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查济古镇木雕的调查.doc_第1页
关于安徽查济古镇木雕的调查.doc_第2页
关于安徽查济古镇木雕的调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安徽查济古镇木雕的调查一、调查的目的在这次我们学校组织的安徽查济古镇写生的时机,我也在这个百年小镇里进行了一个查济古镇的木雕发展情况的调查。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了解木雕的历史状况以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二、调查方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采用相近的谈话方式。主要包含的调查数据有:历史背景、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以及总结与体会。三、调查的背景查济古镇位于徽州的西南边上,这里的古风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同时也体现在当地人们的建筑装饰风格,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素有查济“奇葩三雕”之称的木雕。因皖南地区多山,山上树木繁茂,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多以砖木结构居多,其中使用木头用于建筑的最多。明代初年的时候,木雕便初具规模,但是当时的雕刻手法多为简单粗狂的平雕和浮雕,雕刻的对象也多数为具体的事物,例如牲畜家禽以及简单的植物。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伴随着徽商的逐渐成功,遵循儒家的传统,一批批发家致富的商人和卸甲归田的查姓人开始慢慢的回到自己的家乡,凭借着自己雄厚的财力,开始置办田亩,建造豪宅,大兴土木。同时而好的房屋自然需要有好的装饰,得山之便利,这时的木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祠堂、牌坊、园林等建筑也纷纷得以完善并以木雕进行装饰,一则光宗耀祖,二则造福乡里。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当时的盛况可谓是:“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红丽、无宅不雕花”。查济的木雕工匠的木雕技艺采用的是师承制,师傅带着徒弟进行技艺的学习,因此在技术上都具有许多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商人们的需求量大,因此这方面的匠人也很多,这就为木雕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人们更喜欢追求西方社会的文化,反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已经渐渐的被遗忘,加之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心地位,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四、调查的结果1木雕的内容与形式木雕是传统查济的“奇葩三雕”之一,因当地多山,木材丰富,木雕技艺得意发展,并在査姓徽商的支持下经历了一段长时期的辉煌发展。主要的雕刻技艺有:平雕、浮雕、透雕、层雕等。在徽派的建筑风格中,主要用于架梁、梁托、楼层栏板、栏杆等处,查济木雕的题材广泛,主要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以及回纹、文字锡联等吉祥象征。查济木雕主要分为三大种类,即人物木雕、山水木雕和人物花卉木雕。人物为主的木雕通常取材于名人轶事、文学故事、宗教神话以及民俗风情等。民间题材的木雕多数反映劳动人民的传统观念和美好向往,比如砍柴的樵夫、耕地的农夫和饲养的家禽等。而已山水为题材的木雕通常取材当地以及周围地区甚至是江浙附近的自然人文风光。其中多数是以当地的自然风光为主要的题材,例如黄山白岳的风光以及当地的自然地理风光。以动物花木为题材的木雕通常都是连续的图样形式,也有单独成画的,造型优美,雕工也精细。取材则相对简单许多,例如家禽、龙、狮、猴、喜鹊、蝙蝠、蜜蜂等。2木雕的发展状况查济的木雕文化可以说是徽雕艺术的一个缩影,相似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现今徽雕文化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查济的木雕也近似于明朝初年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早期的平淡发展之后,随着查姓人士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大批的查姓人士通过考中举人开始进入仕途生涯,亦有些人通过成为宦官的方式进入朝廷发展,这些人在卸任之后几乎都回到了当初生长的地方,大兴土木建造祠堂牌坊,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精雕细琢,光宗耀祖,造福乡里,这就给了木雕发展的经济基础。另外在明朝的时候,查济当地的文风发展十分昌盛,从孩童到老人无不识得史书一二,一旦文风发展,人们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这就给了木雕一定的销售市场。查济几乎所有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都雕粱画栋,各种翘角飞檐冲入云霄,例如德公厅、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高大宏伟、雕梁画栋、结构精致。但这些宏伟精致的建筑现在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损毁,甚至还有的建筑时刻都存在倒塌的可能性,例如宝公祠,洪公祠等,现在宝公祠在经过修缮以后恢复了往日的雄伟壮丽,里面的展品也丰富多彩,但是洪公祠的修缮现在还没有开始。另外我在查济的几天之中,看到的木雕工匠并不是太多,就算是能看到的工匠也都是几十岁的中年人或是年龄稍大一点的老人。同时,在查济的时候我很少能够看到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在街上出现,仔细打听了才得知,现在的查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古镇上剩下的都是些年老的或是一些孩童。上面我们说过,查济木雕的技艺是采用师承制的,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这就造成了木雕的技艺没有传人的尴尬境地,即使是还留在当地的极少数的年轻人,也都是从事着旅游纪念品、个体经营等方面的职业,而不是选择区学习木雕技艺。3从这些情况中就反映了几个现在查济木雕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1)旧时遗留下来的建筑何时能够修缮,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查济地区的木雕大多数都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有点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建筑大多依水而建,在加上周围多山,山水树木等植被丰富,因此空气中的水分很多,这就造成了查济的许多木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这就不得不讲到木雕的修复,修复这些建筑就得需要资金和工匠,工匠在当地就有许多,相对来说最难解决的应该是修缮的资金问题。这个资金一方面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查济人自己通过改善后者改变当地的旅游结构,通过延长旅游的产业结构扩大收入,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例如说,我自查济的几天中,发现查济的旅游纪念品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真正能够吸引我的纪念品并不是太多,仅有的几家几年品经营者都是个体经营,经营的产品也都是一些种类单一的服饰和一些简单的装饰品,吸引力相对较少,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而这一旦形成产业,资金就会逐渐增多,相应的修缮工程就相对简单了。(2)查济的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承问题。我在查济的几天里,问了当地好多的老乡,现在的年轻人为何都选择出去务工而不是选择留在当地继承木雕技艺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方面学习木雕的技艺,没有个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是学不来的,就算是学到了,也只是学到了简单的雕刻技法,而木雕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是无法领会的。这个过程是枯燥单调的,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整日呆在这个山村里,他们觉得是一种折磨,他们更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找点刺激;另一方面,木雕这门技艺,如果只学到了点皮毛的话,是赚不到钱的,真正能赚到钱的都是那些学到了真正的精髓的人,但是想学好又得花大量的时间,就算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也不见得是每个人都能学到真本事,这和个人天赋以及后天的发展因素有很大关系。而这些年轻人出去务工的话,在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获得不比学了好多年的师傅赚的钱少,虽然在将来还是个未知数,但摆在眼前的是他们不想去冒风险,不想拿自己的青春做赌注,去换取不一定有回报的未来。五、总结与体会这次查济的木雕调查使我从中得出一个感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有它的美好动人辉煌的一面,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由于发展的方式以及自身所具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