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骨骼.doc_第1页
平面构成的骨骼.doc_第2页
平面构成的骨骼.doc_第3页
平面构成的骨骼.doc_第4页
平面构成的骨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平面构成的骨骼、分割与比例一、骨骼骨骼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下图就利用了骨骼来进行设计)小时候我们写字一般都要在方格里写,如果是一张白纸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了把字写得整齐,都会用铅笔在上面打上格子,至少要画上线,其实,这种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就是骨骼。(下图显示了骨骼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整齐的骨骼效果整齐的骨骼效果整齐的骨骼效果骨骼常常出现在重复构成中,与我们上次学到的渐变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整齐的骨骼会使人感觉到有秩,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骨骼更会使人感觉到美的韵律和节奏感。1整齐的骨骼即原始骨骼,骨骼线中的每一块的大小都相等,这就类似于我们的习字本格子(如下图所示)。2一定比例的骨骼,骨骼按照比例关系生成,使画面各部分间呈现一种大小变化,从而产生韵律感(下两张图分别是一定韵律生成的骨骼)。3特异的骨骼,在韵律中产生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下图为突变的骨骼)。 利用骨骼进行设计的例子二、分割按一定比例对画面进行切分,可以看作中骨骼的另一种概念,不过理解的角度不同,形式上也有所区别(如下图例子所示)。1可以是等形切分,形状一样,但在切分时对图形元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出现对比。这样,会在一种统一的形态下呈现合谐的美(下图为等形分割的例子)。2也可以是等量切分,即形状可以不一样,但在视觉中有同样的分量(下图为等量分割的例子)。3还可以进行比例切割,被切割的各部分间保持一种比例关系,这点可以在讲下面比例时再好好体会(下图为比例分割的例子)。4当然,还可以进行自由分割,这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终极,在掌握了前三类分割的情况下,以“美”为唯一原则,对画面进行分割,这一类分割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律可循,但却处处包含着作者对美的理解。(下图为自由分割的例子)。三、比例(终于讲到比例了,这可是很多不懂设计的人一提到设计原则最喜欢讲到的东西,因为黄金分割几乎人人都知道:)比例是建立骨骼和对图形进行分割所需要的规则,即骨骼距离大小的比例与分割部分之间量的比例。(如下图所示,人像与旁边的反显之间就有一种比例关系,合适的比例会使图案看起来很合谐,优美,这就是我们要的规则)。1完全相等的比例也是比例,即时1:1:1,这种比例就相当于原始的骨骼或者等形等量分割(如下图所示)。2最重要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1:1.618,这是最基本的美的比例,希腊神庙的屋顶与它的柱子,就是黄金分割。我们认为很漂亮的五角星,它的各部分之间都是黄金分割(如下图所示例子)。其它重要的比例关系:等比数列:1:a:a2:a3:a4an-1:an 先变化慢,再逐步加快,产生加速感(如下图所示例子)。调和数列:1、1/2、1/3、1/4、1/51/n,这种比例的变化会先很快,再逐渐趋于平和,产生减速感(如下图所示例子)。费波纳齐数列:1、2、3、5、8、15a、b、(a+b),后一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产生具有包容性的加速感(如下图所示例子)。按照这些数列和比例关系对图片进行分割,或者构成骨骼,就能够使画面呈现出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人感觉到美。前言下面这张图,很好地列出了黄金分割的不同形式。使用了黄金分割的照片很悦目,下面的内容将比较详细地解释什么是黄金分割,以及一些概念,如构图、九宫格、趣味中心等。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道理,你会发现更多的美,相信也会创造出更多的美。构图:构图(COMPOSITION):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谓构图也可以理解为“章法”或“布局”。讲到构图的分布和造型,需要了解九宫格和趣味中心。图:经典的黄金分割,松鼠前面留出空地,若有所思生态跃然纸上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黄金分割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 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即:在直线段AB上以点C分割,使(AC)2=CBAB,或使ACAB=CBAC。实践证明,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 谐调的 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世纪中,法国建筑师Le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筑美的尺度。法国还产生了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注于形体的比例。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得出2:3、3 5、58、813、1321等比值作为近似值。这种分割方法亦用于优选法。图:抽象主义摄影大师兰克运用的黄金分割九宫格: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趣味中心: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关于黄金分割的算法:原理1“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 Z点, 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原理2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 线段交 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 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单形的构成(1)、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平面构成的形式(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 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第二节 基本形的创造 音乐以音符抒发情怀,舞蹈以人体运动表现节奏美,素描是用铅迹组成黑白灰的画面,在平面中,对点、线、面构成元素的研究是为了开拓出新的视觉观念、造型观念和审美趣味。一、基本形的分类 按照平面构成的概念元素的定义,点、线、面这些视觉语言的基本要素,仅在意念中感知,而不能表达。为了把握这些基本要素并进行视觉语言的创造,必须把概念形态的点、线、面转换为直观的视觉形象,而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位形象,这就是基本形。基本形又可分为基本形、超基本形,如图4-5。(一)基本形 通过点、线、面与圆、方、角等最小的形象结合,构成了任何形状的基本形态,即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设计单位,也称基本单位形。(二)超基本形 一个单位的基本形是由更多的基本形所组成的,这种大单位的基本形,即被称之为超基本形。 图4-5 图4-6 二、基本形的生成 画面仅是一片空白,只有当形象占有了画面的空间,才显示出画面的意义。形象的形状及形象之问的相互关系是画面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一)图与地 图是指图形、形象,地是指画面的空间、背景。图与地是一种在对比、衬托中产生出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图像是存在于空问的实在形态,有突出、醒目、前进的感觉;地是形象周围的背景,是虚的形,有后退、消失的感觉,这是与日常视觉一致的图地关系。但是也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当图与地的面积或特征十分接近时,就很难区别它们,这就是图地反转,背景成了实形,图像成了虚形,图像只能依赖于周围的衬托,才能成为图形,这就是空白的图像。实形与虚形,在平面构成中就是正形与负形,如图4-6。在平面构成中,当形与形结合时,在结合部常常会有“意外”新空间的产生。所谓“意外”,是在结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可能超出事先的预想,有随机性,这种意外新空间就是“负形”。新空间的形状,一般不会与部分的形状重复。因此,重视“意外”的新空间,使它成为建造新空间的积极因素,随机性就会变成必然性。由此可见,图与地、形象与空间的这种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给艺术设计带来了黑白互为依存、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二)基本形的生成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画面中出现时,由于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图与地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更多的新的形象。这种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如图4-7。图4-7联合法:基本形是由两个以上形象相加而产生的新形象。接触法:基本形是由两个形象并置、相切而产生的新形象。分割法:基本形是由一个基本形象被一种或几种方法分割后而产生的新形象,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分割的方法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渐变分割、相似分割、自由分割等等。减缺:基本形是由两个形象相减而产生的新形象,如图4-8。重叠法:基本形是由一个形象覆盖在另外一个形象上产生的新形象。当两个大小不同的形象重叠存一起时,就是正负形,如图4-9。透叠法:基本形是由两个形象相重叠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而形成的一个新形象,如图4-10。图4-8 图4-9图4-10 图4-11差叠法:基本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