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哲学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 吉登斯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解读 田 国 秀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变革的突飞猛进 指向启蒙运动基础的 围绕着现代性问题进行 的思考和讨论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 其中 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世界风险社会理论 异军突 起 运用风险社会视角深思并反省中国社会的未来道路 观察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未来走向 不失为一种冷静的 理性的 深刻的反思方式 但是 多数学者关注的是风险社会对个体生存的消极 影响和负面作用 而对其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则着墨不多 本文强调风险社会具有双重特征 并特别 关注风险社会对当代中国人个体生存的积极意义 一 风险与风险社会 风险 risk 一词源于西班牙的航海术语 本意指冒险和危险 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代表人 物德国学者乌尔里希 贝克对风险概念进行了精心的推敲 拓宽了理解风险的视野 首先 风险是安全与毁坏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贝克指出 对风险的谈论开始于当潜在的灾难 发生时我们对自己的安全不再相信 的地方 风险的概念因此刻画出了安全与毁坏之间的一种特有 的 中间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对具有威胁性的风险的认识决定了思想和行为 贝克 2004年 第 175页 风险指涉的是一种特殊的现实状态 可能永不但也可能 不再信任 安全 但尚未毁 坏 灾难 风险是一种现实 但它不是全然本体论意义上的 必须有认识论的参与 也就是说人们 需要以一种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思考风险 其次 风险是一种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方式 很多时候 风险并不在眼前和当下 而是某些发生在 将来的可能性 风险成为一种驱赶人的力量 风险思维强迫人们活在未来 因为风险都是预见性的 是可能在未来影响人们生活的 使得生活在现在的人们不得不去考虑它的影响 甚至提前作出准备 以防不测 再次 风险是事实声明与价值声明的混合评估 风险声明既不仅仅是真实的声明又不仅仅是价 值的声明 相反 它们要么同时是两者 要么是基于两者之间的某些物 风险直接和间接与文化 定义及一种可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生活标准相联系 因此在一个风险社会中 我们必须问自己的问题 是 我们想怎样生活 同上 第 178 179页 风险既不仅仅依赖于主观感受 也不仅仅依赖于客 观技术 而是二者的混合 社会往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检测和计算风险的大小 可能性程度 发生的 方式和时间及其预防策略 但是技术部分的检测和计算行为决不是偶然的 突发奇想的 而是人们主观 上对风险的担心 留意和防范意识使然 有时候 人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甚至比风险本身还令人焦虑 风险社会理论源于对现代性的反思 以现代化进程为核心的现代性 犹如一柄双刃剑 使人类在 113 对主宰自己命运的种种不确定性进行技术控制的同时 自己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的 根源 世界风险社会 这一概念把注意力引向对风险 我们为自己制造的风险 的有限控 制的能力上 主要问题是 在人为不确定性的状况下如何作出决定 这种人为的不确定状况不只是知 识基础不完全的结果 而是更多更好的知识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贝克 2004年 第 8页 吉登斯把风险社会视为现代性的一种后果 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 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性 与传统社会相比 风险社会具有诸多特别之处 1 风险的人为性与社会性 在传统社会中 人类遭遇的风险多数源于自然灾害 那时的风险是 由外在因素 自然因素导致的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则源于人类自己 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 和负面后果 2 风险遍及全球 在传统社会中 世界格局相对封闭 人们的生存以地域性 本体性为主 源 于自然灾害的风险往往是局部的 地区性的 现代化所引起的风险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无论是风险 发生的时空 还是风险导致的后果 都呈现一种全球性漂移 难以预测 不可控制的特点 3 风险的有限可控性 从总体的 历史的角度看 当代社会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 人类不可能 彻底避免和根除风险 但是就具体的 特定的风险而言 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顽强 有能力将风险 降到最低 4 风险影响的双重性 风险将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风险研究理论家也看到了 风险社会对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 吉登斯说 从积极的角度看 风险社会是一个人们的选择余地扩 大了的社会 风险一方面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是由我 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的注意力转向这些风险所伴生的各种机会 风险不只是某些需 要进行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的负面现象 它同时也是从传统和自然中脱离出来的 一个社会中充 满活力的规则 吉登斯 2000年 第 47页 二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消极影响 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我饿 