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和高光谱技术用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探索.pdf_第1页
近红外和高光谱技术用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探索.pdf_第2页
近红外和高光谱技术用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探索.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0 传感器与微系统 T r a n s d u ce r a n d Micr o s y s t e m T e ch n o l o g i e s 2 0 1 3年 第3 2卷 第 2期 近红外和高光谱技术用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探索 吴静珠 吴胜 男 刘翠玲 陈兴海 高 峰 1 北京工商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4 8 2 北京卓立汉 光仪器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1 1 4 9 摘要 以5 7份小麦籽粒为样本 分别采用 V e r t e x 7 0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 单籽粒测样附件 和近红外 增强 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光谱 建立预测小麦籽粒蛋白含量的模型 基于近红外的小麦单籽粒模型相 关系数为0 5 2 交叉校验均方根误差为0 8 0 7 而基于高光谱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为 0 8 1 交叉校验均方 根误差为 0 7 0 3 5 结果表明 在样本量少 且为籽粒形态时 可优先考虑高光谱技术替代传统的近红外单 籽粒采样模式来检测样本内部品质 但其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若深入结合图像信息 高光谱技术在 农产品内外品质检测方 面有更广阔的应用 关键词 高光谱 近红外 小麦籽粒 蛋白 中图分类号 0 6 5 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9 7 8 7 2 0 1 3 0 2 0 0 6 0 0 3 Ex p l o r a t io ns o f wh e a t g r a in pr o t e in co n t e n t p r e dict io n u s in g NI R a nd hy p e r s p e ct r um t e ch no l o g y WU J in g z h u WU S h e n g n a n L I U C u i l in g CHE N X in g h a i GAO F e n g 1 S ch o o l o f C o mp u t e r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n e e r in g B e i j in g T e ch n o l o g y a n d B u s i n e s s U n iv e r s i t y B e i j in g 1 0 0 0 4 8 C h i n a 2 Z OL I X I n s t r u me n t s C o L t d B e i j in g 1 0 1 1 4 9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5 7 u n i t w h e a t g r a i n s a mp l e s s p e t r u I l l S a r e co l l e ct e d s e p a r a t e l y b y F o u r i e r n e a r i n f r a r e d N I R s p e ct r o me t e r s i n g l e g r a in t e s t s a m p l e a cce s s o r i e s a n d H y p e r S I S N I R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w h e a t g r a in p r o t e i n co n t e n t mo d e l s h u il t r e s p e ct iv e l y b y N I R a n d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is ma in l y co mp a r e d a n d t h e mo d e l co r r e l a t io n co e ffi cie n t b a s e d o n N I R is 0 5 2 a n d e r r o r o f cr o s s v a l i d a t i o n R MS E C V is 0 8 0 7 w h il e t h e m o d e l co r r e l a t io n co e ffi cie n t b a s e d o n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is 0 8 1 a n d RMS E C V is 0 7 0 3 5 3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wh e n t h e s a mp l e is f e w a n d in g r a in f o r m h y p e r s pe e t r u m t e ch n o l o g y ha s mo r e a dv a nt a g e s t o t e s t s a mp l e in t e r n a l qu a l it y t h a n NI R bu t it s p r a ct ica l it y r e ma in s t b e f u r t h e r v e r ifi e d I f f u r t h e r co mb in e d wit h ima g e in f o r ma t io n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t e ch n o l o g y ha s mo r e a l l a pp l ica t io