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doc_第1页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doc_第2页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doc_第3页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doc_第4页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5e5bb26f3271365a150b8a776efa990a.pdf 第 21 页 共 21 页 HFC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调试技术(上下)熊承国(无锡路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3)摘要 :文中给出了回传通道调试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回传通道的前端信号处理、光纤链路调节、电缆分配网设置的方法;提出采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源,通过测试回传通道NPR性能评价回传通道质量的实用测试方法。关键词 :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源,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谱密度Abstract:Key word:equivalent digital modulation generator, NPR, Power spectral density众所周知,要建成一个高质量的HFC双向网络,优质的设备和科学的设计是基础;精心施工与正确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精心施工与正确的调试,才能保证双向网络达到预期指标,满足各种应用业务的技术要求。为了把握好系统调试,特别是反向通道的调试这一关键环节,本文专门就回传通道的调试进行讨论。1进行回传通道调试概述11回传通道调试的目的(1)保证CM及其他回传发送设备发射功率处于合理的水平。 (2)保证双向放大器具有合适的回传信号输入/输出RF电平。(3)保证反向激光器具有合适的RF激励功率。(4)保证回传到前端的信号合理分配,各种业务的前端设备有合适的接收信号电平及信号质量。12. 回传通道的调试方法(1)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法(LT2000等效数字测试系统)。(2)扫频法(HP3010H/R,SDA5500)。(3)单信号或多信号法(国产多载波发生器)。13. 回传通道的调试步骤(1)从前端向终端方向,分段进行调试。(2)前端信号分配、合成。(3)回传光纤链路调试。(4)放大器链路调试。(5)无源分配网验证测试。(6)回传通道NPR指标测试。 14 . 与回传通道调试相关的几个研究结论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下述几个结论对于回传通道的设计与调试都十分重要:(1)回传光链路的NPR主要取决于回传激光器的性能以及正确的RF激励功率。(2)反向光接收机在接收光功率1dBm9dBm范围内,FP激光器构成的反向激光发送机的链路NPR值与反向光接收机的接收光功率基本无关;DFB激光器构成的反向激光发送机的链路NPR值与反向光接收机的接收光功率关系不大。(3)品质良好的双向放大器回传RF放大级的NPR最大值约50dB,在NPR大于40dB时的动态范围大于30dB。(4)由放大器级连和光链路构成的回传链路的NPR值主要取决于光链路。正确设计和调试的双向放大器中的反向RF放大级对回传链路NPR的贡献不大。(5)反向光接收机里的RF放大级增益大小,与光链路的NPR值关系不大。正因为如此,在进行回传通道调试时才应该首先正确设置了回传光发送机的RF激励功率,然后通过调节反向光接收机的RF放大增益,来设置其输出电平。切忌只调节反向光发送机的RF增益去设置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电平。(6)性能优异的CM,其发送信号功率在80115dBV/3.2MHz变化时,发送信号自身的S/N性能极佳,CM回传信号抵达CMTS时,其NPR指标完全可以满足CMTS的要求。15 回传通道调试遵循的一般原则根据上面给出的试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回传通道调试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1)根据设计资料,从前端向终端方向进行调试。(2)光纤链路和电缆网络应分别进行电平平衡。(3)调试中尽量保证从任何一个光节点回传到前端的RF信号电平相同。只有保证各光节点回传到前端的信号电平一致,使得小区内最靠近前端的用户 CM 通过电缆网及光链路回传到前端的信号电平与小区内最远的用户 CM 回到前端的信号电平一致,才能避免互相干扰,从而具有相近的载噪比和BER。要达到此目的,可以通过选择优异的反向光接收机来保证。