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docx_第1页
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docx_第2页
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docx_第3页
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卷第6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12月V0113 No6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Dec2013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严晓江(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孙大雨的具有学者气度和学院派风格,译评结合、注释丰盈、弹性押韵是其主要的翻 译特色。孙大雨运用“历史透视”与“价值判断”的方法对某些中外学者关于屈原其人其文的偏颅观点进行批 评,并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提出翻译依据;音译加注、直译加注以及意译加注的结合有效弥补了翻译中的文化缺失,这种研究型翻译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息;普遍性和灵活性协调的押韵原则体现了严谨与自由相统一的译诗观念。关键词:;研究型翻译;诗人情怀; 学者气度中图分类号:1-1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r7(2013)06013203孙大雨先生(1905-1997)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 想境界外,更主要的是运用“历史透视”与“价值判断”的方 的诗人和翻译家,祖籍浙江省诸暨市,出生于上海。1925 法对某些中外学者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偏颇观点进行了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国留学,曾先 严正批评。例如他指出:宋代伟大的诠注家朱熹虽然在屈 后在达德穆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和耶鲁大学(Yale 原诗作的校勘和评注工作中有很大贡献,但对屈原“缺乏 University)研究生院攻读英文文学,1930年回国后历任武 克己和中庸”的批判性评价是不慎重和缺乏判断的;近代 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 中国著名学者胡适在读楚辞)一文中竟然提出屈原是子 校英文文学教授。孙大雨翻译成就斐然, 虚乌有的,这种观点显然带有哗众取宠的荒唐意味;著名 是其代表译作之一。作家和汉学家林语堂说“屈原只有一点修辞上的天赋”,这 屈原的忧患意识与美政理想、追寻真理的求索精神以是因为他对屈原的内心和外部世界只做了粗浅研究,没有 及内美修能的人格魅力深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 去体会屈原伟大的人格和炽热的激情;西方人之所以无法 士。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将屈原诗作译成英语, 深入探讨和欣赏屈原诗作,主要问题在于语言障碍以及缺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乏优质的译本和全面深刻的介绍,屈原思考的主题关乎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大雨以顽强的毅力和诗人的才情生和社稷,在价值功绩上决不逊色于荷马和弥尔顿的叙事 在古稀之年完成了届原诗选英译,该书于2007年由上史诗 搠。303。可见,孙大雨怀着对屈原的崇敬之情,从历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1996年初版的基础上再版。史的客观性和文学的严肃性出发,在批评的字里行问表明 自己的爱憎,充分肯定了屈原作为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一、严肃的批评与大胆的见解 诗人的历史地位以及光辉形象,在深层次上是因为译者本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厚重”。虽然只 人与屈原针砭现实、关注民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 选译了2l首屈原诗作,但篇幅比其他译本更加宏大,包含对屈原诗作的解读是多元的。译者要善于集各家之 了序、前言、再版前言、导论、注释、跋等附加内容,导读功能长,去粗存精,最大限度地表现其深刻内涵和美学情致。 很强。孙大雨在长篇导论中除了概括从三皇五帝到春秋 “具备译入语和译出语双重优势的译者自然是最佳,其译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以及屈原的生平简介、诗作艺术、思品将建立在对中国文化作品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基础收稿日期:20130611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走进去英 译的文化翻译观”(编号:2013SJB750014),2013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楚辞)译介与中国传 统文化价值传承”(编号:2013BNT006)成果。作者简介:严晓江(1970一),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楚辞 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翻译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万方数据严晓江: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的翻译特色133上,必要时甚至可做文献考证,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又可 yang)、陵阳(Ling-yang)、涔阳(Jin-yang)等,这些地名具有 熟练驾驭译入语,并基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用西方读者 一定的文化内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般使用威式拼 可接受的方式阐述中国文化。”