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单位:铁岭市昌图县大四中学 教师:鞠丽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政治散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文章使用了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作者在说理。在鼓动人民大众;又在抒情,抒发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值得反复品位。学情分析: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其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课堂教学开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3、德育目标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李大钊博大磊落的英雄气魄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板书课题)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2、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2、概括每段的大意。参考答案:(屏幕显示)(1)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3)以旅途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4)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三、研读课文,问题探究过渡语: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试阐释文中所表现的“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回答什么是“雄健的精神”,教师总结。)课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勇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积极乐观、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不断奋斗的革命精神。2、“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提示:由第四段:“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第五段:“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可知) 多媒体显示:“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1)时代性: “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2)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明确: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之迅猛;用“回环曲折”“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4、作者的情怀: 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明确: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小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六、作业1、课下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2、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附:板书设计: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雄健的精神:民族精神、勇往直前艰难的国运:时代性、严重性比喻:豪情壮志附加:教学反思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政治散文。是李大钊先生创作于1923年,当时国运艰辛,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乌托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急症科医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老年医学科学科老年病综合病例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全科诊疗能力综合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医学知识综合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整形外科手术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科疾病诊断治疗理论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学科的心理咨询技巧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学专业药物合理使用知识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输血医学输血反应处理策略评估答案及解析
- 预防高处坠落安全监理细则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 贝朗DIALOG+透析机水路设计概览课件
- 光电功能材料课程-13-18课件
-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方案
- 黔西市中医医院金阳院区环评报告
- 我的家乡-枣阳
-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男生篇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全球卫生治理课件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