(4)我们在进行光纤链路设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把由光纤链路长度不同引起的电平变化减少至最小程度。换言之,仅让所有光节点的反向光发送机都由正确的RF功率激励还不够,还需要确保到达前端的所有链路都具有相同的增益。注意,此处所说的“增益”,不仅是光纤损耗的dB值,而是包括整个传输链路中全部设备、部件的增益和损耗的总和,即通道中光纤和无源器件的损耗以及RF放大级的增益之和。(5)在反向通道设计和规划时若能够较好地遵循多级星形网络拓朴原则,采用对称分配入户方式,则同轴电缆网络的调试工作量将大为减少。如果所用器件质量优异,设计、施工又严格按规范进行,甚至可以做到只需检查,无须调试。(6)建议采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法进行回传通道的设置。当然也可采用诸如扫频法、多信号法来进行调试。如果采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法,可方便地进行链路增益、回传通道满负荷时的链路NPR、链路平坦度等重要指标的实时测量。甚至能够测试存在侵入干扰时使用信道的实际NPR值。显然,以此方法进行回传通道测试对于双向网络的调试有非常的意义。如果采用扫频法或多信号法进行反向通道的设置,虽然可以方便地实时测量链路增益及平坦度,但无法判断调试完成的回传通道NPR性能。在此,还需要指出,同一网络中所用反向激光发送机的输出光功率相差不大,一般都在0dBm左右。但不同节点回传到反向光接收机的距离不一,而输入光功率可能要相差3l0dB。因此,反向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应尽可能大。否则,在进行反向系统调试时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同时,所用反向光接收机最好应该具有1520dB范围的光AGC能力。实际上,任何双向传输业务对回传通道的要求,都希望从回传RF发送机(如CM的射频调制器)到相应前端设备的回传通道的衰减量(传输损耗)为设计值,并保证各部分的信号电平设置合理,从而达到前端的回传信号NPR、BER满足系统要求,使双向传输工作稳定。例如,对于CMTSCM而言,设计中,我们希望CM在3.2MHz占有带宽内的发送功率为105dBV,设定的CMTS接收功率为60dBV;从CM到CMTS的传输损耗等于45dB (105dBV60dBV),如图1(a)所示。(定稿时请编辑将图放置此处)在系统调试或双向系统工作中,无论是由于何种原因造成从CM至CMTS之间的传输损耗小于或大于45dB时,则CMTS将自动调节CM回传发送功率,使其相应减小或增加以满足设定的CMTS接收功率的要求。需要再次强调:设置的CMTS接收信号电平(信号功率)和CM反向发送的信号电平都是在其占有带宽内的信号功率,而并非是连续波单载波功率,也不是60MHz带宽内的总功率。在进行前端信号处理及无源分配网的调试时,必须特别小心。在图1 (b)中,我们分段示出了回传链路中各部分的增益或损耗值,供大家参考。从图示链路损耗可以看出,无源分配网络和前端信号处理网络总损耗为52dB,反向RF放大和光链路总增益为18dB,自放大器RF回传输出口到光站的RF回传输入口损耗为11dB,回传链路总损耗为45dB。设计和调试中,应该保持各部分的入口/出口电平设置合理。整个回传链路中,若任何一部分设置不当都可能导致回传链路NPR性能的劣化。图1 (b)中已标明各入口信号功率谱密度。用户端CM发送信号功率谱密度40dBV/Hz;回传到双向放大器回传入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10dBV/Hz;光站回传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10dBV/Hz(放大器回传入口到光站回传入口的增益0dB);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口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17dBV/Hz;CMTS上行输入口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5dBV/Hz。为了便于分析,图1(b)中还标明了CM在3.2MHz占有带宽内各点的回传信号功率及60MHz回传带宽内各点的回传信号总功率。2 回传通道前端信号处理(前端信号的分配与合成)我们知道,HFC双向网络前端信号处理是回传系统调试的基础,其后的全部调试都是在前端调试完成后才能实施的。若前端设计或调试不当,回传系统调试将会遇到很多麻烦。所以,进行回传通道调试前必须首先对前端信号的分配与合成进行仔细检查调试。所谓前端信号处理,就是根据不同业务的前端设备要求、未来业务发展预留考虑、系统设计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对来自回传光接收机的RF回传信号进行分配,然后再按不同业务需要分别合成之后再送入相应的前端设备。例一:前端信号分配需按业务要求并预留一定扩展能力(例如CM、数字电视、网管应用、预留一路共需4路输出,则反向光接收机输出应该首先进行四分配)。