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 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孟孙 叔孙 季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 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 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的生平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公元前 前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前497年 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 开始了他的 周游列国 之行 历时14年而终不见用 于前484年68岁回到鲁国 回乡后孔子专修 春秋 之外还整理了 诗 书 礼 易 乐 即通常所说的 六经 此外 孔子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 在我国历史上 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 以诗 书 礼 乐教 弟子盖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其中有名的有曾点 颜回 子贡 子路 冉有 孔子生平 论语 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无标题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 全书共20篇 每篇有若干章 内容涉及政治 教育 文学 哲学 立身处世诸方面 论语 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论语 关于 论语 论语 是儒家 四书 另 大学 中庸 孟子 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论 编录古语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儒家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 仁 为核心 崇礼反法 提倡仁义忠恕 以德治国 教育上 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思想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 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 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 创造了以 礼 仁 中庸 教 与 学 为主要内容 包括哲学 政治 伦理 道德 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 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 自成系统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礼 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 礼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由来已久 孔子曾经说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认为 到了周代 礼 发展得最完备 因此 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 在孔子看来 礼 是从天子到庶人 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孔子所谓的 礼 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 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 在 礼记 哀公问 中 他明确指出 非礼 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 非礼 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 非礼 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婚姻疏数之交也 所以 他认为讲礼 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 而在贯彻其内在精神 仁孔子特别强调 仁 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 仁 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 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个人修养 他主张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里仁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生以成仁 卫灵公 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 仁 的方向努力 对于为政施治 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 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中庸孔子的 中庸 思想 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 就方法论来说 其要点有二 一是 中 二是 和 对于这种 中 与 和 的思想 孔子主张不仅要作为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来看待 而且还应该通过修养和锻炼 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质中 成为人的美德 他曾经感叹地说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雍也 所以提出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 他自己在为人的风格上也做到了 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 述而 受到弟子们的尊敬 教与学孔子一生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 与 学 的思想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以前 学在官府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贵族 孔子创办私学 提出 有教无类 改变了 学在官府 的旧局面 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孔子自称 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 他的学生来自十一个诸侯国 有各种出身的人 对于学习目的 孔子通过弟子的言论提出 学而优则仕 的主张 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 在教学方法上 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各自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 主张因材施教 他说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先进 他循循善诱 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主张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述而 孔子治国名言1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2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3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4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 苟正其身 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6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7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 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8 文武之政 布在方策 其人存 则其政举 其人亡 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9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10 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11 居上不宽 为礼不敬 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 zh 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字词正音 颛臾 zhu ny 冉 r n 有社稷 sh j 彼相 xi ng 矣虎兕 s 出于柙 xi 椟 d 近于费 b 相 xi ng 夫子 论语 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所以它是体 凡 篇 为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北宋时 朱熹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编在一起 称为 课前练习 春秋 语录 儒 四书 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b 朗读把握 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人物的身份和语气 