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11).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11).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11).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11).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1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随州市随县厉山中心学校 宋 君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我运用适当的音乐和画面来创设情境,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教师要在必要处进行引导、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曹操其人;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慷慨激昂,雄浑壮美”的特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启发学生像作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教学重点:进行诵读训练,理解诗歌意思。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里?三国演义它描述的是东汉末年的一段历史,那个时候战乱不断,整个大地一片血雨腥风。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曹操(出示课件),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而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则是一个慷慨豪迈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曹操一起走进他的乐府诗观沧海。二、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二读,标记勾画,质疑问难。3、三读,整体感知,把握内容。2、“澹澹”是什么意思?“竦峙”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是如何解释的。读音都掌握了,我们先来齐读这首诗,要把字音读准确。3、在王沈的魏书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在苏轼的赤壁赋里面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方其破荆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说的都是曹操父子。曹操父子有这样一个喜好,每次登高非常喜欢作诗。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诗人的情怀,那么一定要和诗人一起吟诵诗歌。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曹操,是那个文才武略,想要领军出征,一统天下的曹操,你应该如何去读这首诗呢?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呢?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说一说,再现诗境其实,曹操的这首诗它是一首山水诗,在此之前都没有比较完整的山水诗,而曹操的这首则是第一首。为什么一首山水诗会给我们以豪迈雄壮、慷慨激昂的感觉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这首诗【 】。1、作者所“观”到的景物有哪些?(碣石山、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2、你最欣赏诗歌中的哪一句诗呢?读诗译诗品诗【内容、情感、写法、理解、想象】 这句诗歌,说说你的【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山碣石山去看大海,碣石山是诗人的立足点。可见有一个字是统领全篇的,哪个字?(观)(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对比,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下?水波荡漾的样子,山岛高高耸起的样子,耸起的时候你想想你的语气又该是怎样的?我们再来读一遍。(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以树木来渲染大海的美丽多姿,树木以及草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我们再来读诗歌的话应该怎么读?找位同学来试一下。读的非常富有生机。(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哪位同学喜欢这幅画面?有没有同学知道“萧瑟”是什么意思?(萧瑟是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它往往带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感觉。)“秋风萧瑟”带给我们这样的感觉,那“洪波涌起”呢,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非常豪放,非常豪迈,有一种胜利的感觉。)这句中哪个字用的特别好呢?(“涌”字给人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诗人的心情跟着大海的势头一起起伏。)那么,这两句诗有凄凉、孤寂的感觉,还有心潮澎湃的感觉,融合在一句中,我们朗读的时候又该怎么去读呢?自己在下面试着读一下,哪个字应该读重音?那么前面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的?(轻一点,慢一点)(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可以体现出大海的博大宽广,仿佛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场面,好像日月星辰全都从大海里生发了出来。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若”字是什么意思?这些景象是不是诗人真的看到的呢?(这些是诗人通过远观近看产生的想象)所以这是虚景描写,相对而言,诗人真正看到的景色是属于实景描写。作者在这首诗里面将实景描写与虚景描写融合在一起,不仅如此,还有同学说到的他将动景与静景、远观的景色与近看的景色全都融合在一起了。说到动景与静景,除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还能找出其它的动景与静景的景色吗?请同学们“”“ ”标示出来。动景、静景相结合,实景、虚景相结合,短短的一首小诗,曹操赋予了它非常丰富多彩的美感。这首诗还有最后一句话,“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是乐府诗的附文,是为了合乐而加上去的,说:“我真是幸运极了,我想要用歌唱来表达我的志向。”此时,诗人的情感到这里是不得不唱,不得不说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读的时候更要情感充沛一些,我们一起来试着把它朗读一下。诗人说他仿佛看到日月星辰都从大海里生发出来,又落下去,仿佛这个大海是包容一切的。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的想象呢?我们先来边看景色边欣赏一段名家的朗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不得不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个人了。(二)议一议,感悟胸怀1、作者介绍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列出了曹操生平中比较重大的四次战役:(1)190年讨伐董卓,他是作为副盟主,那么最后把董卓祛除,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场面;(2)在200年的时候是官渡之战,这一次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3)在208年的时候是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在这一场战役之中曹操他战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4)在211年的时候他战胜了西方的群雄,这个时候他开始压制关中。那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观沧海到底写在什么时候呢?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207年,此时乌桓已经形成了北方的祸患,所以曹操他决定北上讨伐乌桓。这年8月的时候,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9月北征乌桓胜利统一北方的愿望即将实现。而这首诗就写于他北征乌桓胜利回来的途中,他登上碣石山,碣石山又是秦皇汉武都曾经游历过的地方。那么大家想一想,此时曹操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自豪、快乐、激动、心潮澎湃)其实,北征乌桓的那一场战役是曹操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但是在很多的史料中对这一场战役没有过多的描写,哪怕是以渲染战争著称的三国演义也仅仅用了一页的篇幅来描述这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大战。这场战役它奠定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基础,而且在这场战役中,他最喜爱的一个臣子也死去了。所有这些都过去了,此时他胜利归来,北方统一在望,所以我们再想一下,此时曹操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欣喜若狂,心潮澎湃,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曹操博大的胸怀,踌躇满志的情感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大海仅仅是能够吞吐日月星辰的大海吗?大海仅仅指的是实实在在的大海吗?还指什么呢?(曹操他自己,他把自己比作大海,他自己有大海一样的胸怀。)钟嵘诗品中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中也提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魏武帝就是曹操,可见读其诗歌就如我们见到这个人一样。4、情景交融,深情品读这种江山壮丽、沧海无边的景色与他自己统一天下,自比沧海的抱负融合在一起,这种写法叫做什么呢?(将情与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这叫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既要了解到它的景,又要感受作者的情,所以我们来分工合作朗读这首诗歌,齐读第一句以及最后一句,实景部分女生来读,虚景部分男生来读。四、 总结全文,齐背诗歌 就像三国演义片头曲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人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所留下的诗歌仍然被我们传诵。最后,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再来美美地朗读这首诗歌吧!自学龟虽寿 六、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水 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实写。广阔壮美之海景) 日月 星汉 (虚写。吞吐宇宙之气象)【当堂检测案】1、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选自( 乐府诗集)。作者是(曹操),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的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壮” )。2、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豪迈激昂,雄浑有力。4、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明确: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和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课后积累案】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胸襟博大、气吞山河的气魄。今天,我们学习观沧海来认识了解曹操,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学习他这种豪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