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464062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9.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10
上传人:gnk****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肖**(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慢性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
炎症
反应
- 资源描述:
-
慢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很多因素均可引起AS,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等。但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近来多数学者支持“慢性炎症反应学说”。认为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是机体对血管壁损伤的反应和修复过程。本文就目前研究的有关AS慢性炎症学说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炎症 综述 研究进展
【正文】自从1999年Ross提出As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后,AS的炎症反应理论越来越受重视。目前认为感染是AS的重要发病原因,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其病变的形成。通过研究其中的炎症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AS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目前认为其炎症反应的机制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危险因素
AS与其他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一样,也需要有危险因素长期的刺激,最后发生动脉硬化。目前已知的A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等,其中血脂异常是A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些主要危险因子长期作用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表面特性发生改变,粘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的脂质条纹。进而巨噬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促进AS的进一步演化最终由粥样斑块成为纤维斑块。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内皮失去完整性促成早期病变形成。
(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诱发因素---微生物感染
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感染可能是AS的诱发因素,可能是炎症反应的基础。细菌或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病变。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是炎症反应的强烈激活剂,可以造成各类促炎症因子和急性时相蛋白的升高,从而改变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步,所以感染有可能起动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知引起As 慢性炎症的微生物包括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巨细胞病毒以及HIV 、EB 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吕淼等研究表明,HP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病变的可能机制是;Hp能产生具有抗原性的脂多糖,诱导免疫反应,导致内皮功能紊乱,从而使炎症因子如IL-8、NO、黏附分子等增加,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 HP还可以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VCAM-1、ICAM-1以及E选择素水平升高,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促进As 的发生发展。章梅、华张凡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因子IFN- γ、IFN- β、IFN- α 等表达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感染肺炎衣原体后某些黏附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表达增多。这些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的炎症介质。
(三)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的作用
1.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氧化作用
血脂异常是A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经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能激活血管内皮,促进细胞凋亡,进而形成慢性炎症过程。其机制如下:首先;ox- LDL 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表面层,从而导致其黏附能力增加,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易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其次;ox- LDL也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 巨噬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趋化性细胞因子、促炎症因子及其他炎症反应的中介物。另有实验证明,ox- LDL 可导致P 选择素表达上调。当P 选择素与白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后,即开始介导白细胞的滚动作用,并将其锚定于内皮细胞上。促进AS的发生发展。
2.C 反应蛋白(CRP)在AS中的作用
CRP主要由肝脏分泌。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期反应蛋白的C反应蛋白(CRP) 作为炎症介质是心血管事件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RP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发作6~12 h,血中CRP即明显升高且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成正相关。CRP不仅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其本身还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及斑块破裂,甚至促发局部血栓形成的作用。CRP可通过各种机制促使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达与AS形成相关的炎症介质。在炎症损伤修复的同时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CRP还可以上调趋化因子受体2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所介导的化学趋化现象,单核细胞进行跨膜转运。赵丽等通过对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障碍的小鼠观察,发现其AS的发生呈下降趋势,进而证实CRP是AS斑块形成很重要的因素。
3.白介素在AS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介素在AS慢性血管炎症中有重要作用。如IL-1促进早期斑块形成及白细胞黏附至内皮细胞,IL-18上调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IL-6刺激平滑肌细胞表达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促使泡沫细胞形成。IL-1O以前被认为是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后来被认为是一种多效的免疫因子,在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4.抵抗素在AS中的作用
抵抗素是2001年发现的存在于血浆中的分泌性蛋白,是一种对脂肪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的脂肪细胞分泌因子。抵抗素与炎症关系密切,不仅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而且一些炎症因子还可以参与抵抗素表达的调控。许多研究表明抵抗素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并且炎症被认为是一种高抵抗素水平的状态。抵抗素通过多种机制活化内皮细胞,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抵抗素使内皮细胞NF—KB表达活性升高2.5倍,提示了抵抗素可能通过NF-KB途径上调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单核巨噬细胞在抵抗素的作用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是抵抗素的重要来源,并且在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时抵抗素表达和分泌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可浸润于动脉壁,并且通过释放各种促炎因子,促进As的发生发展。
5.单核巨噬细胞在As中的作用
在炎症反应的慢性阶段,单核巨噬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慢性炎症最主要的细胞。巨噬细胞在炎症的损伤修复过程中,负责组织重塑的作用。其可分泌许多不同的细胞因子和蛋白酶,如含锌的基质蛋白酶MMPs,包括胶原酶、明胶酶和弹性蛋白酶等,降解斑块中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使纤维帽变薄,不稳定性增加。研究表明其可能在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及破裂斑块的转变中起重要的作用。另有证据表明不稳定斑块中存在的环氧化酶和前列腺素E合成酶与MMPs导致的斑块破裂有关。除此之外,巨噬细胞还分泌炎症因子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这也是造成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巨噬细胞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AS的发生发展中炎症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危险因素到诱发因素再到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都离不开最终的炎症过程。但目前对其的研究还只处于初级阶段,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技术水平的升高,对As的慢性炎症过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章梅华张凡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浙江医学 2007 年第29 卷第10 期
2:吕淼 幽门螺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年第25 卷第7 期
3:张朝晖 马翔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3月第17卷第3期
4:赵丽红 张月琴 C 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 8月 , 17 (23)
5:李枚娟白介素一1O在粥样斑块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病学进展 2009年第3O卷增刊
6:赵 丽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国际 内科学杂志 2007年2月第34卷第2期
7;任玉华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表现及作用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年第29卷第5期
8;刘凯 周旭晨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7月第28卷第7期
7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