按系统设计将几路相同业务回传信号合成后送入相应的前端设备(例如可将48路回传信号合成后送入CMTS、将416路回传信号合成后送入HMTS等)。在前端进行回传信号合成时,应尽可能将不同NPR的链路进行合成(这样可使各回传通道都能得到较好的合成NPR),而避免将几条NPR都比较差的链路直接合成(这样合成的信号NPR势必更差)。简化的前端信号分配/合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以该图为例,简单说明对前端信号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图2所示,反向光收输出95dBV(60MHz带宽内总功率),每Hz带宽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 (95dBV78dB)。如果CMTS上行入口电平60dBuV/3.2MHz,则前端信号处理网络的正确调试方法如下:如果采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发生器进行前端分配/合成网络的调试,则在A1An注入17dBV/Hz功率谱密度的等效数字信号,调节ATT1ATT4,使CMTS入口处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5dBV/Hz。如果采用连续波信号进行调试,则在A1An注入95dBV的连续波信号,在CMTS处测试该信号电平,调节ATT1ATT4使该信号电平为73dBV(95dBV22dB)而并非是60dBV。21对于其它业务的回传信号调试,须按相应设备规范、信号特征、调制方式的要求,参照上述方式进行。在进行CMCMTS链路的前端信号分配调试时,如果不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调试,而是从反向光收的输出A1An点注入95dBV连续波信号,调节ATT1ATT4,使信号电平等于60dBV,则传输损耗将等于35dB (95dBV60dB);ATT1ATT4为19dB (35dB16dB)。这样调试的结果将会使系统工作时,CM回传到CMTS的信号功率比CMTS要求的功率低13dB(19dB6dB)。其原因是采用单载波调试时,将CM发送机在3.2MHz带宽内的回传信号功率平均分配到60MHz带宽内【10*Log(60/3.2)13dB】。显然,这样调试方法是不正确的。例二:网管HMTS要求输入功率为4080dBV(0.2MHz带宽)。但是,网管系统采用FSK调制,其信号电平定义为上边带信号电平或下边带电平,可以直接用频谱仪的载波电平测量功能进行测量。需要强调的是:网管信号功率也只能等于在占有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例如HMTS要求接收功率4080dBV,按网管规范要求设计时,回传到HMTS的信号功率也取为60dBV;占有带宽为0.2MHz)。调试时可以在A1An处加入95dBV的连续波信号,调节ATT001ATT004为19dB (35dB16dB),使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到HMTS输入口的传输损耗为35dB,P03输出信号为60dBV。如果需要提高网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将分配给网管系统的带宽加大到0.4MHz,则HMTS的接收功率可提高3dB,为63dBV(0.4MHz占有带宽内的信号功率)。这时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到HMTS输入口的传输损耗为32dB(16dB16dB),P03输出信号为63dBV。显然,网管系统回传信号的前端设置与CMTSCM系统不同。从以上两个示例可以看出,在进行回传通道前端信号分配与合成调试时,我们还必须对不同业务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不同调制方式的信号特征及信号电平的测试方法熟练掌握;否则可能造成不当调试。3 回传通道光纤链路的调试要点3. 1 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光纤链路的基准值光纤链路的基准值应以网络中大部分光纤链路损耗值为基准,一般为58dB。如果光链路比较短,也可以选取35dB;视网络覆盖范围大小而定。对于链路损耗小于基准链路值的回传光链路,可采用可调光衰减器调节到基准值。若反向光接收机有光AGC功能,则不需要加可调光衰减器。对链路损耗大于基准链路损耗值的回传链路,只有通过加大回传光接收机的RF增益或外接反向放大器的办法予以解决。3. 2 光链路的校准调节按上面确定的光链路基准值和反向激光发送机的RF激励功率要求,首先将光站置于前端,在前端机房进行基准校准调节:调整反向光发送机内置RF增益控制插件,保证发送机RF激励功率为设计值,该RF激励功率应该比最大NPR激励功率小510dB;然后调节反向光接收机内置RF增益控,保证接收机的RF输出功率为设计值。该RF功率输出值即为今后反向通道调试的基准。如果熟悉回传通道调试程序,可免除该项校准调节步骤。若反向光接收机只具有RF MGC功能,则在设定光纤链路基准值时将RF MGC置于最大衰减状态。在设置完反向激光发送机的RF激励功率后,再调节RF MGC,使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电平等于设计值。