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二框 奋斗成就未来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奋斗成就未来 1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2 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勤奋学习 克服困难的毅力 3 知识 知道共同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教学目标 基本原理识记 1 现阶段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2 到20世纪末 我国胜利实现了 三步走 战略的步目标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我们达到的小康是 的 总体上小康的特征 3 关于小康社会的原理 要在本世纪头20年 的小康社会 愚公移山 古代有一位老人 快90岁了 住在华北 名叫愚公 他的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住出路 一座叫做太行山 一座叫做王屋山 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 寒来暑往愚公子孙三人毫不间歇 河曲智叟看了发笑 说 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 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 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 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回答说 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 儿子死了 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 还愁会挖不平吗 这件事感动了上帝 他派了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 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 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寓言故事 大禹治水 铁杵磨针 悬梁刺股 卧薪尝胆 凿壁偷光 精卫填海 古代 革命战争年代 1934 1936年间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 他们四渡赤水 抢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 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 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 历经曲折 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 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 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航天精神 2007年10月24日 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带着全体中国人的祝福和期盼飞向遥远的月球 为了实现嫦娥奔月的梦想 中国几代航天人做出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他们奋战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殚精竭虑 勇挑重担 承担起中华民族的梦想 他们奔波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默默无闻 淡薄功名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 他们拒绝安逸 在平凡中坚守 将荣耀印记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 他们心系祖国 无怨无悔 用智慧和真诚书写世纪沧桑 艰苦奋斗是通往理想的必经之路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理 指导意义 人们只有发扬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才能成就事业 实现理想和目标 青藏铁路背后的故事 今天 在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世界第三极 青藏铁路矫若游龙飞舞于世界屋脊 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锤炼的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精神 镌刻在地球之巅 激荡于江河之源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世界上穿越冻土区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 青藏铁路建设者以科技创新挑战世界极限 攻克了 高寒缺氧 多年冻土 生态脆弱 三大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被国际社会誉为 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很多人感叹 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力 没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就不可能创造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艰苦不怕苦 缺氧不缺精神 风暴强意志更强 海拔高追求更高 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 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 面对生命禁区高寒 缺氧的恶劣环境 面对技术更复杂 条件更恶劣 保障更困难 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 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 没有气馁 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 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 1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哪些困难 3分 2 面对这些困难青藏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2分 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 建设者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 刻苦钻研 提高技术 挑战生命极限 3 结合我国实际 说说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风险 2分 4 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风险 我们要怎样做 2分 国内 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严重 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科技教育落后 国际 西方敌对势力想尽办法遏制我国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万难 战胜各种风险 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嫦娥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 他77岁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技术总负责人 1999年他荣获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人物聚焦 1951年 因为俄语基础好 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的孙家栋被紧急招入空军 随后被派往苏联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 面对全然陌生的行业 孙家栋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 五年后 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 斯大林头像奖章 1958年 孙家栋学成回国 1967年 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的技术总负责人 没有外来技术支持 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从未接触过卫星的孙家栋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研制中国第一星的艰难探索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一飞冲天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上天 极大鼓舞了中国的航天人 孙家栋又带领他的团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此后的十几年 孙家栋又将十几颗卫星送上太空 成为名副其实的卫星专家 2003年 中国正式启动 嫦娥工程 孙家栋再次担当总设计师 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虽然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嫦娥工程毕竟是中国涉足深空探测的开始 设计嫦娥最大的困难就是轨道的管理 它的复杂性和难度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从地球到月球这一段中国从来没干过 需要经过反复实践 70多岁的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一头扎入了轨道研究 四年来他们卧薪尝胆 反复实践 不断从失败中爬起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带着全体中国人的祝福和期盼飞向月球 1 在孙家栋身上 你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请你结合有关原理从4个方面分析 交流分享 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积极承担责任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交流分享 2 你准备怎样向孙家栋学习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请你从学习 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三个方面谈谈 学习上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 不断进取 奋发向上 树立远大的理想 生活上 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 热爱劳动 不过分追求吃穿 工作上 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认真负责 努力克服困难 走进生活 1 2 3 4 思考 判断 回答 今天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了 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