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王薇.doc_第1页
《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王薇.doc_第2页
《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王薇.doc_第3页
《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王薇.doc_第4页
《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王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古人论学习教学设计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王薇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古人论学习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 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年 06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施者王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导者马洪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件制作者王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对于中年级的学习阶段来说,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因其文体特点,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许多古诗都进行整合比较阅读,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相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在掌握该文言文和已学过文言文的前提下才可进行比较、整合,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当堂所学文言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复习原本已经遗忘或即将遗忘的文言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希望通过多种有效的整合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有兴趣、有能力、有习惯。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比较中悟出文法,引导学生扎实自学、有效交流、精彩展示学习成果。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古人论学习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古人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之佳句。文章的前两句出自论语,后一句是清代学者唐彪家塾教学法。从选文内容中可以看出,治学应“态度诚实兴趣浓厚善于质疑”这几个角度来共同阐明了学习态度,这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三点,因此编者将这三句选编在一起。此外,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为什么不知道却是智慧”、“为什么乐之者境界最高”、“有疑问为什么反而有发现”这几个蕴含着矛盾的问题中却存在着统一的核心,即探讨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编者对这三句话的编排顺序也是颇有深意的,实事求是是学习的基本态度,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达到有乐趣的层次,最终能够生疑自悟,这一过程中,乐趣是始终伴随其中的,不论是求实还是善疑都是享受学习,感受乐趣。学生情况: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三则论语,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篇课文前两句内容比较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第三句在内容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生对一些虚词和助词的意思不能准确理解,这也并非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目标,所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整句的意思能够朦胧读懂,有基本了解即可。对学生来说,如何将自身情感参与进学习中,让学生内心有感受,有感悟这是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准备:PPT 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2.结合已有的学习方法和古人关于学习的讨论,领悟道理,并联系自己的体会以及事例懂得在学习上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3.通过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古人的思想以及对后世中外的影响,感受古人的智慧,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过程(文字描述)课前活动:师:在正式上课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不过我的介绍有点特殊,请你认真听,听完后和同学们说说你都了解了老师什么?吾家姓王,名薇。年三十三岁,北京人也。喜读书,好国学,愿与诸生为友。预设;学生能够提取其中的某一个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老师的介绍和同学们的交流完整表达。【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与学生熟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在表达时要尽量完整全面的说出自己听到的信息,同时对古文的特点有初步的感受。一、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古人论学习,关于学习这个主题,其实很多古人都谈论过。同学们来读读: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颜真卿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四季读书歌熊伯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有的是告诉我们读书要珍惜时间,有的是告诉我们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还有我们学过的这句论语,是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几句古人对学习的经验与智慧之谈。2.哪些同学进行了课前预习?都是会学习,喜欢学习的孩子,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预设:引导学生关注易读错的几个字音“知、好、乐”读书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让我们都来字正腔圆的读一读。3.字音都读准确了,谁能读出点古文的味道?预设:多找几位同学读,发现不同,注意停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准节奏,读出停顿?预设:要结合句子的意思4.要想读懂意思还有哪些方法?预设:引导学生回忆看注释、查字典、找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同学们回忆出了这么多好方法,都是爱学习、爱思考,学思结合的人,就用这些方法,自己来学学。【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初读的反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音,使易读错的字音得到巩固,同时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他们去回忆学习方法,带着方法进行自己的初步学习。5.都读懂了?谁是知之者了,为大家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理解,一会看看谁能尽量完整全面地表达出你从他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又有什么不懂的?一名学生进行交流预设:理解难点在于第三句中前一部分,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把自己的理解梳理成通顺的语句。6.了解了大致意思,现在我们就能更好地读出停顿了,让我们层次分明地来读一读。【设计意图】对于古诗文、文言文的字义和句子意思,不要求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去理解,而是引导学生能够把握关键的字句,结合自己的体会,用通顺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二、自悟质疑,体会道理1.