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 我怕 贝克 2001年 第 137页 这是贝克通过与工业化社会的比较 对风险社会特征所作的高 度概括 害怕 是风险社会中个体生存状态的典型反映 体现在个体层面是 存在性焦虑 体现 在人际关系层面是 信任危机 存在性焦虑 existential anxiety 是一种植根于心灵深处的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不确定性是恐 惧的根源 风险社会中个体之所以出现存在性焦虑 源于社会的 不确定性 为什么不确定会导致 焦虑 吉登斯借鉴后期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人物埃里克森关于 本体性安全 的理论研究 对这个 问题作了考察 吉登斯认为 本体性安全 ontological security 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 例行化 是个体行为的条件 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本体性安全和信任感 而这种感受得以实现的基本机制是 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例 吉登斯 1998年 a 译序 风险社会则打破了人们生活中已有的经 验 既成的惯例 挑战人的本体性安全 从而导致存在性焦虑 吉登斯的研究表明 社会生活的 例行化 是个体行动的外在条件 置身于例行化的社会环境 个体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什么时候能做 什么时候不能做 反之 如果社会生活没有了例行 化 变动不居 会导致个体不知所措 不置可否 心理上的体验和表现就是焦虑 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特征挑战的就是人类的 惯例 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生活的重心是已有的 114 哲学研究 2007年第 6期 经验和习以为常的惯例 而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生活的重心是未来的发展 但未来是如何的 在当今 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 没有人能够提供确定的答案 不确定性取代经验与传统 成为当代社会的基 本特征 个体行为的选择取舍都要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生活在不确定性 风险时代的当代人犹如 漂泊的浮萍 没有了根基 失去了归宿 心灵不安 内心恐惧 正在遭遇存在性焦虑 吉登斯探究到了个体行为的源头 本体性安全感和信任感 信任是以确定性为前提的承诺与 认同 承诺可以分为 当面承诺 与 非当面承诺 前者指的是在共同在场的情况下 社会关系所 体现和维持的信任关系 后者指的是从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的抽象体系中发展出来的信任关系 两种 承诺方式对应两种信任关系 对人的信任与对抽象体系的信任 前者的基础是人的诚实程度 后者的 基础是抽象体系背后的知识状态 这些知识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几乎是无知的 因为知识日益专门化 艰深化 普通人难以事事通晓 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 越来越无知 基于当面承诺的对人的信任在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因为当面承诺的特点是 共同在场 是 信任双方面对面的交往 其基础是时空高度融合 当代社会生活完全打破了 在场 与 不在场 的界限 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必受 在场 这一条件的制约 通过电脑视屏 现场直播等现代技术 当事者与 不在场者 可以进行直接沟通与交往 这就是 时空分离 即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 景中 挖出来 lifting out 并使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 再联结 确切地说 这种 挖出 来 就是我所说的抽离化的内涵 对于由现代性所引入的时空分离的巨大增长而言 抽离化是关键 因素 吉登斯 1998年 a 第 43页 吉登斯认为 抽离化机制有两种类型 一是作为交换媒介的 象征标志 如货币 另一个是专家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建立 其知识效度独立于使 用这些知识的具体行为者之外 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 在高度全球化背 景下 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为社会信任关系的主体 就是上文所说的基于非当面承诺的对抽象体系的 信任 抽离化对当代人信任关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 时空迷失 由于信息脱离地域限制 并极大地缩短了空间距离 导致一个时间段对应多 个空间 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个体的把握能力 令现代人的视域瞬间转换 时空迷失 二是 远程交往 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交往 人的不同时在场造成对象存在的虚拟感 人们 一方面极其便捷地与远方沟通 另一方面又对沟通对象的真实性 可靠性心存不安 怀疑情绪油然 而生 三是 抽象体系泛化 知识体系日益专门化 普通人难以事事知晓 不得不依靠专家的指导与 判断 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身不由己的选择 越来越相信专家 反而连自己的切身体验都不敢相信 了 然而 知识日益分化 专家只能是一个领域 一个学科的精尖人才 于是出现了解释同一种现 象 有多个专家以不同角度 多种知识作为证据 然而知识之间并不彼此适洽 有些甚至相互矛盾 观点相左 造成人们无所适从 公众陷入信任危机 三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积极影响 世界风险社会的到来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被动逃避还是主动应对是摆在每个当代个体面前的现实 课题 风险观念 已经超越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分 风险既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机制 也是我们 面临的新两难困境的中心难题 在机遇与风险之间 能否达到有效的平衡 就取决于我们自己 