怛1孙大雨通过考据、推理、 音翻译人名与地名。国务院于1978年颁布了“关于一律 互文观照等方式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 以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我国人名地名的决定,使得人名、地 解,为翻译屈原诗作提供了言之有理的依据。例如在谈到 名等的翻译混乱状况已趋于规范统一”H】。从总体上讲,的译名时,他指出是一部赞歌集,名字是诗音译加注既可以保留汉语特色,又具有维护民族尊严的意人自己起的。所谓九歌是一组歌,有一定数量,但并不一义。 定刚好是9首,实际上是11首或者说10首更合适。由于在涉及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的翻译时,孙大雨一般使 大禹的合唱也名九歌,所以把九歌译成,以 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如离骚:中有诗句:“扈江离与辟芷 示区别J瑚。天问:涉及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神话传说、 兮,纫秋兰以为佩”,孙大雨将“秋兰”直译成“eupatories 哲理思辨等诸多范畴,诗章的命题是“天问”,不是“问天”,autumnalu”1,并在文后解释:战国时期楚国人用于佩饰、其英译文的含义是“笼罩世间万物的老天或苍天从精神沐浴、制膏的兰花,取于野生或种植。“秋兰”是菊科的兰上、道义上和实体上主宰着一切”,提出的问题是“怎么会” 草,不是兰科的兰花。兰草生于山中湿地,其花微紫,兰花 和“为什么”,其精髓可以概括为得道者昌、失道者亡【l娜。 则是多年生常绿草本的观赏植物;屈原诗作涉及的动物有 可见,孙大雨倡导慎思与明辨的翻译态度,注重在与其他 飞禽走兽、鱼鳌虫豸,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孙大 文本的交互参照中理解意义。文学翻译需要译者具备丰 雨将离骚中“乘骐骥以驰骋兮”的“骐骥”直译成“COU_rS 富的相关背景知识,文学研究则是文学翻译的基础。孙大 el8”up”,且在文后注释中点明其内涵:“骥骥”又名“骏 雨对屈原诗作的透彻理解来源于其广博的历史地理、社会 马”,屈原以马自喻,突出了智慧超群、品性高洁的形象;屈 文化、风尚习俗等知识以及细致的研究功夫,适度的考证 原诗作中的13出日落、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是诗人托物言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志、借景抒情的载体。如孙大雨将悲回风)中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直译成“Lamenting on whirlblasts 二、音译加注、直译加注以及意译加注的结合shaking the coumarou,Mine heart,unjustly injured,hath been 屈原诗作主题深奥、语句晦涩、情思馥郁,在翻译过程wounded sore【lJ”5。目的语读者通过阅读文后注解,可以中难免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文化缺失。“加注”作为异化策感受屈原在秋风摇蕙时对楚国前途以及自身处境的忧虑 略的补充手段,可以有效弥补这种缺失,这种“厚重翻译 之情。翻译是言、象、意的结合体,读者对文本的欣赏是因 法”能使译入语读者更加尊重源语文化,更好地欣赏他者 言取象,由象悟意。直译面临的言、象陌生问题可以通过加 文化的思维与表达方式【3j。孙大雨将音译加注、直译加注 注来补偿,使目的语读者进一步解读,缩短由于缺乏理解 以及意译加注相结合,传达屈原诗作在语言、文学和文化所产生的距离。 等方面的陌生性,翔实的英文注释可以引导有兴趣的读者屈原诗作中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 进行深入研究。赫尔曼(Hermans)指出:译作中所出现的 生观,以及淡薄名利、自然超脱的道家人生观。孙大雨一般 旁注、脚注、括号说明以及序言等准文本形式均表明原作 使用意译加注的方法进行阐释,如他将中的“芳与 者和译者两种声音共存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译作决 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意译成“Things aromatic and 非是对原作的透明再现。此种译者的充分介入体现了译 lustrous a弛herein mixed;My brightpure qualities are 8s theyuse to be”H319,并在文后注释中写道:“道行则兼善天下,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正是这种认识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和态度、翻译策略以及译文的表现方式等M1。不用则独善其身” 档。译文和注解传达了诗人的洁身自 在涉及人名、地名、时间等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专有 好、光明磊落以及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昂然斗志。可见,孙大 名词的翻译时,孙大雨一般使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例如雨并不是要单纯解释某一概念。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在深中有这样的诗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层次上让中国的伦理价值观获得尊重、理解和认同。