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案例湖北省嘉鱼县第一中学 尹华丹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教师,并不是必须要比学生会的多,懂得深,更重要的是能善加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最好是可以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才是成功的“师”与“弟”。在故都的秋这篇写景散文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 教学目标(以重点为主,难点为辅)1加强阅读,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魅力。2、 教学过程及课后分析、点评。 1、导入。列一组写秋的诗句,再来看故都的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阳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用这组诗词导入,既可以温习原来所学的,又可以拓展视野,看到其它人所写的“秋”,同时还可以将它们与本文相比较。2、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故都”是指哪里?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崐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崐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崐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并到南洋崐参加新加坡华侨抗敌委员会、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的崐工作,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崐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崐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崐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崐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崐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集和郁达夫选集等。 时代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崐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 月由上海迁崐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 间里他思想苦崐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家吃点精致的 菜,喝点芳醇崐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崐(引自郁达夫住所的话)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崐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崐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崐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崐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崐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说明: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背景前提,只有联系背景才能更好,更准确的领悟文章所讲主旨,这是理解文意的关键。)3、默读课文。(约十分钟)思考:故都的秋是什么样的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解析:试看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再结合全文来看,可概括为“悲凉”。(说明:一般来讲,一篇文章的总起会提示某些重要内容,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4、“我”对故都的秋是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试看文章结尾的一段话:“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可总结出:秋天是这样的美好,我是这样的爱故都的秋,再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这是抒发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说明:在文章的末尾总会有些点出全文中心的内容,阅读时也要引起注意,这也是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方法之一。)5、试找一下,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故都的秋?解析:作者从秋色、秋形、秋声和秋味这四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的展开描写。且都是些平凡的景物,从景物上,又可概括为“色、形、声、味、实”这五种景况。板书: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枣子颗儿淡绿微黄”形-“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声-“秋蝉的嘶叫”、“驯鸽的飞声”味-“这念错的歧韵”实-“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庭院观秋(文中第3段)秋槐落蕊(文中第4段)蝉声衰鸣 (文中第5段)秋雨话凉(文中第6-10段)北国秋果 (文中第11段)组织:在课文中找出这些段落,分别讲解。最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加上老师共为五组,分别齐声朗诵文中描写这五种景况的段落。(说明:散文要通过朗诵才能加深理解,同时也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6、讨论: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试从多方面来分析。解析:作者所写的秋景,无论哪一幅都是围绕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来写的,如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透了的时候。可见,这便是散文大家的高明之所在“形散神聚”。 加深: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板书: “形散神聚” 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 作家人个气质的抑郁善感;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 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说明:此题旨在让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二、 课后作业试写一篇短文,以自己故乡的秋景为内容,可仿课文,也可另辟新径。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有得有失,得处在于学生的积极性较好,不像一潭死水的课堂,各环节由浅入深,一步步导入,学生也较易接受;失处在于时间的把握上有所缺陷,导致多了几分钟的“拖堂”。这是由于各环节的加深、延伸,课堂的时间掌握上还欠成熟,是我个人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文中还有很多可讲的地方都略去,比如与南国之秋的对比和其中的一段议论等,这些都不是文中最美最值得讲的,可由学生自己去领悟,变着法的从各方面去讲这篇文章的好并不是什么好事,会造成学生的定向思维,难道不从这些方面去写北国之秋就一定不好了吗?还是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较好。 圣陶说过“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 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鸭舌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版商服用房买卖合同含售后服务保障与纠纷解决机制
- 2025版社交媒体平台内容营销合作合同
- 2025版高速公路沿线积雪清理及交通安全保障合同
- 2025版家居装修材料区域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大型企业集团并购重组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维修厂维修车间技术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密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典当担保与创业投资合同
- 2025年定制化吊顶安装与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钢材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 乙二醇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工艺、性能优化与应用前景探究
- 《爱的五种能力》
- 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课件
-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 2025至2030中国管道运输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DB32∕T 4981-2024 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规范
- 术后谵妄护理查房
- 绿地香港招标管理制度
- 中国PCBA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