n in d e t e ct in g in t e r na l a n d e x t e r n a l q u a l it y o f a g ri cu l t ur a l p r o d uct s Ke y w o r d s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n e a r i n fr a r e d N I R w h e a t g r a i n p r o t e i n 0 引 言 在基于近红外 n e a r i n fl a r e d N I R 光谱技术的农产品 品质检测研究中 待测样品的形态 装样条件以及所采用的 光谱仪类型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 要获 得准确的分析 结果必须注 意待测样 品的取样 方法 样 品的 处理与准备以及选择合适 的光谱仪 籽粒样品相较于 粉末 均匀的溶液样品 其光谱受样品状态与装样条件的影 响更大 严衍禄等人深入研究 r样品状态 装样条件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 其中 主要考察的是样品含水量 样品温度 样品粒度 样品均匀性 松紧度和样品高度对近红外分析的 影 响 I 在某些特定 的实验条 件下 如待测 样 品为籽粒形 念 小麦 玉米等 且样品量较少时 则无法采用传统的近 红外光谱技术中大样品杯旋转方式采集光谱 而采用单籽 粒测样附件 光谱可能会受到诸如样品摆放位置 样品是否 有代表性等问题的影响 导致预测结果不理想 高光谱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技术是 2 0世纪 8 0年代发展起 来的新技术 它集中了光学 电子学 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 科学技术 把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而形成的先进技术 高光谱技术不但可以检测农产 品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等 而且能通过图像技术反映农 收稿 日期 2 O l 2 o 7 0 2 基金项目 北 京大学牛科学研究 创 业行 动计划建设项 目 P x M 2 0 l 2 1 0 l 4 2 坞 o 0 6 7 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教创新平台项 目 P XM 2 0 1 2 0 1 4 2 1 3 0 0 0 0 2 3 第 2期 吴静珠 等 近红外和高光谱技术用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探索 6 1 产品的外在特征 这种内外品质信息兼备的特征 使得高 光谱图像技术在农产品无损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 景 现阶段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农产品品质的无损检测还 处 于研究 和发展阶段 本文以小麦样品为例 采用近红外分析中的单籽粒采 样和高光谱成像技术 2种方式 分别建模预测小麦籽粒蛋 白含量 比较高光谱技术与 N I R技术在针对样品量少 且为 籽粒形态的农产品定量检测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5 7份小麦籽粒样本及其蛋白值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 学研究院提供 每份样品约有籽粒 2 0粒左右 蛋白含量为 1 1 2 6 1 7 9 9 1 2近红外光谱采集 选用德国 B r u k e r 公司的V e rt e x 7 0傅立叶 N I R光谱仪 由于籽粒较少不适用于大样品杯旋状方式采样 因此 采用 单籽粒测样附件 仪器参数设定如下 波数范围为 4 0 0 0 1 2 5 0 0 cm一 分辨率为 1 6 cm 扫描次数为 6 4次 一份样 品中随机挑选 2个样品扫光谱 每个样品分别扫描其侧面 和凹槽 2处位置的光谱 因此 共采集 5 7 2 2 2 2 8条 光谱 如图 l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单籽粒样品的光谱虽 然曲线轮廓较为相似 但是纵向分布较宽 很明显是受样品 摆放位置 的影 响 l 2 00 0 l O0 O0 80 00 6 00 0 4 00 0 波数 cm 图 1 单籽粒小麦样品近红外光谱 Fig 1 NI R s p e ct r u m o f s in g l e g r a in whe a t s a mpl e s 1 3高光谱 图像采集 选用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H y p e r S I S N I R近红外 增强型高光谱成像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高光谱成像仪 C C D 相机 光源 暗箱 计算机组成 系统参数设定如下 光谱扫 描范围为 8 3 5 4 6 7 8 1 6 4 8 3 5 6 8 n m 光谱分辨率为 6 3n m 扫描速度为 6 0i m a g e s s 焦平 面阵列 为 3 2 0 x 2 5 6 曝光 时间 为0 0 3 S 传送带的传输速度为 2 3 5 m m s 将小麦样品平 铺置于样品台采集图像 采样过程如图2所示 小麦高光谱 图像如图 3所示 2 结果 与分 析 2 1 近红外建模分析 将采集的5 7 2 x 2 2 2 8条光谱全部作为建模样本参 与建模 采用仪器 自带的分析软件 O P U S进行 自动优化建 图 3 小麦高光谱 图像 Fig 3 Hy p e r s p e c t r um im a g e s o f whe a t s a mpl e s 模 根据软件 中的异常样本剔除准则逐步剔除异常样本 1 3个 采用冻结样本数 2 0个 接近于 l 0折交互校验 建 立偏最小二乘交叉校验 p a r t i a l l e a s t s q u a r e C R O S S v a l id a t io n P L S C V 模型如表 l所示 表 1 单籽粒建模分析结果 Ta b 1 M o d e l in g a na l y s is r e s ult b a s e d o n s ing l e g r a in 样本数异常样本 预处理谱段 cm一 建模方法 主成分数 相关系数 均方根误 差 P L S CV 1 O 0 5 2 0 8 0 7 从建模结果表 中可以看出 单籽粒小麦建立的近红外 模型结果不理想 相关系数偏低 交叉校验均方根误差偏 高 