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雪枫中学高中生物同步培优资料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河南省雪枫中学高中生物同步培优资料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河南省雪枫中学高中生物同步培优资料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河南省雪枫中学高中生物同步培优资料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1.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上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地样动物类群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 化肥田 479164118 327 52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3.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6.某沿海滩涂有许多个芦苇群落,2000年向该滩涂b地的一个芦苇群落,2005年向该滩涂d地的一个芦苇群落引种互花米草,为研究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群落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2010年调查了b和d地的芦苇群落及互花米草群落,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引入互花米草初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下降 b互花米草比芦苇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可能更强 c互花米草群落发育时间越长,其群落结构越复杂 d.引种互花米草后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8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批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判断红豆杉种群是否形成新物种应看其是否出现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 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300数量(株)1206232 166由上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3)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和种间互助的关系。(4)该植物园所有的种群可构成群落,其垂直结构是指 微专题18 群落的结构1解析:选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种生物、池塘的浅水区或周边与中央深水区的生物种类存在差别,因此池塘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如提到金丝猴,就知道它属于森林群落,提到鲫鱼,就知道它属于淡水池塘群落。人类的活动,如围湖造田、退耕还湖等,会影响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解析:选a。通过表格中物种数比较有机肥田的物种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所以a正确;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种类较多,数量逐渐增加,则有机质逐渐减少,所以b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通过密度比较,个体总数较少,而生物多样性也将逐渐降低,所以c错误;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密度大多种类是大于化肥田,所以d错误。3.解析:选b。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4解析:选c。据图分析,图像中的特点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判断为甲乙为捕食关系且甲的峰值高于乙的峰值,则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又据题干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则丙以乙为食,故甲乙为捕食关系,乙丙为捕食关系,同时他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存在一定的竞争,三者最终剩下的应该为生产者,所以c正确。5解析:选a。据图分析,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a正确。6.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引入互花米草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互花米草比芦苇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可能更强,b正确;互花米草群落发育时间越长,各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越多其群落结构越复杂,c正确;引种互花米草后,图示纵坐标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不是某种群个体数,无法得知d项,d错误。7解析:选d。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更加明显。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故d正确。8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对植物种群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