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革命练习曲》的赏析与演奏.doc_第1页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赏析与演奏.doc_第2页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赏析与演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邦革命练习曲的赏析与演奏 肖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代唯一把创作与生活融于钢琴上的“钢琴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对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作品均是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革命练习曲是肖邦为祖国的民族独立写的一首直抒胸臆、悲壮激昂的c小调练习曲。本文拟从肖邦练习曲的特点、乐曲的历史背景、乐曲的结构、音乐内涵、弹奏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一、练习曲的创新“练习曲”是作为专门解决或训练某种演奏技巧而谱写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据单一的音乐动机写成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更注重音乐内涵,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另外鲜明的音乐形象,丰富的情感,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非常有创意,是钢琴创作的巨大实验,完整展示了肖邦的天才。因此,李斯特称肖邦的练习曲为“音乐会练习曲”,以显示肖邦的特色。这种练习曲艺术性的创作新境界,开拓了一条利于后继者们如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创作艺术性练习曲的可遵循的道路。二、乐曲的历史背景1831年9月,离开祖国的肖邦在踏上巴黎的途中,当他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坚持了十个月之久的华沙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华沙沦陷的消息如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悲愤慷慨中,他写下一了这首充满刚毅、坚强、具有英雄气慨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革命”练习曲。三、乐曲的结构 这首曲子为热烈、火热的快板,曲式是单三部曲式,A(1-28),B(29-40),A(41-84)。其中引子1-8小节,主题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开头有引子,中间有两小节),第一个乐段(4+4)为半终止在属和弦,第二个乐段(4+4)开放终止在bB大调。中段从g小调开始,为连句式模进结构,在和声上采用导七和弦的连锁进行,经历一系列调性变化,最后回到c小调的属和弦上为再现作准备。再现部分运用了肖邦最擅长的旋律装饰进行加花变化,从而使主调旋律更有动力,在原来乐段结束时进行了和声上的阻碍,实现了内部的扩展乐段,尾声采用引子主题材料,最后结束。四、音乐内涵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作品一开始由不协和的属七和弦用强(f)演奏的方式开始引出了一连串倾泻而下的十六分音符:Allegro con fuoco( =160 )象征着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突然间左右手同步再次奔流而下,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般的不可阻挡。左手伴随着一连串上下翻腾的十六分音符表现了他悲愤、震惊的心情。接着呈示部在高音区出现了一个刚毅、明亮的曲调,它以上行级进的音调和鲜明的附点节奏为特征。清晰、明亮、雄伟、激昂的旋律好像是冲锋陷阵的号角: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的片刻幻想,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乐曲的再现部是对主调音乐的变奏,从而使主调更有动力,在尾声处由强奏进行到弱奏,这一悲痛式的音调似是哭泣又似诉说,而左手仍旧是汹涌式的音调,这一背景音乐似乎是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哀叹!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五、弹奏要点技术课题在左手分解和弦,与远距离大跳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其中有大跨度的,也有临近的半音的手指的练习。如乐曲开头左手是快速、均匀、颗粒清楚而力度不减的一长串锯齿型下行音符,谱上写着Legatissimo ,意思十分连结的,每个音要延长到下一音发音时,手指提前做好弹奏准备,突出每拍第一个音,形成以点带线 。演奏节拍重音时手指要抬起击键做到快而有力。双手隔开一个八度的齐奏要设计好指法,眼睛提前看谱,手腕放松,多用慢速练习和变化节奏练习。乐曲中段左手是较难弹奏的部分,从第29 小节开始技术课题有连续七小节的远距离的大跳,在跑动中较多的运用五指,并且黑键较多,演奏这几小节左手要低触键,锻炼指尖敏感性,上行时手型位置可稍往里侧弯,以使每个运指达到力度平均。第37小节开始左手连续四小节的分解和弦的跑动,要求运指准确,突出乐句的起点,高点相应加强。乐曲主旋律在右手,也是这首首曲子的出彩点,右手八度,与和弦 ,旋律激昂,声音要饱满结实有力,练习时体会手臂重量落下,指尖支撑,下键后手臂、手腕放松,这首乐曲的主题具有革命性,号角性,是很尖锐的副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尽量与后面的附点音符靠紧。乐曲主题虽然号角性占有很大一部分,但其中也不乏充满内心悲痛体验的歌唱性,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这时右手旋律要稍稍抒情。对音乐作品的力度处理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整个乐曲中,加强(fz )、强 (f )很强( ff )以及弱( p ) 、 渐强( cresc )、渐弱( dim )等力度术语遍布全曲。演奏时首先要把握句子旋律的走向,突出乐句和乐节的高潮或应予强调的点。根据乐句构成的音乐走向,如乐句中音乐上行,向上推动,一般应使用渐强,反过来,音流的下行往往带着收缩的趋势。如乐曲中第一乐段左手十六分音符的跑动 ,要突出这旋律就必须让句头音变得更加夸张,可以用力的打下去,这样可以把乐句的句头交代清楚。演奏时用一些幅度较小儿而层次细腻的变化,音乐的上行音量逐渐增大反之下行渐弱来达到音乐起伏的效果,上行时手掌重心随着旋律移动,下行时手掌重心由手腕渐渐提起。其次要仔细研究音响变化的层次,把握全曲音响的布局,处理好段落性高潮与全曲总高潮力度层次的关系。乐曲中段最后四小节为全曲重心段落,采用了和弦的句子进行,演奏时要用大臂的力量推向指尖,手掌心要有握力,采用有爆发力的整齐的击键,运用连音奏法,情绪与句子气息都应拉住贯穿,让句子歌唱起来 。第三乐段主题通过节奏稍加变化,在第65到第71小节小节采用了三个层次的下落,力度由 ff进行到f ,最后回落到71节的p,有意思的是这里也是和弦进行,采用连音奏法。演奏ff 很强时从肩到手臂的力量要完全很快的沉下去,甚至加上上身的力量。第72小节为全曲最抒情处,要奏得轻而不虚软。演奏从第72小节一直到最后的双手齐奏进行要很好的注意旋律的进行,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似轻声吟唱,又好似作者在做最后的思索,在左手洪流的推动下,与远处传来的阵阵轻雷声中(第78小节低音),突然双手奏出很强的快速下行音流,最后乐曲以极强的力度奏出四个和弦结束全曲。在著名钢琴家石叔诚演奏这几个和弦时,演奏家上半身几乎离开了琴凳。使得这几个和弦宏大而又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