“当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孙大雨使用威式拼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在他文化背景下、以他民族语言开始 音(WadeGiles)将时间词“摄提”与“庚寅”译成“se曲”与 译介传播的时候,这些经典对他民族的文学就开始了不容 “Kengyin”,将名字“正则”与“灵均”译成“Tsen-tse”与抵御的渗透和影响。”【61意译加注是一种深层文化翻译策。Ling churl”【I】311,并且在文后给出英文详细解释,让目的略,可以促进中外文化在美学、哲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 语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实行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的知识。对话。 太岁指向寅宫的那一年为“摄提”,“庚寅”则是纪日的干支。“正”与“灵”突出了“得阴阳之正中”的意蕴,暗指屈三、普遍性和灵活性协调的押韵原则原的政治理想合乎时势;届原诗作中有许多地名,比如鄂诗歌的押韵构成了音乐美。汉语诗歌一般押尾韵,英 渚(Ngotsu)、溆浦(Sue-puh)、夏浦(Shiah)、辰阳(Tsen-语诗歌还有首韵、中间韵等。译者可以使用变通的方法,力万方数据134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13卷求使译诗的音美效果和原诗相近。屈原诗作的押韵并不 美,但节奏过分鲜明倒是一个毛病,其基本要求是不过分 十分齐整,诗行的长短参差错落。孙大雨的译文一般每诗 严谨,也不过分自由n32。将屈原诗作译成英语,要做到意 节双行押韵,节奏保持了原诗铿锵有致的特点。如九歌 美、音美、形美的三美齐备殊为不易。当这三者不能兼顾少司命)中有诗句:“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 时,孙大雨注重弹性押韵,积极调动译入语中最适宜的手 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段来传递原诗瑰丽的想象与奇妙的构思。他追求的是“神 孙大雨将其译成:“Autumn eupatofies,seune鹊7nIey 韵”之类的诗意,不一味强求押韵之类的诗形,其翻译策略 grow side by side below the hallWith leaves full verdant and 呈现出既稳健又开放的文化心态。branches whiteTheir odours fragrantly on me fallrheIe aIegood sorts among all the people;How could worry possibly 四、结语Thee mall?”【I蛳原文前四句为三音步诗行,后两旬为四音 孙大雨学贯中西,会通古今,具有诗人细腻的情感以 步诗行,描写了掌管人间子嗣的“少司命”祝福人们求子成 及精湛的诗艺。他凭借深厚的中西文化学养以及爬梳剖 功的美好愿望。译文共6行,各行由9个音节或8个音节 析的功夫,让屈原诗作走向世界,并且通过翻译表达自己 组成,第二、四、六行的“hall”、“fan”、“mall”押韵,勾勒了兰 对真、善、美的追求。著名翻译家蒂里特(ryrwitt)说:“翻译 草芬芳扑鼻、人们在庭院虔诚祭祀的情景以及“少司命”多 贵在发幽掘微,穷其毫末。在选词与琢句方面,要译出其 愁善感的形象,沟通了人与神的感情。孙大雨的译诗实践 文;在性格与风格方面,要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要 与他的诗歌翻译理论相互映照。受“五四”新文学的感染,译出其情;在神韵与语感方面,要译出其声。”【93这“文、人、 他对诗歌尤其是英文诗歌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探索新诗 情、声”是对理想翻译的向往,不妨看作是对屈原诗选英 理论。在的写照。虽然孙大雨的翻译在处理“形”的问题上有待 行解释,并对屈原诗作进行“音步”分析。“音步”又名“音 进一步完善,但其丰厚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使屈 组”,也就是诗歌中一个个时间单元的有规律组织。各诗 原的光辉诗篇在英语世界焕发出异彩。行音组数应当整齐,但不规定每个音组的字数。“音组”学说是孙大雨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的,它是“基于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基础,源自民族传统,合于世界诗歌通例”【7瑚。1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孙大雨在长达六七十年的著译生涯中都遵循“音组”原则,版社2007 为探索新诗的格律规则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2罗顺江,王松中国文化作品译介的生态学考察J 践在翻译界也有相当的影响HJ。从该例译文可以管窥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3原诗选英译在音美效果方面的总体特征:译文各诗行音 3Appiah Kwame AnthonyThick translationMVenuti组数相似,同时保持了原诗行长短不一的构形,读起来琅 Lawrence(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琅上口。 donNew York:Routledge。2000:809除了偶行押韵的大致规律之外,孙大雨还根据意义或4I-Iermam TParadoxes and Aporias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语法关系进行了适当调节,译文中有的诗行都不押韵。例 lation S13tldiesMRiccardi(ed)Translation Studies:如中有诗句:“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 Perspectives On an b峨Disdpli鹏ca袖dd铲:Cam-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 bdd8e University Press,加吃:懿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孙 5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大雨将其译成:“Phoenixes have flied away farther day by 翻译出版公司,2001:64day;Sparrows and ravens nest On altars and in halls;Daph- 6 党争胜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与影响J外ires and magnolias die in the coppice;Fishy,rancid things 语教学。