这是由于籽粒的不规则形状和摆放位置的不同导致光 谱信息差异较大 因此 所建模型结果较差 2 2高光谱建模分析 采用高光谱技术对小麦籽粒的蛋白含量进行预测 需 要提取出被测对象的光谱信息 光谱信息提取步骤如下 在 E N V I 软件中打开高光谱图像 在图片子窗口打开菜单 T o o l s R e g io n o f in t e r e s t R e g i o n t o o l s 在 弹 出 的子 窗 口 中 将 R O I T y p e 项选为 p o in t 结合图像信息 随机选择图像 中不同小麦所在位置处的 1 5个象素点提取光谱信息 然后 取其平均光谱 导人 Ma t l a b 分析 5 7份小麦样本提取的平 均光谱如 图 4所示 将采集的 5 7条光谱都作为建模样本参与建模 采用 C A R S算法 进行波长挑选优化建模 采用 1 0折交互校 验建立偏最小二乘交叉校验模型 结果如表 2所示 表中 结果是经过多次 C A R S计算 挑选出的较好的模型 表 2高光谱图像建模分析结果 Ta b 2 M o d e l in g a n a l y s is r e s u l t b a s e d o n h y p e r s p e ct r u m ima g e s 样本数异常样本 挑选波长点数 预处理 个 个 个 均方根 建模方法主成分数 相关系数 曝差 5 7 0 标准化 3 5 P L S C V 一 1 0 1 2 0 8 1 0 7 0 3 5 3 8 点 眦 q个 6 4共 M 个 培 个 6 2 传 感 器 与 微 系 统 第 3 2卷 波长 n m 图 4 高光谱 图像导 出的小麦籽粒样品集近红外光谱 F ig 4 W he a t g r a in s a m p l e s NI R s p e c t r um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hy p e r s p e c t r u m im a g e s 在针对籽粒形态且量少的样本进行内部品质检测的可行性 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 表明 基 于高光谱 技术 的小麦 籽粒 蛋 白模型指标较优 但是其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加强 因此 采用高光谱技术作农产品的内部品质检测是可以尝 试的 若深入结合图像信息等 应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如 小麦的霉变 虫害检测等 参考 文献 1 严衍禄 赵龙莲 韩东海 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与应用 M 北京 中国轻 I 出版社 2 0 0 5 从建模结果表中可以看出 基于高光谱技术建立的小 2 王 雷 乔 晓艳 董有尔 等 高光 谱 图像 技术在 农产 品检测 麦籽粒蛋白含量预测模型与基于近红外的单籽粒小麦蛋 白 中的应用进展 J 应用光学 2 0 0 9 3 0 4 6 4 o一6 4 5 模型相比 挑选的波长点数较少 相关系数较高 交叉校验 3 张华秀 李晓宁 范伟 等 近红外光谱结合 C A R S变量筛选 均方根误差较低 模型指标较好 方法用于液态奶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测定 J 分 析测 试 就本实验的结果而言 单籽粒样本的内部品质检测 采 学报 2 0 1 0 2 9 5 4 3 0 4 3 4 用高光谱技术略优于近红外光谱技术 但是其实用性还有 4 1 吴静珠 徐 云 基于C A R S P I S的食用油脂肪酸近红外定 待进一步反复验证 另外 小麦样本的籽粒较小 而高光谱 最分析模型优化 J 农业机械学报 2 0 1 1 4 2 1 0 1 6 2一 技术的图像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还不高 这些都对后续的 1 6 6 光谱信息提取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 针对玉米 大豆或是 E 5 L i H g d o n g L i a n g Y i g x Q i n g g a 1 K y g t 苹果之类的大颗粒样本 高光谱可以在样本定位提取光谱 u s i n g co m p e t it i v e a d a p t i v e r e w e i g h t e d s a m p l i n g m o d 和外观检测上更能发挥优势 7 7f o r m 8 u 4 l t iv a r ia t e ca l ib r a t io n J An a l C h im A ct a 2 0 0 9 6 4 8 l J 1 3 结论 作者简介 本文分别采用 N I R技术和高光谱技术进行小麦籽粒蛋 吴静珠 1 9 7 9 一 女 江苏 无锡人 博 士 副教授 主要 从事 基 白预测 重点比较了两者所建模型的指标和2 种光谱技术 于光谱技术的农产品卜 j 食品检测方面的研究 上接第 5 9页 为了说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的优越性 将本方法与文 献 7 采用的 B P神经 网络方法进行 比较 结果列于表 4 显然 概率神经网络在学习训练速度与准确率方面都要优 于 B P神经网络模型 表 4两种网络模型测试效果 比较 Ta b 4 Te s t e ffe c t co m p a r is o n o f t wo k ind s o f n e t wo r k mo d e l 4 结论 本文以实现地下矿山环境安全智能监测为 目标 提出 了基于最短距离聚类数据融合和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井下 环境安全智能监测方法 避免了以往文献研究类似问题时 需要假设传感器的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 并根据主观设定 阈值来定义关系矩阵等的缺陷 同时 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实 现智能分类 提高了分类速度和准确率 实践结果表明 基 于二级融合的地下矿山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环境的 有效监测 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该系统已在 白银集 团某地下矿山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1 同昕 岭 基建 煤矿 建设 安 全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