读懂了意思,也读准确了句子,你们还想学吗?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就是明智的。 乐之者为什么是最高境界? 怎样才能从疑问到领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这几句话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仅仅理解表面意思是不够的,能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还能发现自己的疑惑之处,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古人的智慧,为后面理解疑问与领悟的关系做好铺垫。2.交流自悟为什么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就是明智的。学生结合自己理解交流教师补充:我们课文中的第一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所说的,这个子路是孔子非常出色的一名弟子,他的性格比较直率,而且勇武有力,每次孔子和弟子们讨论提问的时候,他都是抢着第一个发言。你觉得孔子在告诉他什么道理?预设:提醒他不要不懂装懂。3.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孔子可能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子路说这句话?预设:严肃的,和颜悦色的,语重心长的师: 你的学生子路,性子比较急,如果太过于严厉也许他听不见去,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他说?老师,你的话含义太深刻了,我一时没有听懂,你能再说说嘛?孔老师,您真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同学们都把这位老师的话读到心里去了【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情趣中去学习古文。由于这几句话都是古代文体,又是讲道理。因此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的情感参与进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真实的想象,既有古代故事作为载体,又有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在书声郎朗的课堂活动中就与古人进行了对话。4.不仅读懂了意思,还能用上这样的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真会学习!孔子也把学习分成了三种人,你发现了吗?为什么乐之者是最高境界?预设:因为知之者只是知道而已,好之者只是喜欢,而乐之者是以这个作为兴趣。师:通过交流老师对你们又有新的了解了,我也至少算是知之者了,其实像乐之者这样特别善于学习的人我们认识很多呢。(出示张衡)他是个喜欢看星星的孩子,这是好之者,那喜欢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坚持观察,思考(点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困惑)5.像张衡这样的乐之者我们还曾经认识过好几位呢,同学们来看看,请你选一个你了解的来说一说,为什么他也是乐之者?出示图:王羲之学毛笔字、王冕画荷花、竺可桢观察滴水穿石预设: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有所收获,感受到了乐趣。你有没有像他们一样也是某一方面的乐之者?教师小结: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很熟悉,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了解中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以后,不断探索,虽然不一定取得多大成就,但只要乐在其中,你就是一位乐之者。【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乐之者的境界体会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乐”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因此在教学中整合了学生在二年级学过的几篇课文,这几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在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后,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仅取得了成就,更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为之着迷,这些故事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结合已有的学习,学生就对“乐之者”的境界有了更生动、直观的体会。同时,学生对于谈自己的经历,教给别人经验是最有兴趣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交流表达的兴趣。6.这些人都是因为有乐趣,所以为之着迷,愿意去不断追问,不断解决,清代的唐彪也提出了有疑问很重要,不过从追问到解决,该如何做呢?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行成于思毁于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想想孔子说过的关于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升:原来关于解决疑问的办法,古人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经验,他们真是太有智慧了。【设计意图】在体会了人物对待学习的态度后,学生要再次回归理性思考,有疑问时重要的,但是这些乐之者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疑问之初,而是此后的坚持、探索等精神,而这些方法其实一二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和平时读书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将已经学过的这些整合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引经据典的思维习惯,同时都是名家名言,让学生与大家对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三、结合情境,感受文化传播孔子教育出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们各自发挥才能,为国家,百姓造福,为儒家文化的传播贡献了力量,自孔子开始,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世代炎黄子孙。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名人辈出。1.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品味着儒家的经典文化当我们在同学、朋友身上学到了知识时,不禁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我们复习旧的知识,有了新发现新体会后,会欣喜地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时刻不能忘记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古代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你们看,他们的书写方式与我们不同,你还能读吗?依次出示竖版、繁体字等不同形式。 我们的书法也是文化的代表,用草书写的这句论语,你还会读吗?同学们居然认识草书?其实大家是已经背下来啦,那试一试把这几句话都一起背一背吧。3.这整整一节课我们都徜徉在古代文明与智慧之中,看来这几句话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你们的心里,那就让我们恭恭敬敬的写好这几个字。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本课教学对教师的评价(1)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关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围绕重点、难点,为学生搭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2)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进行整合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感情,有效进行课外延伸,效果良好。2.本课对学生的评价(1)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对话。(2)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自读自悟出了文章蕴含的道理。(3)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感悟道理,传承文化上有很大收获。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