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鹬蚌相争寓言教学例谈 一个比喻,常常寄寓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个故事,总有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道理;有一点情节,一般并不跌宕、曲折;常有夸张想象,读来却并不觉其荒诞;这就是寓言。借助拟人,于是人、动物、植物有了一个共享的平等的空间。最早讲寓言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公元前六世纪),他曾是奴隶,他的智慧使他受到赏识,于是他被解放了,成为自由民。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也有了自相矛盾叶公好龙等故事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寓言。寓言,这是一座智慧的矿藏。读读寓言,读完故事会心一笑,和笑容一起收藏的是一种感悟,随着感悟沉淀的是对一种对道德对生存价值的认同。摘要:寓言是一种借助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智慧的源泉”。因此,寓言教学可以扣紧“智慧”而有所作为。如何在寓言教学中教出“智慧”? 寓言这种体裁由于它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就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寓言时,往往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以最快的速度来达到明白寓意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解读中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关键词寓言教学 个性 平台 童心 思维能力 智慧迄今为止,课堂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阵地,它的作用无庸避讳,极其巨大。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涉及到教师、学生以及两者之间的种种活动、交往,也牵涉到他们与各种教学设施之间的种种关联。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表现出了多元性、不确定性、动态生成性,呈现出独有的魅力,一次又一次地让师生点燃着智慧,涌动着情感,绽放着美丽,历练着生命。一、尊重个性,智慧从这里萌动【观点】:为了让学生、文本和教师真正展开对话,执教者总会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预设。不过,再优秀的教案也无法预知学情的变化年龄低、经验少、能力弱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教学的进程。恰恰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秒都在生长,教学的过程必须跟着他们一起成长。教师走进课堂,就意味着随时要准备接受这样的挑战,要“把教学的重心由事前的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 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不断生成、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鹬蚌相争是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故事,语言简洁凝炼用词准确传神。作品没有说教的尾巴,深刻的寓意就是蕴藏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凭借教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经研究教材,我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兴趣,提高提问的能力,并以“自主探究质疑合作交流解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寓意。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便开始了!【案例】鹬蚌相争片段一:上课伊始,我便开宗明义,提出本堂课目标就是看谁提的问题多,谁的问题有新意。揭示课题后,孩子们便一下进入学习状态,脑子就像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生1:寓言是什么?生2:为何用则,而不用篇、首?生3:鹬和蚌分别是怎样的动物?生4:它们为什么相争、怎样相争、结果怎样?(孩子们的思维就像飞泻的瀑流,有趣的问题一个个产生。这些问题中,如“它们为什么争、怎样相争、结果怎样?”完全在我预设之内,有的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刚刚由衷地表扬了这些孩子爱动脑子,几只想解疑的小手已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生:我们已经学过几则寓言,寓言就是一个小故事,细细体会,这个小故事中还含有深刻的道理,还启示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兴奋之余,我也没忘了点拨引导)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自己已有的读书经验来解决难题,真是个好办法。”(也许听到“好办法”受了激励,有些同学悄悄将动物百科全书搬上桌来,想给大家介绍鹬与蚌究竟长什么样儿。)我随即肯定:“当学习中遇到难题,可寻找有关资料,来助你一臂之力!”进入第二板块,学生自读感知文本。在多遍的朗读体验中,学生在脑中自然产生了诸多问题(包括作者的遣词造句、标点运用。思想内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等方面的各类问题)。