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doc_第1页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doc_第2页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国史读书笔记U201514925 建筑1501 李初听了中华民国史老师在课上的介绍,我在课下也自己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华民国史的书籍,老师提到的很多书籍我并找不到资源,甚至查无此书,但是徐中约先生所作的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在网上却评议颇多,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该书的中译版研究了一番, 略有感悟。徐中约先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后赴美留学并长期任教,专攻中国近代史,在西方学界影响颇大。他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也被定为“名著”,影响深远。首先,这本书从开头就颠覆了我原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它判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我们常见的有关论著不同。徐中约先生将中国近代史的起始时间定在“清朝的建立”,他认为:“如果我们对前期的机构制度不甚了了的话,那么我们将无法全面评判19世纪和20世纪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但是,如果对原先的机构缺乏相当了解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这种转化的效果。”(第23页)在我们的中学历史体系中,近代史的起点被确定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在本书中徐中约先生讲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提前这么久,我认为他划分的侧重点在于整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包括历史时间发生前期的各种条件、原因和铺垫,而我们的历史教学体系则是按照历史时间的发生和期待来的结果评判的。除此以外,本书还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定在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新中国的成立的节点有所不同。其次,本书对这近400年纷繁复杂的历史,对这期间许多重要的史事与人物,作出较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评论。例如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的概括性论述,既十分有作者独到的个性,又很贴近历史的实际:“近代中国展示了一幅如此光怪陆离的纷繁景象变化的动态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第9页)徐先生关于“中国的奋斗”的这一见解,与“振兴中华,追求近代化”的中国近代史主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徐先生在很多其他历史事件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描述。如对乾隆朝的分析,徐先生一方面赞许“乾隆朝是清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同时指出“就在这个王朝鼎盛之时,清朝最后灭亡的因素也已呈现出来了。”像这样简明而精彩的论述在书中很多。再如对当前海内外史学界热烈关注并争论激烈的“同治中兴”即“自强运动”,大陆学界称之为“洋务运动”,本书这样评价:“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第208页)对这样一场复杂的运动分析得如此准确、深刻而又生动。我认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徐先生大胆提出很多与我们的原有历史体系相违背的看法和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