若反向光接收机同时具有有光AGC/MGC功能和RF MGC功能,则应在设定光纤链路基准值时将增益控制方式AGC/MGC功能置于MGC位置,设置电调衰减器在中等衰减水平,RF MGC置于最大衰减状态。正确设置反向激光发送机的RF激励功率后再调节RF MGC,使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电平等于设计值。待完成上述设置后,再将光AGC/MGC控制开关置于AGC位置。此时,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功率仍然应该等于设计值。33光节点(或光站)设置 在进行光节点(或光站)设置时,可先断开光节点(或光站)的全部回传RF信号通道,在回传测试信号注入口注入测试信号(测试信号的大小需计入注入口的损耗值),而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设备的设置,设置的目的是保证反向激光器处于合适的RF激励电平。设置完成后,进行链路NPR测试及链路本底噪声曲线频谱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然后接通回传RF信号通道(接入RF输出电缆)。将链路NPR及前端反向光接收机输出RF信号频谱的本底噪声和侵入干扰与前端校准测试结果加以比较,观察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干扰或本底噪声明显升高,则必须仔细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求合理解决。下面根据上述调试要点,以一个回传光链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先以图3为例进行讨论。按系统设计结果,回传到光站的RF信号总功率一般为8090dBV/60MHz(功率谱密度为+212dBV/Hz);本例中为80dBV,即2dBV/Hz。如前所述,在回传电缆网络遵循单位增益原则时,回传到光站的RF信号总功率并非由设计者人为指定,本质上是由无源分配网络的回传损耗决定。前端反向接收机的RF输出电平(总功率)一般为90105dBV之间,取值大小应根据前端信号处理网络要求不同而异。我们建议取值在95100dBV(回传带宽为60MHz时功率谱密度为+1722dBV/Hz),本例中取17dBV/Hz。DOCSIS1.1规范规定,在回传波特率为2.56(MB/S)时CM回传信号占有带宽为3.2MHz,CMTS要求的回传RF信号电平范围是5686dBV(即回传到CMTS的信号功率谱密度范围为9dBV/Hz21dBV/Hz)。我们建议,取6070dBV为宜;本例取65dBV 。因为CM回传信号占有带宽为3.2MHz,故CM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为0dBV/Hz。自光站RF回传信号入口到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口的净增益等于15dB (17dBV/Hz2dBV/Hz)。从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口到CMTS的回传入口的传输损耗为17dB(17dBV/Hz0dBV/Hz)。注意,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95dBuV/60MHz,CMTS上行入口功率65dBuV/3.2MHz;如果仅仅用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CMTS的RF输入95dBuV65dBuV30dB,该损耗值比正确设置的损耗值(17dB)大13dB(30dB17dB),如果这样设置前端信号处理网络,显然是错误的。在图4中,示出采用连续波单载波或多载波进行回传通道调试的实例。只要保证自光站RF回传信号入口到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口的净增益等于15dB,自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口到CMTS的输入口损耗等于17dB,采用谱密度的方法进行回传通道的设置和采用连续波进行回传通道的设置完全一样。图5示出,光链路损耗变化(链路损耗减小5dB)时,正确调节回传光链路的方法。若反向光接收机具有光AGC功能,则无须调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用的一种光链路调试方法如下:l 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发生器进行回传光纤链路的调试时,在光站回传信号入口处注入2dBV/Hz功率谱密度的等效数字信号,调节ATT01使回传激光器的激励功率等于厂家推荐的激励功率;然后调节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级增益,使其RF输出口处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l 