载,雨土如雨下这样一个意思。另外在诗经里面,像诗经邶风终风里面,它就有“终风且霾”这样一句话,“终风且霾”,“霾”实际上就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浮沉,天空阴暗,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说很大的风,同时,伴有天空昏暗,实际上这样就是一个沙尘天气,另外再像竹书纪年里面,它也记载了,说“帝辛五年雨土”, 就是说在帝辛时期,就是商代的帝辛五年有雨土现象,这就是说明,我们国家早在公元前21世纪,那个时候的人类活动还是非常轻微的,但是,已经明确地可以看出有沙尘天气发生的这样一个情况。关于沙尘天气的严重程度,史书里面已经有很多记载,而且非常明确,我们举一些例子看一看,例如像汉书五行志里面,它就记载,在“汉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二十七,1449.2 魏收撰.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一百一十二上,2911.3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卷六十七,1468.四月辛丑即四月初八,四月正是北方的春天,这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半干旱天气气候来说,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气温逐渐升高,蒸发量渐增,使得土地表面日益干燥,容易产生大量细小尘粒,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产生西北劲风,使得原本细小的尘粒因风而动,从而形成沙尘暴。再像魏书灵征志里面也有记载说,魏高祖,“太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土雾竟天,六日不开,到甲夜仍复浓密,勃勃如火烟,辛惨人鼻”,2那就是说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再像宋史五行志里面,也有这个记载,说是“景德四年三月甲寅夕,京师大风,黄尘蔽天,自大名历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3 意思是景德四年河南开封这一带有大风,从河北大名,一直到开封这一带,沙尘天气的发生对庄稼损害非常严重。再像元史五行志里面,也有记载说是“至治元年三月,大同路大风,走沙土,壅没麦田一百余顷”, 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卷五十,1080.就是说至治元年三月,大同路,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地区,由于大风导致沙土翻滚,把麦田都覆盖了有一百多顷,这个就是对农田的这样一个损害。再像“大德十年二月,大同平地县雨沙黑霾,毙牛马二千”。 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卷五十,1082.就是说,这一次沙尘暴,导致了大同地区死亡了很多牲畜。这次的沙尘天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害也很大。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有发生的,而且,它的危害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丝毫不亚于我们今天发生的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沙尘天气,实际上在我国历史时期,就曾经多次发生过,这个是丝毫不容怀疑的。(二)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1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的时间分布特点首先我们看看它的时间分布特点。那么从时间上来看,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这样一个趋势。根据明清时期的史料记载,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相隔较为遥远的不同地区,相继出现沙尘天气持续数日乃至十余日的记载也非常多。比如说像成化二十一年三月戊子就是明史五行志里面记载说:“大名风霾,自辰迄申,红黄满空,俄黑如夜,已而雨沙,数日乃止。京师自正月至三月,风霾不雨” 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三十,491.。大名和京师的“风霾”天气都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清史稿灾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十三年二月咸阳大风霾十余日”,咸阳就是今天陕西的咸阳,还有像“康熙十六年春”“清河”就是河北的清河县“风霾四十余日”。再像“雍正元年四月初七日”河北的献县是“风霾昼晦恩县,夜起大风,飞石拔木”,十一日,在山东的泰安“大风霾昼晦”,“十七日,邢台,元氏大风霾拔木”。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卷四十四,1622-1623.。沙尘天气飞穿整个华北平原,很多地方同时都有这样一个沙尘天气的记载,我们说这样的记载在明代以前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是从发生的时间和时段上来说的。我们从统计中可以判断春季是沙尘天气发生的一个最集中的一个季节,在有明确的季节记载的沙尘天气事件中,我们说经过统计大概有252次,从252次有明确季节记载的沙尘天气发生的情况来看,春季发生的沙尘天气约占全部沙尘天气的71%。这是非常高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主要是发生在春季,这是它的时间分布特点。2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从空间分布上看,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多发生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其中,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是沙尘天气的多发区,而扬尘天气它出现最多的地区是杭州,据文献记载,那时候有46次,但是我们说这个可能是受文献记载的影响,整体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各地发生的次数都是比较多的,它不仅是集中在一点,这个我们就可以来判断,杭州有大量的史料记载,主要是在南宋时期占有很大的一部分,这可能是因为当时都城在那个地方,受都城和文献记载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各个地方发生的次数比较多,一般都在2次以上,这是从扬尘天气来看。从浮尘天气来看,它分布的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像黄河上下游地区以及海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过3次以上的浮尘天气,其中最高值是北京12次,其次是开封8次,再次就是西安7次。其他地区只有南京和杭州分别出现过,其中南京是4次,杭州是2次,这是当时空间分布的情况。无论是从扬尘天气还是从浮尘天气来说,都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海河流域各地所发生的次数比较多,可以说明它是一个沙尘天气的一个多发区域。这是从空间分布特点上来看的。 (三)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原因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沙尘暴形成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和傍晚,即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根据现代观测资料来分析,我国年平均风速和大风的日数分布的基本特点: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风速比较大,年平均的风速在每秒24米之间,年大风日数是在1075天左右,像西南、华南和长江领域风速比较小,年平均风速普遍是在每秒13米之间,年大风的日数是在525天之间,这是整体上一个分布特点,那么,各个季节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春季是平均风速普遍增大的季节,大风日数逐渐增加,特别是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平均风速在36米/秒之间,大风日数可达1015天/月以上。其次是冬季全国平均风速,多数地区是在每秒15米之间,其中,像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的风速比较大,大多数是在每秒25米之间,但是,大风日数是很少的,而夏季和秋季,全国的风速普遍减小,大多数是在每秒24米之间,大风日数也比较少。 张家诚,林之光.中国气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我们从现在天气观测资料和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分布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比较,从这个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与大风天气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相一致的,这就表明了二者之间实际上有了直接的联系,那么再加上我们说春季地面,尤其是北方是回暖、解冻,地表层也是干燥疏松,地表植被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覆盖,因为这时候还是一个萌发期,所以地皮裸露,这样在一个强大的气流驱动之下,那么疏松、干燥的沙粒和尘土就随风而起,很容易就形成一个沙尘天气。所以说,沙尘天气的发生与天气条件有很大的一个关系。由此可见,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这样一些特点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并受自然条件影响,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看出来,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强弱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说像在秦和西汉时期,当时,因为河套这样一些地区刚刚被纳入中央王朝的范围之内,因此,向这个地区进行一个大量的移民,在西北长城沿线大兴屯田,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北大开发的这样一个高潮。所以,在汉成帝时期就出现了正史上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沙尘天气的记载。那么,到了东汉以后,由于北方的匈奴等游牧民族南迁,那时的中央王朝的势力减弱,所以,它逐渐就放弃了对西北的经营,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人口大规模减少,地表植被状况有所好转,因此,在文献记载里面我们就可以发现直到东晋初年,正史里面才出现第二次沙尘天气的记载,其间距离相隔280年,从这个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尘天气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但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的波动与人类强弱的波动并不完全同步。从东汉末年到隋代初年,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频繁的战争使得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这个可以根据一些人口学家的研究。大概是在汉代,我们全国人口大概有五千到六千多万人口,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下降到两三千万,人口减少了一大半,这些人口主要是农业人口,农业生产也急剧衰退;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南迁,他们都搬迁到了这个地方。这些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牧业比重增加了,农业土地减少了。根据一般的理论来说,这个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不应该高于西汉时期,但是实际上我们从文献资料记载来说,可以看出来它恰恰相反,这个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不仅较以前增多,而且,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多发期。一个就是公元301年到公元400年;一个就是公元451年到公元550年。从这个可以看出来,它与人类活动的强弱程度是不完全同步的。因此,人类活动虽然对沙尘天气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决定作用还在于自然界的本身。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显示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沙尘天气它的发生不是现代的现象,而是在历史时期就有过,沙尘天气的产生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只要条件具备,它也会产生,所以人类是很难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供应链物流配送合同协议
- 环保设备维护管理预案
- 行政管理专业针对经济法的试题及答案
- 区域经济政策效果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Β-羟基烷酸PHAS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级经济师复习要点问题试题及答案
- 长期苗木供销协议
- 劳动法宣传协议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考试全景试题及答案
- 水电工程经济评估试题及答案
- 物流配送智能调度算法-深度研究
- 店铺商品盘点表
- 2024年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题库大全(含真题、典型题)
-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MOOC】《英语进阶读与写》(电子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秋《MySQL数据库应用》形考 实验训练1 在MySQL中创建数据库和表答案
- 物业管理人员开会讲什么
- 景区观光车司机培训
- 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规范与作业指导书
- 英语国家概况Chapter12
- 食堂承包经营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