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一般因素.doc_第1页
鹰潭市一般因素.doc_第2页
鹰潭市一般因素.doc_第3页
鹰潭市一般因素.doc_第4页
鹰潭市一般因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般因素分析1.1自然因素1.1.1城镇地理位置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东经11641至11730,北纬2735至2840之间。东部、北部分别与上饶市的弋阳、铅山、万年、余干接壤,南面、西面分别与抚州市的金溪、资溪和东乡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相连,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1.1.2气候、水文鹰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最高温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现在鹰潭),年极端最低温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气候特点适合亚热带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生长和繁衍。1.1.3自然资源鹰潭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近年来,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全市林地面积299.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675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1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鹰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华夏道都”。它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宫观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1.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1.2经济因素1.2.1社会经济状况2009年,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增幅分别为7.9%、9.0%、10.0%和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73.9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11:62.6:26.4,调整为2009年的12.0:59.2:2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9.3%和33.3%。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17.84亿元,增长18.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9%。财政收入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亿元,增长18.8%,剔除江铜所得税,完成37.08亿元,增长2.9%,扭转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局面。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8.11亿元,增长10.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格局进一步平衡。在贵溪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财政总收入继续保持全省三甲的基础上,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77.1%和70.7%,增幅位居全省前二位。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0.8亿元,增支8.8亿元,增长27.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4亿元,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3.22亿元,增长35.9%;环境保护支出1.01亿元,增长30.4%;教育支出5.60亿元,增长24.7%;农林水事务支出3.1亿元,增长69.8。物价走势基本平稳,价格紧缩压力逐步缓解。市场物价总水平全年呈下降态势,但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增长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1%。八项分类指数呈“四升四降”的特征。食品价格上涨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而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同比仍呈下降,依次下降0.9%、0.6%、1.9%和5.5%。1.2.2农业2009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7万亩,增长5.1%,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63.93万吨,增长5.4%。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长。油料作物产量1.97万吨,增长4.7%,甘蔗2.45万吨,增长4%,瓜果类4.11万吨,增长1.4%。“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万亩,四旁(零星)植树284.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5.2。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2.14万吨,增长28.3%,其中猪肉10.17万吨,增长35.7,禽肉15万吨,增长2.7。生猪出栏133.38万头,增长35.3%。年末生猪存栏78.64万头,增长34.5%。全年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0.3%,其中养殖产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0.7。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2万亩,达77.1万亩,增长16.8%。农业机械总动力70.69万千瓦,增长13.2。农村用电量7980万千瓦小时,增长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46吨,增长2.3。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72家,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0个;合作组织成员5.5万人。1.2.3工业建筑业2009年,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42.85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82亿元,增速自5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14.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75%,集体企业增长10.78%,股份制企业增长13.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6.6%。分产业看,铜产业增长19.05%,非铜产业增长6.96%。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79.39%、77.97%、66.11%、28.85%、8.52%、19.09%、4.87。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在重点监测的46种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重点产品基本实现增长。其中:精炼铜80.16万吨,增长14.1;铜材加工76.68万吨,增长16.6;中成药1419吨,增长19.2;磷酸铵肥20.27万吨,增长18.3;发电量36.97亿度,增长12.6。工业经济效益回升,降幅逐步收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2.78亿元,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7.24亿元,下降7.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年内增幅已实现“转正”,全年实现利润39.96亿元,增长7.8%。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207家,新增56家。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7.18亿元,增长9.7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02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47和4.85;实现利润5.99亿元,增长82.6%。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9.5%。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0.4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18.5%;房屋竣工面积130.47万平方米,增长47.4%。1.2.5交通状况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1.3社会因素1.3.1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24亿元,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0.05亿元,增长24.5%。三次产业投资有所调整。一、三产业投资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1亿元,增长7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86亿元,增长138.9%。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投资分别增长102.5%、289.6%、768.5%;第二产业投资增势趋缓,比重下降,完成投资103.28亿元,增长5.4%。占投资总额比重56.1%,比上年下降19.6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安置小区、自来水厂等夏埠新区重点工程平稳推进;市体育场、邓洪公路、府前路延伸、环城西路、南站路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增长163.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个数大幅增加,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1个,增加252个。新开工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98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9个,增加145个。重点项目亮点纷呈。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70项,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40。其中市本级58项重点工程,已开工53项,开工率达92。鹰瑞高速公路鹰潭段、杭南长铁路客运专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第一机组、西气东输二线鹰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14亿元,增长10%。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40.4万平方米,增长10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71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房屋销售额11.76亿元,增长44.7%。1.3.2人口与人民生活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人口为1115406人,比上年末增加8032人。其中城镇人口563057人,增加30410人,城镇化率达50.48%,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2;死亡率为5.93;自然增长率为7.7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839元,增长2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0.19元,增长6.95%。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8%,比上年分别下降1个和4.6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8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29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68平方米和0.52平方米。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79767人,比上年增加3060人,增长4.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19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增长1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4万元,比上年增加2071元,增长11.3%。劳动就业增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员2.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8万人。城镇登记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9亿元。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47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5.75万人,参合率达97.9%;城镇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达983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160.8元和65.3元;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690万元,为全市城乡14.4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课书。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95套,廉租住房587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60万元,受益户数5150户。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广社区公共服务一卡通。“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免费为3108例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改造540公里,新建乡镇客运站15个,候车亭150个。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了由“二加五”到“三三六”模式的拓展。1.3.3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37人,在校学生4292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099人。全市拥有高中11所,初中59所,小学359所;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20387人、42044人和10396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4人。在园幼儿25959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1.7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各类民办学校125所,在校学生26142人。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年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878万元,比上年增长86%。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我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鹰潭“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全年全市科技成果24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9项,省级项目21项,有27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奖项28项,其中省级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73件,比上年增长46%;授权量166件,下降30。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73件,专利授权166件。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16.2%。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33万元,增长11%。1.4行政因素1.4.1城市规划与发展目标鹰潭市结合打造“世界铜都”的发展构想以及 “四大一新”的发展战略,确定城市性质为:世界铜业之都、区域物流中心、道教旅游胜地、生态宜居城市。同时明确提出鹰潭都市区概念,“鹰潭都市区”的构成:月湖主城区、贵溪城区、余江城区、洪湖乡、锦江镇、中童镇、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龙虎山镇等。到2020年,鹰潭市域范围内总人口将达136万人,城镇人口将达92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7.6%。鹰潭市将依托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水系构成的两条十字形复合型发展走廊,构筑全市发展的核心区,形成“一心二轴多级增长的带状组团式”的鹰潭都市区发展格局。一心:以月湖主城区为核心,通过大力发展二、三级产业吸引市域及周边地区人口,促进主城区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增强主城区对全市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二轴:依托320国道沪昆高速之间带型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城市基础,以轴向成长的方式开展城市建设,打造一条城市发展轴;依托206国道济广高速之间带形区域内的交通资源、产业基础和锦江、中童、龙虎山等城镇资源,以核心拓展的方式开展城镇建设,形成一条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带。城市规划对鹰潭市城市发展方向调整为“东联、西进、南控、北优”。东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