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诗词五首 反复朗读 理解诗意 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365 427 名潜 字元亮 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辞赋家 散文家 曾著 五柳先生传 以自况 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述 表现了诗人 心远地自偏 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和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下时无意偶见南山 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 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形成人与自然合一 物我合一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 只有超凡脱俗 舍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 才有采菊的悠然 只有采菊的悠然 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南山的悠然 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 哲理的意境 是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一句中 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把 见 改成 望 好不好 为什么 悠然 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 悠闲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 望 不好 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 采菊的悠闲自得 与客观景物 南山美景 融为一体 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合一 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 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 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 洛阳 今河南洛阳 人 考中进士 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 717 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 5年书成 共200卷 名为 群书四部录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 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书成之后 因功授任洛阳尉 现存诗10首 收录于 全唐诗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 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也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 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 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时序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 自然的规律是如此不可阻挡 其中 生 入 字用得十分精妙 将自然事物赋予了人的意志和情思 日 与 春 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在描绘景物中透露出生活的真谛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或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回答原因扣住 鸿雁传书 或 临近春节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来表述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659 700 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 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感遇 诗38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7首和 登幽州台歌 公元696年 契丹攻陷了营州 陈子昂担任武攸宜的参谋奉命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 接连打了几次败仗 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 也未被采纳 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 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 悲愤之极 写下了这首 登幽州台歌 诗人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 悲从中来 并以 山河依旧 人物不同 来抒发自己 生不逢辰 的哀叹 语言奔放 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的绵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 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 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 音节前紧后舒 这样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 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两句意思是说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 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 我怎能不忧从中来 潸然泪下呢 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奢侈和残暴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 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 指谁 来者 指谁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 前 后 古人 指古代能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 指当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境遇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 诗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 天 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 诗人感到孤独 寂寞 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功业未成 空老一生 面对此景 想到自己的境遇 怎么能不 怆然而涕下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790 816 唐代著名诗人 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 世称李长吉 鬼才 诗鬼等 与李白 李商隐并称唐代 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本文写朝廷和北方藩镇之间的战争 写危城将破 敌兵压近 激战奔袭 战争艰苦卓绝 十分惨烈 表现守城战士英勇杀敌 誓死报国的决心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描绘守城将士杀出城门 舍身奋战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这些清冷凄惨的塞土寒夜的景物描写 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 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对边防将士夜出奇兵的描写 从 向日 到 夜紫 还自然地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 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战斗画面 李贺写诗 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 试以这首诗为例做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 其中如金色 胭脂色 紫红色 不但鲜明而且浓艳 它们跟黑色 秋色 白色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大都 今北京 人 字千里 晚年号 东篱 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与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曲作家 散曲家 代表作品为 汉宫秋 这首小令被称为 秋思之祖 该曲借一位游子的视角 描写了一系列景物 充分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的羁旅情怀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