2012(3):98眦savourcd;fragrantrepelled;Fair and foul one8 change 7许霆论孙大雨对新诗音组说创立的贡献J文艺places;the times a砖awry:With good faith and distress,puz- 理论研究,2002(3)zled,1 would fleet away”原文以鸾鸟、凤凰以及露申、 8 西渡孙大雨新诗格律理论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 辛夷比拟贤臣,燕雀、乌鹃以及腥臊比拟小人,刻画了屈原 人文科学版,2008(3):16 忠心耿耿却遭受排挤、信念坚定却飘然远行的形象。译文9杨衍松果戈理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 共6个诗行,每行1i或12个音节,但都不押韵。这样的处 版社,1994:译序理方法与孙大雨对诗歌“建筑美”的认识是一致的。他认 (下转第139页l为诗歌创作不应一味追求视觉美,也就是不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应讲究心理上的审美功效。节奏应整齐完万方数据严汉津:诗歌翻译策略的“分”与“合”13928(ed)n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ra Pound8LIU w沁lli,Irving Yuchong LoSunflower Splendor:Thre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ThousandYears ofChinesePcetryMBloomington:hdi14朱立元-3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 ar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Anchor Books,1975 学出版社,1999:219许渊冲,译注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15 Nadel Ira B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PoundC出版公司,2006:106Nadel Ira B(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ra10孙大雨,译英译唐诗选:汉英对照M上海:上海Poun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1211 Weissbort Daniel,AMl谢ur跏teiIls湖Tn蚰蜥oP16 孙大雨关于西人以格律韵文英译中国古诗的几点Theory and Practice:A Historical ReaderMNew 具体意见c,b近仁孙大雨诗文集石家庄:河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北教育出版社,1996:201218【12 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17 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 13XIE MingPound幽translatorCNadel Ira BDichotomy and Unity of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PoetryA Case Study of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Huanghelou Song Meng Haoran Zhi Guangling”翻N Hanjin(School of Foreign LmgI峭,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Traditional observations on the strategies of poetry translation tend to embrace a dichotomy with a preference for either part of the divisionJames SHolmes groups the problems in poetry translation into three planes and examines the translators fa- vored strategies on two axesAnalysis of four En【班sh versions of LI Pos“Hnanghdou Song Meng Haoran zlli Guangling”by dr- rue of Holmesapproach shows that,although their overall strategies differ,the four versions all encompass the一called diehot- omou8 strategiesMoreover,the four versions aim for similar goals by different means and have all exerted a strong influenceIt follows that the dichotomous strategies of poetry translation a弛,in e赶:ect,unifiedKey words:strategies of poetry translation;dichotomy;unity;“Huangholou Song Meng Haoran Zhi Gnangling” (责任编辑:李晓梅)(上接第134页)Translation Features of SUN DayuS Selected Poems of Chu YuanYAN Xiaojiang(School of 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