随后我安排了小组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疑这一环节,各自读书产生的问题在四人小组中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解疑,小组汇报时交流反馈各小组的所提问题、解决方法。侧耳倾听,孩子们新奇的问题,激烈的讨论,振振有辞的辩解,让我很是惊讶,好多问题都是我不曾想到、无法预设的。孩子们是真实的、聪慧的、纯天然的!【解读】语文课堂永远呼唤智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充满睿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可以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者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发展和丰富。教师要用心探索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努力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建立双向互动、共享信任、群言相长的教学关系,开发学生主体的智慧潜能,真正把学生看成能动的、极具个性发展的、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对儿童个体生命状态的尊重,必将见证智慧成长的过程。二、铺设平台,智慧于此刻碰撞【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只有把师生的位置摆正,正确处理引导与放飞的关系,才能让课堂充满智慧。在一些成功的课例中,教者总是既注意引导,又敢于放飞;引导时毫无牵强、言简意赅,放飞时大刀阔斧、水到渠成。教学中,设计富有创意,方法运用灵活,学习主体高高“凸现”学生处于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积极心理状态,产生了 “推陈出新” 的强烈意识,洞察敏锐,灵感交织,进入个性化的文本智慧阅读空间。一则优秀的寓言,往往就像这样令人回味无穷。实际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寓言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切实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案例】鹬蚌相争片段二:第三板块,即小组汇报时刻,也是思维火花碰撞出智慧的美妙时光!生1:“鹬的嘴被蚌壳牢牢夹住,看图中蚌壳都不留一丝缝隙,鹬怎么还能张口说话呢?它是不是呜、呜、呜这个样子说的呢?”可爱的王鑫阳边说还边演示。(我不禁为他能深入文字并联系图画,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的精神感到佩服。)生2:“我们小组的刘雨宣认为,这是蚌的肉在说话,而不是壳在说,因为肉才有生命。这样理解对吗?”(好有童趣的理解啊!感叹之余刚想纠正她的想法,不料被一个同学抢了过去)生3:其实,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 ,是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而这样写的,并不是真的!师:你说得很对!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是虚构的一个故事。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常常通过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生4:“当鹬被蚌夹住嘴拔不出来时,它怎么不想办法逃脱,还想着威胁?河蚌也是的,明明自己也被困住,死到临头却还表现得毫不示弱,甚至得意洋洋呢!读到这儿我产生了这个问题。”生5:“我们小组是这样思考的:也许是鹬和蚌都得意了,在他们相持不下之时,都不想让步,都没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只想着眼前,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怎么脱身了”生6(小组长):“我也没提出什么方法,只是让他们每个人联系这段话多读读就对这个问题有些想法了。”师:“多读、用心读才能产生有见地的问题,也只有多读才能慢慢解疑,这样才能深入地读懂课文,你们小组就能很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读书了。”(我鼓励他们。)生7:鹬和蚌只要一方松开,双方都可以得救,为什么一直要相持着不让呢?它们可真傻! 这个问题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解答,我们想求助老师和同学。顿时,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只想到自己总是会胜利的,根本就是忽视了对方的力量,太骄傲自大了!”“双方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考虑一下后果,结果弄得两败俱伤,简直愚蠢极了!”孩子们提问还在继续,集中智慧合作解疑还在继续,无论问题是幼稚的还是深层的,片面浅显的还是深入思考而得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成了孩子们思维创新的学习空间,成了孩子们敢问敢想的精神家园!【解读】叶澜老师曾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这一切,无不说明教师的磁力智慧的引领是多么重要。智慧的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融合,教育者应该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将用一个智慧的生命照亮着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颗智慧的心灵唤醒着许多智慧的心灵。三、开启天性,智慧随童心飞扬【观点】:海德格尔提出过这样的哲学命题:人,诗意地安居。套用这句名言,或可说:“语文,诗意地解读。”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强调学习个体的不可替代性。