如果回传到光站回传信号入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大于2dBuV/Hz,则需调节ATT01和ATT02的衰减值使回传激光器的激励功率等于厂家推荐的激励功率,然后调节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级增益,使其RF输出口处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l 采用的连续波信号进行调试,则先在光站回传信号入口处注入80dBV功率的连续波,调节ATT01使回传激光器的激励功率等于厂家推荐的激励功率;然后调节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级增益,使其RF输出口处的信号功率为95dBV。还须强调:在进行回传光链路设置时,测试信号注入点如不是回传信号输入口,注入测试信号功率必须计入信号注入口的插入损耗。图6中给出了LTOS8601G光站的简化方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回传到光站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2dBuV/Hz时,要使光链路回传净增益为15dB,则应该将ATT01ATT04设置为0dB,ATT5设置为3dB。此时,从光站回传到BGY68输入脚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9dBV/Hz,放大30dB后为21dBV/Hz,经ATT5衰减3dB和反向检测插入损耗1dB后,加到反向激光器上的激励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在60MHz带宽内总功率为17dBuV/Hz78dB95dBuV)。这个信号直接激励反向激光器,这时NPR约45dB。从图7看出,该激励功率比NPR达到最大值所要求的激励略小一些。以上所述调试方法是按NPR最大化的要求进行回传通道的设置。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将激光器的激励功率设置在接近NPR最大值但略小于最大值处,这样设置不能为今后侵入噪声干扰预留足够的余量,但回传光纤通道NPR会比较好。在用户不多时,回传通道性能不错。即使用户有所增加,全部用户同时回传的概率也不大,所以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标明,回传通道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将激光器的RF激励总功率调节到处于NPR曲线线性段的中点偏上,为侵入噪声干扰预留足够的余量。因此,进行反向通道调节时,必须熟悉光站内部信号流向及传输损耗。同时还必须知道回传激光发送机的NPR曲线,图7给出了路通公司回传激光发送机的典NPR特性曲线。为给回传反向激光发送机预留一定余量,按图8所示,回传光链路的正确调试方法如下:l 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发生器进行调试时,在图8所示的光站回传信号入口处注入2dBV/Hz功率谱密度的等效数字信号,调节ATT010dB,ATT52dB;加到反向RF放大级输入脚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9 dBV /Hz。经BGY67A放大24dB后,使回传激光器的激励功率谱密度为12dBV/Hz(在60MHz带宽内总功率为12dBV/Hz78dB90dBV)。该激励功率比厂家推荐的激励功率低57dB。光站内的反向RF放大净增益为10dB(12dBV/Hz2dB)。完成以上调节后,再调节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级增益,使其RF输出口处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l 如采用连续波信号进行调试,则在光站回传信号入口处注入80dBV功率的连续波,调节ATT01为0dB,ATT5为3dB;经BGY67A放大24dB后,使回传激光器的激励功率为90dBV。该激励功率比厂家推荐的激励功率低58dB。光站内的反向RF放大净增益为10dB(90dBV80dBV)。完成以上调节后,再调节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级增益,使其RF输出口处的信号功率为95dBV。图9中示出了LTROR204L反向光接收机的简化方框图。同时,该图中也给出了反向光接收机的简单设置说明。回传通道光纤链路的调试示例图61.5dB8.5dB 过剩增益9301173dB25dBBGY68G=30dB-9dBuV/Hz1dB1dB17dBuV/Hz2dBuV/HzRF放大净增益1.58.5+25=15dB注入功率谱密度为6dBuV/Hz时NPR45dB最大值45dBCMTS要求的最小NPR26dB。此时,注入光站回传口的功率谱密度约17dBuV/Hz如果按回传激光器的最大动态范围确定最佳工作点,当光站反向RF放大净增益仍然15dB时,要求回传到光站输入口的信号谱密度约为3dBuV/Hz。此时,反向激光器激励信号总功率约90dBuV【3dBuV/HZ+15dB(反向增益)78dB(带宽换算因子)】。