了 吉登斯 2000年 b 第 196页 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 多元性与开放性对个体生存具有积极 的意义 一是为个体提供发展机遇 二是促进个体作反思性选择 115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 一 为个体提供发展机遇 自我的开拓 人们习惯于将风险仅仅看作是 安全 的对立面 实际上与风险相伴而来的还有机会 创新和 责任 风险被吉登斯比喻为人生的 命运时刻 也就是人生要作出重大决策和重要选择的时刻 是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 命运时刻 是个体的本体性安全受到惊扰的时刻 因为 命运时刻 将人 推到生命的转折点 意味着向过去告别 向未来迈进 走出旧我 重塑新我 以往的惯例 已经熟悉 的例行化和有序性消失了 现在面临的是新的 陌生的 不确定的情形 惯例带给人的熟悉感 舒适 感 安全感没有了 人们往往出现两种可能 逃避与开拓自我 消极的选择就是逃避 不去面对生命 的挑战 不去接受新的可能 固守着原有生活惯例 得过且过 消磨时光 积极的选择是开拓自我 正视自己的局限 面对自己的问题 克服自己的胆怯 转换思维 重新学习 勇敢地融入社会 积极 地汲取资源 唤醒并激发生命中的潜能 以自己的改变应对生命的挑战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视风险为生命发展的机会 人类因为惰性和恐惧焦虑的本能 希望生活按部就班 少有变化 重复昨天 这样生活相对容易 不用承担风险 但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往往导致死气沉沉 缺乏生机 缺少动力 最终导致事业受阻 人生暗淡 社会发展止步不前 风险刚好给了人生一个机会 把人推 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它不仅是挑战 也是机遇 使个体有机会重新思考并定位自己 有机会检讨并 反思自己 有机会发现并展示自己 有机会突破并超越自己 2 风险唤醒人类的责任意识 风险是指向未来的 预示着未来具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由此看 来 风险是对人的警示 提醒人们提前思考未来 为积极面对未来提前做好准备 当代风险的特点是 人造的风险 是人类自己追求理想 满足物欲导致的不良后果 面对日益迫近的风险 人类有责 任时刻提醒自己 不但要对眼前负责 还要对未来负责 不但要对人类自己负责 还要对自然负责 吉登斯等风险理论学者又把 风险社会 称为 反思性现代性 就是告诫人类 以反思性的态度面 对生活 反思性就是责任意识 3 在风险时刻创新人生 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引发的 不确定性是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表明 风险社会中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变化的方式 方向 特征也是不确定的 这就要求生活在风险社会中 的个体要勇于打破成规 积极突破自我 时刻保持创造状态 以新观念 新思维 新方式面对生活 创新才能把握机会 才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随时都会来临的新挑战 贯穿发展机会 责任意识 创新人生的一条主线是自我的开拓 在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里 自我 的开拓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以自我开拓的状态面对风险 在应对风险中不断开拓自我 自我开拓是一 种积极的人生状态 正如吉登斯所说 谁要是强烈倾向于 培养 风险参与 谁就能够在许多其他 人认为是平淡无奇的环境中找到机会 吉登斯 1998年 b 第 132页 二 促进个体作反思性选择 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的行动主要是由传统决定的 传统为人们提供确定性 规则和权威 人们能 做的就是遵从 而在风险社会里 确定性没有了 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的 都有被怀疑 被修正 被推 翻的可能 人们不得不在复杂多样而又瞬息万变的现实面前作出选择 风险社会为人类打开了选择的大 门 选择成为日常生活的义务 在后现代情境中 我们不得不对如何生存和如何行动加以选择 我们的许多日常活动事实上变成是可以选择的 或者说 选择已经成为义务 Giddens p 75 选择是需要能力的 选择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 关系到个人生命的归宿和事业发展的根本走 向 无论是个体的选择还是集体的选择 为了确保选择的合情合理 适时适度 符合实际 要求当事 者必须具有反思能力 真正的选择是反思性选择 是人类基于自我认识 自我反省而进行的思考 这 种思考具有批判视角 超越个人眼前利益并符合人类的审美追求 同时兼顾到他人利益和社群利益 116 哲学研究 2007年第 6期 对于生活在风险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来说 选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因而提升选择能力既是风 险社会的需要 也是风险社会对个体素质的促进 欲成为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选择主体 需要在以下 三方面努力 1 批判视角 理性和现代化的初衷在于促进人的解放 促进个体的自由表达 促进社会民主萌 芽的开花结果 与之配套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但是 现代化走到 20世纪的后期 人类发现自己不但没有继续解放 反而被套上更加沉重的枷锁 成为机器的奴隶 人被物化 被机械 化 被材料化 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换来的却是环境恶化 生态危机 核威摄与恐怖主义 人类如何 会落到这种结局 这需要人类对自己进行反思 风险社会理论是典型的批判视角 警示人类检讨自己的选择 修正自己的错误 反思自己的言 行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类的责任意识 认识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坏人类的未来前程 这也是个 体生存需要具有的态度 以一种批判的视角看待自己 随时检讨 保持反思 不能一意孤行 要对自 己的选择保持敏感度 不断予以自省 检查和审视 2 审美维度 反思不仅仅是认识论层面上的 还包括精神世界对美的追求 理性现代化给人类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 使人类有可能过上富足 美满 便捷的现代生活 但是 人类在物质需 