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诗歌赏析观沧海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首。步出夏门行是汉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飞髑贰懿僭谜飧鼍商庑垂麓牵菜氖祝懊嬗小秆蕖?序歌)。正当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的时候,活动在辽西一带的乌桓民族强盛起来。他们攻汉州郡,掠虏汉民,成为北部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二五),曹操打垮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袁绍死,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中去了。当时曹操的处境是,南有盘据荆襄一带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勾结的乌桓,形势是严重的。曹操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二七)八月,出奇兵袭击乌桓,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省兴城县西南)。九月,胜利回师。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就作于回师的途中。观沧海描写了碣石山下深秋的海景,通过写景自然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对于当时的社会动乱,生计艰难,人心不定的种种忧虑,并暗含着他削平割据、稳定时局、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图。作品情景交融,境界场面极其壮阔。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飞髑贰!?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抒发了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另外,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但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曹操这个功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次北固山下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纺诒唷防锼担负铡挂涣感稳菥拔铮罹拧埂辈幸够刮聪酥保宦趾烊找汛雍仙穑坏本赡晟形词湃弦殉事洞阂狻!溉丈幸埂埂复喝刖赡辍梗急硎臼毙虻慕惶妫沂悄茄掖也豢纱庠醪唤猩碓凇缚吐贰沟氖硕偕枷缰槟兀空饬骄淞蹲至毒湟布颉髡叽恿兑庾叛郏选溉铡褂搿复骸棺魑律拿篮檬挛锏南笳鳎岬街饔锏奈恢枚右郧康鳎矣谩干棺趾汀溉搿棺质怪馊嘶秤杷且匀说囊庵竞颓樗肌钤谧髡呶抟馑道恚丛诿栊淳拔铩诹钪校毯乓恢肿匀坏睦砣:丈诓幸梗诎担唤海墙暇拔锼硐值摹复阂狻梗橙刖赡辏献哐隙唤鲂淳氨普妫鹗氯非校冶硐殖鼍哂衅毡橐庖宓纳钫胬恚艘岳止邸蛏系囊帐豕奈枇俊?/DIV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钱塘湖春行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西江月辛弃疾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词。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秋思马致远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甚至是全元散曲中传播最广的优秀篇章。这是一支漂泊者的思乡曲,又是一幅秋日郊野游子黄昏思归图。作者如同一位卓越的画家,选取最具秋天特征和最足以引发游子乡愁的景物,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使整个画面都弥漫着秋意和乡愁,从而突出浪迹天涯归乡无期、功名无着、疲惫不堪的游子形象,从画面色彩和人物情绪两个方面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从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小令语言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头三句纯用名词构成,由九个名词三组鼎足对组成冷暖相间而以冷调子为主的三个场景,将黄昏时刻秋天原野的萧索、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烘托出游子行程的艰辛,极其准确精练,达到了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易一字的程度。第四句夕阳西下,以大写意笔法,将血红色的残照余晖泼在苍茫的秋野上,形成悲凉的意蕴。在此基础上爆一声断肠人在天涯,将满怀愁绪身心交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兀然突现在画面之前,令人哀然、怆然。作者以感伤的调子所吟唱的思乡曲,到此戛然而止,才不过短短五句二十七个字。何等精粹,真乃千古绝唱。元人称赞其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诚非虚言。龟虽寿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非锼匪?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纺咽破芳窃兀骸阜闪嗽疲谏哂挝恚瓢瘴眦哂?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肥毙颉匪担骸腹燮涫蔽模藕每犊加墒阑依耄缢自梗旧疃食使?嗥病!褂绕涫遣懿伲奥砦模衢酶呈涫晨犊鹚腹沤瘢拔薰湃耍笪蘩凑摺庵殖渎槭杷硐殖隼吹乃矢战姆绺瘢笕顺浦附卜绻恰梗懿偈亲钔怀龅拇怼倌昀矗懿俚氖褪且哉庵帧腹?嗥狗绻羌捌淠谠诘幕【瘢鸬醋盘煜掠鄣男牧椤舱钦庵挚晒筇刂剩菇参难谥泄难飞仙磷谱哦崮抗獠省俞山懿僦糜谙缕罚饕窍悠洹腹胖薄苟傥牟剩獠恢懿僬庋晃缓榔鞘赖挠郏遣恍加诘裾伦木涞摹俞闪比耍笔蔽难亢芙簿课牟驶溃健纲巢砂僮种迹垡痪渲妗梗俞啥圆懿俚钠兰酃停匀皇鞘贝缙谷弧颐侵溃魏挝难柙谀冢牟式现谌荩暇故堑诙坏摹赜诓懿俚奈难匚唬湔我导冢晃酥厥樱涫担谥泄难故飞希怯凶吭焦毕椎娜宋铮乇鸲越参难锌粗翟谑怯贝笫橐槐实摹?/DIV 过故人庄孟浩然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字。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平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恰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面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府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盂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盂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侍,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行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拘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一般写静多写夜晚,这首诗写古寺的清晨的宁静,使人读后也受了禅心的感染。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贩奖闫贰罚裆霞烤烩谩丝檀司按饲椋朔路鹆煳虻搅丝彰澎玫陌旅睿谕殉臼酪磺蟹衬眨竽穸茄杂勺栽冢抻俏蘼恰剖谴笞匀缓腿耸兰涞乃衅渌於技琶鹆耍挥兄禹嘀簦庥蒲锒炅恋姆鹨粢既嗣墙氪烤烩玫木辰纭匀唬诵郎驼忪河拿谰赖木哟炻哉饪彰磐槌舅椎囊饩常耐凶约憾菔牢廾频那榛场?/DIV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新唐书肺囊沾吩赝醪渥笄辏窈鲜粝兀荆湃松杏遥食票峁傥笄且蛭覆换感小梗簿褪撬担牡米锉峁伲皇怯捎谑裁粗卮笪侍猓皇怯捎谏钚诓还患斓恪凇盾饺芈托两分校醪湟捕运暮糜阉担骸嘎逖羟子讶缦辔剩黄脑谟窈!辜囱赜帽铡栋淄芬鳌分小盖迦缬窈沟谋扔鳎幢砻髯约旱拇拷辔薰肌畎自谔剿恍业脑庥鲆院螅戳苏庖皇壮渎楹凸厍械氖釉兜兰母峭耆梢岳斫獾摹?/DIV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夜雨寄北李商隐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四川时寄给他妻子的作品。诗的大意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吗?还没有一定的日期;现在,我所在的巴山一带,夜间正下着秋雨,雨水已经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共同坐在西窗下,剪着烛花谈心,再回过头来详细追叙今天夜晚这巴山夜雨时的孤寂心情。诗中用浅显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想象。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想象中重逢的欢乐,交织在一起来写,两相映衬,感情真挚。在李商隐的短诗中,这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之一。泊秦淮 杜牧这首诗由于对历史沧桑、世事演变发出沉重的叹喟,思想深刻,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浣溪沙 晏殊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题库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全国中医护理培训后汇报
- 2026届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北海市、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延庆县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设备培训介绍
- 手足口病预防培训
- 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襄阳襄城区四校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辅警自查自纠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煤矿掘进科培训课件
- 粤语文化课件图片
- 2025至2030中国甲状腺素淀粉样变(ATTR)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失血性休克麻醉病例分享
- DB43-T 2724-2023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CJ/T 480-2015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
- 儿科试题及答案泌尿感染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 入股瑜伽店协议书
- 旅游团队境外医疗援助补充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