回传链路NPR大约为40dB,比最大NPR约小57dB。当回传到光站反向入口的功率为80dBuV(2dBuV/Hz)时,抗干扰特性会更好。如果光站RF输出无源分配到户,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还会更高,抗噪性能会更好。但是在进行回传通道设置时必须将光站内部的RF衰减适当加大,使加到激光器上的总功率保持在90dBuV左右,避免激光器过激励。当光站的反向激光器的激励信号总功率设计为90dBuV时,从上图57可以看出正方向约有17dB左右的激励功率余量,负两个方向约有10dB的激励功率余量。反向激光器的激励功率设置为95dBuV也可以很好工作,是因为回传用户很少,回传信号总功率远小于设计值。回传通道光纤链路的调试示例图81.5dB8.5dB过剩增益9241122dB20dBBGY67AG=24dB-9dBuV/Hz1dB1dB12dBuV/Hz2dBuV/HzRF放大净增益1.58.5+20=10dB回传通道光纤链路的调试示例图9反向光接收机的设置:反向接收机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双向系统开展的双向业务需要和预留考虑等因素确定其RF输出信号总功率。在系统设计规定的归一化链路损耗下,调节反向光接收机的RF增益调节元件,使反向接收机的RF输出总功率达到设计值。需要指出的是在设置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信号电平时,在基准链路损耗值下,增益调节部件应设置在中点位置,以便于其他不同链路损耗值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反向光接收机的RF增益进行各条回传链路的电平平衡。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对光纤链路的调试作如下小结:(1)在进行回传系统调试之前,应按上述调节方法,在前端进行模拟调试和基准校准。确认调试方法正确,光站性能优良之后,再将其移至野外开通。(2)在前端完成模拟试验后,若有条件,应采用等效数字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并记录该回传链路在实验室条件下的NPR值,作为今后系统调试的参考值。一个设计正确、调试良好的回传光链路,在接收光功率为08dBm范围内,NPR值应该保持在3540dB。即使回传激光发送机最大NPR大于45dB,也不能将RF激励功率加大到使链路NPR最大,应预留一定激励功率余量。(3)回传通道最好采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进行设置。如采用连续波(单载波或多载波)调试回传通道,必须非常仔细地分析各回传信号的信号占有带宽、调制方式、信号电平测试方法等相关因素,正确设置传输增益或损耗值。否则,可能会导致错误调试。(4)若无NPR测试设备,在前端完成模拟试验后,关断调试注入信号,观察反向光接收机在1dBm接收光功率下的链路本底噪声曲线。在2565MHz频段,该噪声本底谱密度应在20 dBV /Hz左右(此值与反向激光器特性和反向光接收机RF放大增益有关),并且底噪曲线应该比较平滑。在无NPR测试设备的情况下,该噪声特性曲线可作为今后系统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4 回传电缆分配网的调试41电缆分配网的调试要点(1)确定分配放大器回传信号输入功率(电平)值。进行电缆分配网调试时,首先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分配放大器回传信号输入功率(电平)值。建议将该电平控制在80dBV95dBV(60MHz内的总功率;信号功率谱密度为2dBV/Hz17dBV/Hz)之间。功率谱密度太小,不利于克服侵入噪声干扰;太大则对通信终端发射能力要求太高,CM设备的EMC会有问题。因为自用户端到分配放大器输出口的回传损耗值一般在2035dB左右,CM回传发送信号功率谱密度一般为40dBV/Hz,故上述建议的取值范围比较合适。(2)双向放大级的设置应遵循单位增益原则。 在双向HFC网络中,正向RF放大级的增益是补偿前级放大器输出到本放大器输入口之间的传输损耗;而反向放大级的增益是补偿本放大级反向输出到下一个反向放大级(或光站回传口)之间的传输损耗。根据网络拓朴结构和设计计算知道,分配放大器回传输出口到下一级反向放大级(或光站)的RF回传输入口之间的回传损耗一般在l020dB之间,而这一段回传链路的增益应该为单位增益(即0dB);双向放大器的回传RF放大净增益必须等于该段回传链路损耗值(即1020dB)。这是由系统设计、设备性能及网络状况决定的。(3)调节回传增益,检查通道的NPR特性。根据回传通道的信号功率传输要求,可对双向分配放大器进行调节。反向放大器回传输出电平既不能太低,也不宜过高。电缆网络回传通道的设置,主要的工作不仅是要调节回传增益,而重点应该检查回传通道的NPR特性。(4) 对无源分配网络检测。即使无源分配网络采用星形对称分配入户,仍然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建议用等效数字调制信号源进行满频带负荷下的NPR性能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则可以判定该双向网络性能良好。