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doc_第1页
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doc_第2页
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doc_第3页
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doc_第4页
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蒲县现场会发言材料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促进生态经济双赢马旭东(2015年9月2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正值一年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蒲县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借此,我谨代表蒲县林业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发展林下经济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蒲县辖4镇5乡、93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国土面积226.5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92%,林木覆盖率达到52.01%,林木蓄积量达到180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部门在生态环境建设主力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作用,深化林权改革,强化扶持监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高”,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奖”、“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垒石坑填土植树数量最多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优质工程奖”、“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扶持保障机制2010年,蒲县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步骤,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了集体林主体改革任务。全县共完成集体林地100.46万亩的确权登记改革任务,发证面积99.42万亩,发放林权证9083本,确权发证率98.97%,发证户数1.87万户,林权证发放率100%。制定出台了关于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兑现的实施方案,界定完成了集体和个人国家公益林地面积27.35万亩,累计兑付农户补偿金1040.23万元,兑现率达到100%。界定地方公益林面积64.19万亩,每年县财政拿出50余万元,用于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护林防火哨卡建设及宣传管理等支出。根据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关规定,积极引导、鼓励,政策性公益林投保面积11.05万亩,投保金额19.89万元,保险金额6629.22万元。县政府出资完成核桃经济林投保0.8万亩,投保金额63万元,保险金额788万元,对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县还成立了林权服务中心,建立了林地流转管理平台,为进一步规范林权服务监管,促进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机制保障。2、 依托核桃优势资源,打造绿色富民主导产业蒲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核桃种植得天独厚。依托这一环境资源禀赋,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集中打造“十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蒲县核桃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蒲县三农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撑。20122014年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811.2万元。2015年核桃保险投保63万元,其中政府补贴31.5万元。成立核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全县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组成核桃专业技术服务队,强化技术管理培训,制定了山西省蒲县地方标准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核桃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教育、引导、监督广大果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进行核桃生产,以正茂核桃加工企业为依托,实现“产、供、销”核桃产业发展链。目前,全县核桃总体规模达10万亩,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68个行政村,250多个自然村,2014年全县核桃产量达230万公斤,产值约4830万元,人均核桃收入575元。核桃产业已成为蒲县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战略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三、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开拓林下经济发展新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县坚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扶农促农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抓手,在以探索、开发、示范、带动、推广为手段,因地制宜、多元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一是规模发展林下药材产业。蒲县气候适宜、光照充足、中药材资源丰富,群众种植连翘、柴胡、黄芩、穿地龙、生地、白芍、板蓝根等药材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的种植历史。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多方考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核桃林下种植药材作为又一特色产业来抓,提出了“依托核桃优势,发展林药种植”的战略思想,统筹发展,长短结合,让群众既得到了眼前药材收入,又兼顾了核桃长远效益。2011年以来,政府投入300余万元,在薛关镇天泉村、山中乡山中村、古县乡古县村、黑龙关镇黑龙关村、太林乡碾沟村建设了10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以此为引领,全县各地涌现出山中乡林下种植白芍、中华家参等中药材800余亩;古县乡林下种植生地、板蓝根、红花1100余亩;薛关镇林下种植柴胡、黄芩、中华家参1200余亩;黑龙关镇林下种植柴胡、穿地龙、生地、板蓝根600余亩;太林乡林下种植生地、黄芩、连翘380余亩;克城镇林下种植连翘、秦艽、黄芩1000余亩。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扶持、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合力,“地里核桃、林下药材”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健康推进。二是科学发展林下养殖业。我们依托广阔的林地资源优势,鼓励林农发展林下养殖产业,目前已建成林下养殖基地41处,以蒲县蒲园生态农场为代表的林下土鸡养殖基地10余处,存栏2.3万余只;以山中乡豆腐庄村为代表的林下山猪养殖基地1处,存栏100余头,效益良好;以蒲城镇后仁家沟村高玉江为代表的林下土蜂养殖30余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三是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为进一步增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通过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积极扶持林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蒲县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1家集种植、收购、加工、质检、仓储、科研、销售为一体的林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对我县核桃进行深加工,利用我县10万亩核桃基地优势,做大做强核桃产品;以蒲县昌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县西9.8万亩刺槐林的优势,实现公司和农户双赢的目标,开展林下养蜂产业,带动刺槐蜂蜜深加工,促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做成我县林农稳定增收的又一项产业。目前,我县共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34个,其中,获国家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荣誉的1个,获省林业合作示范社荣誉的1个,获县政府农业调产示范社荣誉的15个。四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蒲县自然风光秀丽,梅洞山、五鹿山、太山、明山、峡村峡谷,千峰竞秀、层峦叠嶂,具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目前,蒲县柏山东岳庙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礁朝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乐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依托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柏山东岳庙、梅洞山风景区、段云书艺馆、西戎故居、蒲园生态农庄及翠屏山森林公园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开发旅游纪念品。初步建成了集避暑休闲、旅游度假、餐饮娱乐、绿色采摘、商务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为蒲县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引领了方向。四、推行优势品牌培育,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打造品牌的思路,瞄准省内外市场,着力在培育林下经济品牌产品、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上下功夫,努力将规模大、品质优的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科技支撑,引导企业走规范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道路,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蒲县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已成功注册“养益”核桃;蒲县园中富苹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蒲伊”苹果;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林下经济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兄弟县市相比,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人物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