叙述人 孔子 冉有 季氏 本文当指季康子 姓季孙 名肥 康 是谥号 子 是尊称 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 任鲁国正卿 宰相 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 姓冉 名求 字子有 也称冉有 鲁国人 孔子弟子 比孔子小29岁 前552年生 卒年不祥 季康子任正卿时 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 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 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 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 前542 前480 姓仲 名由 字子路 孔子早年弟子 比孔子小9岁 长期跟随孔子 是忠实的警卫 曾做季康子的家臣 后死于卫国内乱 因任于季氏 又称季路 文中人物 孔子 冉有 季路 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权臣 家臣 学生 老师 季氏 冉有 季路 孔子 争权夺利 礼治仁政 文谋武勇 阅读 思考 讨论 文章共写了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话 阅读第一段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时 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的态度是反对讨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 与 相当于 恐怕 吧 是 宾语提前的标志 过 动词 责备 宾语前置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理由有三 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颛臾在鲁国境内 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义正辞严不容置辩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析题 季氏将伐颛臾 将 说明尚未实现 可以劝阻 伐 攻打 明目张胆 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 所以 季氏伐颛臾 是非正义的事 关键词语是 将 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孔子驳斥冉有的观点 孔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章结构 均 修文德 和 安 以为东盟主 即 以之为 把他封为 省略句 是社稷之臣 这 代词 何 以 伐为 为什么讨伐它呢 省略句 有事 无乃 与 以为 是 何以 为 过 有事于颛臾 有军事行动 今 有事情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 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的句式 与 为语气词 是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谁之过与 名词 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 动词 责备 翻译下列句子并说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是是社稷之臣也疾君之疾在腠理不知木兰是女郎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无乃尔是过与老臣病足 不能疾走 止陈力就力 不能者止 过无乃尔是过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谁之过与 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过故人庄 这 判断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停止不就职 劝阻 只 仅 疾病 憎恶 快速 责备 过错 拜访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是社稷之臣也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为什么要征讨它呢 介宾倒置的倒装句这是国家的臣子啊 判断句 解释并掌握下列多义词 夫 夫颛臾 代词 那 句中位置 今夫颛臾 夫 放在句中 那 代词 夫如是 夫 放在句首 发语词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写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儒家 论语 左传 烛 国语 勾 战国策 邹 触 先秦散文 阅读 思考 讨论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 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 三 研讨课文 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一人演冉有 一人演孔子 要求揣摩人物的表情 语气 动作 2 提问 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 不当伐 3 一人演冉有 一人演孔子 朗读第二段 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 表情 语气 4 提问 孔子批评冉有 季路的过错时运用了哪些论证的方法 请分别找出相关语句 答案 引证法 引用周任的话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说明在其位就要尽其职 若不能尽其职 就不要居其位 喻证法 首先 以盲人与辅助盲人者的关系为喻 辅助者应以危而持 颠而扶为己任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将焉用彼相矣 然后 以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为喻 说明饲养员 保管员是不能辞其咎的 5 请一人演冉有 一人演孔子 表演第三段课文 要表演出他们的神态 动作 语气 6 提问 冉有前后矛盾 遮遮掩掩 他的哪句话最后道出了他的内心主张 他的内心主张是什么 答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他的主张是 支持这场战争 7 请从第三段中找出表明孔子政治主张的话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集中表现在那几个词上 答 从 丘也闻 至 则安之 集中表现在 均 安 和 对内 修文德 对外 夺取地盘 篡夺国家政权 8 季氏为何要伐颛臾呢 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9 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是否适合当今世界 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0 朗读课文 整体感悟 现实意义 反对战争 主张和平 消极意义 容易走向被动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批评冉有 先王封国 不可伐 邦域之中 不必伐 社稷之臣 不当伐 抨击季氏 夫子欲之 为自己辩解 引名言焉用彼相用比喻谁之过 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追究二人过错 必为子孙忧 为季氏开脱 君子品质政治主张揭穿阴谋 批评冉有提出主张 师德 人德 政德 善良正直爱国爱民 冉有季路 孔子 板书 归纳总结 思想内容方面写作技巧方面 表现孔子的仁政思想 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对话体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语言含蓄 简练 成语 既来之 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反问 比喻句 重点词语 季氏将伐颛臾讨伐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且在邦域之中矣国家危而不持不稳定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是谁之过与过错君子疾夫舍曰 憎恨既来之 则安之使动用法 使 来 使 安定 成语 既来之 则安之 原意是已经使他来了 就要使他安心 现多表示既然来了 就要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大动干戈 原指发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图像生成文本引导(含答案与解析)
- 2024年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题库与答案解析
- 广告传媒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 文化馆物业外包管理方案与监管措施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审定计划
- 微生物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 小学折纸手工教具研发活动计划
- 脾约失调与代谢综合征-洞察及研究
- 企事业单位义务消防队员成员及职责
- 2025-2030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整合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年大型上市公司合同管理与合规制度
- 送瘟神教学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故宫博物馆院课件
- 豌豆栽培种植技术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2025年运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真题
- 钢材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