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 却时时感觉到挥之不去的焦虑和难以名状的恐慌 人类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大 片的空白和 荒漠化 所以 反思必须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需求 意义世界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的关键要素 个体选择的每一步都不能省略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 追问 风险社会变动不居 充满不确定性 价值取向多元化 没有人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 也没有人 能够拥有现成的答案 每个人都在求索 核心就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寻找 关注自己的感受 重视自己 的精神需求 满足自己对生命美的向往 是当代个体反思时必须含有的内容 3 社群意识 风险社会的反思不是个人化的 利己主义的 而是需要站在全球化 地球村 人 类意识的高度上进行 因为风险社会的风险早已超出了一定的地域 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范围 所 有的风险都是全球的 世界性的 一国的风险迅速在各国蔓延 一个地区的风险会影响到全世界 这 一状况告诫我们 当代反思需要具有社群意识 需要从共享的角度思考问题 个体生存同样需要社群意识 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生存 个体生活状态的好坏与他者 与 周围环境休戚相关 将 自我 和 我们 协调起来是当代反思的特征之一 只有形成一种 社 群 意识 我们才能对风险社会进行整体的 全面的 方向性的关照 参考文献 贝克 2001年 自由与资本主义 路国林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世界风险社会 吴英姿 孙淑敏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吉登斯 1998年 a 社会的构成 李康 李猛 译 三联书店 1998年 b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赵旭东 方文 译 三联书店 2000年 a 现代性 吉登斯访谈 尹宏毅 译 新华出版社 2000年 b 第三条道路 社会主义的复兴 郑戈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G iddens Anthony 1994 L iving in a post traditional society in U lrich Beck Anthony G iddens and ScottLash Reflex iveM odern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 esthetics in theM odern Social Order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 华 敏 117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 gainst the hegemony ofW estern discourse has been launched by the pos t modernist and neo leftistmovemen t which is not only harmful in practice but also betrayed the globalization progra m ofMarx Chinese National Scholarship andW estern Scholarship need to be complementary w ith each other M arion and Phenomenology Shang Jie Reduction andG iven essw ritten by J L Marion is to studyH usser l Heidegger and Phenomenology The key in the book iswhether it is the destiny of phenomenology to return to things in themselves Marion s understanding shows a Givenness phenomena beyond being It looks like the lovew ithout being and opens to study the phenomenology of Givenness M arion points out tha t according toHusser l essence and existence are not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比与运营模式报告
- 2025-2030教育海洋意识行业市场基地建设及研学路线与生态保护教育分析
- 2025-2030教育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绿色校园及功能规划与成本控制研究报告
- 2025-2030教育信息化政府采购市场机会与竞争策略报告
- 2025-2030敏感肌护理产品研发突破与细分市场机会分析报告
- 2025-2030护肤品低温保存技术应用与冷链物流成本控制策略报告
- 2025-2030抗菌肽药物研发热点领域与知识产权布局策略报告
- 2025-2030抗菌洗衣机技术认证标准与卫生健康诉求分析
- 2025-2030抗病毒药物研发趋势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报告
- 2025-2030技术路线分歧下的研发方向选择与回报预测
- 2025至2030中国浏览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百团大战课件
- 2025年工会干部培训班业务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化工导热油课件
- 2025年京东集团校招面试题与答案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工勤技师高级混凝土工试卷与答案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海水淡化处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Unit2词汇短语英译中中译英-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羊了个羊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