它需要主体全身心融入、百分百参与,才能不断生成语境,不断体悟内心。学生情思如泉涌时,奔腾流淌的恰恰是饱蘸情感体验的、带有鲜明个人烙印的语言。学习语文,不是简单的理解文本的阅读训练,不是功利的说话练习,应该引领学生建构自我语言,滋养人文精神。【案例】鹬蚌相争片段三:师:渔夫没费一点儿力气,就把鹬和蚌一齐捉住了,渔夫会说些什么?鹬和蚌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把故事续编完整。(思考、练说片刻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续编1: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了,放到渔篓里,就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在渔篓里的鹬气呼呼地说:“你这个该死的小东西,要不是你突然夹住我的嘴,我能这样吗?”蚌一听,气冲冲地说:“你想吃我,我夹你,这也是自我保护啊!”说完,蚌就更加使劲地夹住鹬的嘴。 就在这时候,渔翁到家了,渔翁高高兴兴地把渔篓往地下一放,然后把锅打开,倒了一些水,又把火烧上了。干完这些事,渔翁自言自语地说:“蚌的壳太硬了,一定要用刀才能劈开,可我家的刀不快呀!”渔翁四下一看,见有一块石头,于是渔翁便在上面磨起刀来。渔篓里的鹬和蚌听到了磨刀声,“刷”地一下,脸色突然变白了。这时鹬说:“咱们不能再争吵了,一定要团结合作逃出去。”这时蚌把嘴张开,鹬把嘴拿了出来。鹬说:“这样吧,你再夹住我的嘴,我用全身的力气往渔篓的盖上一甩,把盖撞开,就行了,而且你的壳还硬,没问题的。”蚌一听,连声说:“好招、好招。”蚌把嘴一张,鹬又把嘴放了进去,鹬使劲一甩,就把渔篓盖撞开了,鹬和蚌都出来了。渔翁一看,赶紧拿起刀跑了过去,可已经来不及了,鹬带着蚌早已经飞上了蓝天,回到它们的老家去了。从此它们俩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争吵了。续编2:渔夫哼着小调,开开心心地走回家,准备回家吃大餐。这时,鹬和蚌都十分后悔,它们都停止了打架,蚌松开了嘴,鹬放开了脚,它们一起商量如何逃出渔夫的“魔掌”之中。鹬和蚌绞尽脑汁想啊想。这是蚌想出了一个主意,它便对鹬说:“你的嘴巴那么长,不如你用力地去啄渔夫的身体,然后我趁机夹渔夫的脚趾,然后你这时候逃走,怎么样?”这时候,鹬起了疑问:“那么,你怎么逃走了。”这时蚌说:“我自己会逃走的,你放心吧!”说完,鹬便开始了行动。鹬狠狠地向渔夫的身体啄去,渔夫大声地叫了一声“啊”,便放开了手,鹬飞走了,渔夫非常生气,想一脚踩碎蚌,鹬看见了,迅速向渔夫飞去,啄了渔夫的眼睛,便让蚌夹住它的腿。蚌轻轻地夹住了鹬的脚,一起离开了。 这时候,渔夫追也追不上了 续编3:渔夫把鹬捆了又捆把它和蚌一起扔进竹篮带回了家。渔夫呢,对自己这次的不劳而获感到特别的高兴,回到家弄了点儿下酒菜喝了几盅酒,一会儿便晕晕地去见周公了。 再说鹬和蚌经过一路的颠簸,已经有些晕乎乎了。但是求生的欲望已经让它们顾不得那么多了。鹬对蚌说:“喂,伙计,咱们可不能这样,总得想个法子出去啊!”。蚌说:“是啊,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拼命一搏,说不定还有些转机呢。” 这时候它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篮子旁边的一把小刀上面。鹬示意蚌用刀子把捆在它身上的绳子切断,然后一起从天窗离开,否则单凭蚌自己想逃离渔夫的家真的太难了。蚌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把鹬身上的绳子磨断了。鹬和蚌蹑手蹑脚地走到渔夫的床前,对着正在酣睡的渔夫做了个鬼脸。之后,鹬背着蚌从天窗飞走了。从此以后它们一起游遍天涯,成了好朋友。师:老师从你们续编的故事中发现,你们已经都明白了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说一说?生1:我明白了,如果我们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的话,可能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生2:我觉得,我们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互不相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师:是啊!双方如果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获利的结果。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解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成长过程无论是智慧成长还是精神生成都是生命使然,内在的,符合当下需要的。而不是外力所能强加的;是全面的、整体性的而不可能是1十1式的简单相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在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身心经历着、感受着、体验着认知的、情感的、生理的、心理的、交往的、精神的整个生命活动的全部意义。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必须坚持从完整的人的现实生活、完整的人的现实存在、完整的现实活动出发,去寻找课堂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创造智慧的课堂教学,必须顺势开启学生的天性。“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师要真正具备学生的天性意识,把学生天真奇妙的想法当成宝贵的课堂资源,活化教材,拓展教材,让学生以自己的天性方式解读文本,让学生用自己的纯真童心与文本个性地对话。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在语文的天地自由地徜徉、自在地呼吸,他才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知识才能融通为生命的一分子,智慧才会从灵魂里生发出来的。寓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