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ppt_第1页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ppt_第2页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ppt_第3页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ppt_第4页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 国际 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国内 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 不断发动叛乱 2 内容 农业 实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不论企业大小 一律收归国有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产品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 性质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3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4 影响 积极 适应了战时需要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消极 在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2 内容 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 影响 苏俄经济走出困境 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巩固了工农联盟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5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 背景 1 1924年 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 苏联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3 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2 形成基础 1 工业化之路 方针 1925年12月 联共 布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成果 到1937年 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重工业过重 轻工业过轻 农业落后 6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2 农业集体化 方针 1927年 联共 布 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成果 1932年 苏联宣布 完成农业集体化 消灭了富农阶级 影响 a 积极影响 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 原料 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b 消极影响 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3 标志 1936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7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4 表现 1 经济上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2 政治上 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3 思想上 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 影响 1 经济上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 2 政治上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但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 3 思想文化上 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思维 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8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1953年 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2 改革内容 农业 a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 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c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9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政治 a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 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 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3 评价 积极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局限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10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2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改革前期 措施 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 推行了 新经济体制 结果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但是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2 改革后期 状况 过分追求稳定 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结果 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11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3 戈尔巴乔夫改革 1 内容 经济 制定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 提出用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倡导 民主化 和 公开性 纵容自由化思想 推行政治多元化 实行多党制 2 影响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 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12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4 苏联解体 1 1991年8月 公布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2 八一九 事件后 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各共和国纷纷独立 3 12月21日 阿拉木图宣言 签署 苏联完全解体 13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1 归纳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 1 特点 所有制 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允许私有制的存在 分配形式 实行按劳分配 流通领域 允许自由贸易 过渡方式 按经济规律办事 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转变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 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 向社会主义过渡 14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2 知识网络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史料一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 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 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列宁史料二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史料三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 方法和方式 列宁 论粮食税 1921年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根据史料一 分析列宁强调实施该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缺陷 2 根据史料二 指出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什么 3 史料三表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何变化 对此如何认识 答案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苏俄 联 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斯大林模式史料一在苏联 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 75千克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 5米印花布 0 9千克砂糖 1953年 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摘编自 苏联史 史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根据史料一 分析苏联工业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 史料二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何突出特征 答案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 1 经济方面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 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 实行高积累 高投资 2 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 党政不分 民主法制不健全 领导实行终身制 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 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史料一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 我们将埋葬你们 赫鲁晓夫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改革 摘编自 苏联改革史 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 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摘编自 苏联改革史 史料三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刺向了党的心脏 摘编自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根据史料一 指出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说明了什么 2 根据史料二 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 结果如何 3 根据史料三 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重心的转移方向及结果 答案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25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一新经济政策 例1 2014课标全国 34 1928年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试题立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的工业化措施 考点实际指向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出题意图在于考查探究 归纳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26 考向一 考向二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联所学 排错误 1936年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 再根据题干中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的信息 可知苏联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 b项错误 看关联 定答案 根题干中 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的信息 可知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 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 a c两项错误 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符 故d项正确 答案 d 27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1 2015海南单科 17 1924年 季诺维也夫在俄共 布 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 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 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 反对 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 新经济政策 a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 解析 28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二斯大林模式 例2 2015课标全国 34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 4亿千克 1931年降至694 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 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试题立意 本题以苏联粮食产量和粮食出口数据的变化为切入点 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29 考向一 考向二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关键 1931年 苏联粮食产量下降至694 8亿千克 而同一时期的苏联粮食出口却增至518亿千克 联所学 找关联 苏联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 政府主导 通过农业集体化 牺牲农民利益 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题干材料情境恰恰体现了苏联工业化的这一突出特点 30 考向一 考向二 审题肢 定答案 根据题干材料 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 而粮食出口增多 这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还增加粮食出口量 这实际上是苏联缩减人民的口粮 来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的做法 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产量下降 出口反而增加 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 故b项错误 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 故c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 故d项错误 答案 a 31 考向一 考向二 对点训练2 2013课标全国 33 1952年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 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 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解析 32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 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 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 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 机器 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 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 美 帕尔默 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33 阅读提示这则材料主要叙述了苏联实行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作者认为 1 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 它是以重工业的发展为核心的 2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是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与西方国家不同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资金匮乏 农业部门就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3 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产量 同时便利了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34 1 2 3 4 5 6 1 苏俄 联 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 自供应面包至蘑菇 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 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 挨户搜索 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 多余粮食一概拿走 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c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 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答案 解析 35 1 2 3 4 5 6 2 1927年 联共 布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 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 农业公社 集体农庄 劳动组合 生产协作社 合作工厂等 和那些应该提高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 联共 布 的这一决定 a 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b 确立经济高指标 赶超战略 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d 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答案 解析 36 1 2 3 4 5 6 3 2015江苏南京三模 学者叶书宗说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 的是 a 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 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答案 解析 37 1 2 3 4 5 6 4 2015河北唐山二模 苏联作家鲍里斯 帕斯捷尔纳克 1890 1960 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 日瓦戈医生 是 解冻文学 的代表作 该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那个时代 的苏联 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 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 工业企业可以租借 租让d 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 答案 解析 38 1 2 3 4 5 6 5 1987年 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 正式提出了 加速战略 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 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 质的改造 的措施的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