42 电缆分配网的设置完成前端信号处理网络和回传光纤链路调试后,再进行反向放大器调试。用于讨论电缆分配网络回传通道调试的网络设备简化方框图,如图10所示。图中示出光站的一个RF输出(光站可能有24个RF 输出口)经四分配后送到双向放大器正向RF输入口。放大器的每个正向RF输出先要经过两分配后,然后再对称分配入户。按前面的讨论,为保证CMTSCM正常工作,CM发送电平一般设置为105dBV/3.2MHz,回传发送信号功率谱密度为40dBV/Hz(105dBV65dB)。回传到放大器反向入口的信号总功率一般为8095dBV/60MHz,功率谱密度为+217dBV/Hz;图10中回传到放大器RF回传口的信号总功率为88dBV/60MHz。图中略去了正向传输通道的相关参数,仅给出了反向通道的数据,以便讨论回传调试方法。图示参数表明:CM回传到放大器反向输入口的回传链路损耗为30dB,放大器反向入口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0dBV/Hz,其内置两分配器损耗及其它内置部件总损耗9dB,反向RF放大级增益为20dB;净增益G11dB;放大器回传输出口到光站回传入口的链路损耗为11dB。故光站RF回传信号输入口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仍然等于10dBV/Hz;自放大器的RF回传信号输入口到光站的RF回传信号输入口的反向传输链路增益1(0dB)。这样设置完成放大器反向通道后,在60MHz带宽内,光站回传入口信号总功率为88dBV;回传入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0dBV/Hz。如前所述,CM回传到放大器正向RF输出口的回传信号电平并非是可在无源分配网络中进行调试的,而是由无源分配网络的回传损耗及CM的发送信号电平决定。无源分配网络的回传损耗,取决于其拓扑结构和连接电缆的型号与长度。而CM的发送电平,则取决于从CM的RF输出口到CMTS的RF输入口之间的总损耗值及CMTS的接收功率设置。但是,在进行回传通道调试时,可以通过调节双向放大器的内置衰减器、均衡器,保证CM经无源分配网络回传到双向放大器回传入口、再通过反向放大后回传到光站反向入口的回传信号满足回传通道的性能要求。本文前面讨论的光链路调试示例中,光站回传入口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为2dBV/Hz;而图10中示出回传到光站反向入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0dBV/Hz,比前面示例中光站反向入口的信号功率谱密度高出8dB。这两个示例,是不同HFC网络的情况,本例中的回传信号功率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好。对于本例所示网络的回传光链路进行设置时,仍然要将反向激光器的RF激励总功率设置为90 dBV/60MHz。在设置光链路时,需要将光站内置RF衰减器加大到合适的程度。实际调试时,不应该出现了光站回传入口信号功率谱密度为2 dBV/Hz,双向放大器回传入口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0dBV/Hz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原则上应该重调光站内的反向RF放大增益,使放大器能够实现单位增益的设置。此外,为了均衡自DP到光站回传输入口的电缆倾斜,应仔细估算回传通道上的电缆倾斜量。此时应通过设置EQ01的均衡值予以补偿;本例中EQ01为6dB。在进行回传通道调试时,往往在双向放大器回传输入口注入(单载波或多载波)连续波信号功率。如果注入信号电平为期望的CM发送电平减去无源分配损耗值(如本例中为105dBV30dB75dBV),然后调节放大器内置衰减器、均衡器,使前端反向光接收机的RF输出信号电平达到规定值(如本例中的95dBV),这样进行回传通道的设置是错误的!因为CM发送信号电平是在CM回传信道带宽内(0.4MHz3.2MHz或6MHz)的信号功率,前端反向接收机的输出功率95dBV是60MHz带宽内的总功率,因此这样设置的反向放大器的增益比系统要求的回传RF放大增益高13dB【10lg(60/3.2)】。图10 回传电缆分配网的调试示例6dB综上所述,回传电缆分配网络的正确调试方法如下:l 采用等效数字信号发生器进行调试时,在双向放大器回传口注入10dBV/Hz的等效数字测试信号,调节放大器内的ATT01、ATT02及EQ01,使前端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口的回传信号功率谱密度为17dBV/Hz(此时,在光站回传口就可以测得10dBV/Hz谱密度的等效数字调制信号)。l 如采用连续波信号进行调试,则应在双向放大器回传口注入88dBV的连续波信号,调节放大器内的ATT01、ATT02及EQ01,此时,在光站回传口就可以测得88dBV的连续波信号;在前端反向光接收机RF输出口测试回传信号功率为95dBV。确认放大器调试完成后,同样应该进行回传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