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舟记教学实录师(出示桃核):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生:桃核。师:通常,我们吃桃时都会扔掉桃核,但是有位艺术家却能让桃核变废为宝。这位艺术家用桃核做了什么呢?这位艺术家又是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明朝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寻找答案。(生打开课本。)师:下面,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课文的情况。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老师想看看大家的朗读有没有进步。(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的朗读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同学们今天的朗读进步最明显的是对节奏的把握更准确了,舒缓的节奏让我感受到了文言文特有的韵味。下面,我们看昨天留下的练习题。(屏显练习题。)师:第一小题包含三组字词,我们分别请三位同学来说。生:第一组的第一个“为”是“雕刻”的意思。师:你从哪里找到答案的?生:课下注释。生:第二个“为”是“是”的意思,也是从课下注释找到答案的。生:第二组的“可”分别是“大约”和“可以”的意思。师:很好,回答得又准确又清楚。生:第三组,第一个“端”指“右端”,第二个“端”指“端正”。师:三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观察一下这三组词,它们都是同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叫什么?生:一词多义。师:我们来看下一组字词。生:加点的“冠”字,应解释为“戴着帽子”,是名词用作动词。师:不仅能解释,还能说清用法,真棒!生:加点的“髻”字,应该也不是名词,我觉得意思应该是“梳着发髻”。师:这位同学很会猜读。这两个加点的字都改变了它们原本的词性,这种现象叫生:词类活用。师:我们班同学的文言文功底很不错。通过这两个练习,我们同学应学会一种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分类法。下面,请三个同学翻译一下这三个句子。(屏显句子,学生翻译。)师:昨天的课后作业还要求同学们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方面,同学们有没有疑问?如有,请举手。(生无人举手。)师:同学们不举手,那说明你们都读懂了!那我就考考大家。请再次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屏显。)(1)课文介绍的这件工艺品是()。(2)制作者名叫()。(3)这件工艺品主要表现了()和()、()这几个人一起在()游玩。生:课文介绍的这件工艺品是核舟。生:第二个空应该填魏学洢。生:不对。应该填王叔远。师:有争议了,同学们仔细读读题。生:应该填王叔远,因为题目问的是核舟的制作者,魏学洢是文章的作者。生:接下来的三个空应分别填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生:他们是在赤壁游玩。师:通过完成这三道填空题,我们简单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同学们只读懂了这篇课文的四分之一。(生露出疑惑的表情。)师:为什么说大家只读懂了课文的四分之一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同学们先齐读一遍课文第1自然段,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屏显问题。生齐读第1自然段,读完后沉默。)师:看来大家有点迷茫。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先看这篇课文的出处。生:课文选自涨潮编的虞初新志。师: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也选自虞初新志呢?生:口技。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哪个字呢?生:“善”。师:对。口技中的“善”就出现在第一句话里。同样选自虞初新志的核舟记会不会和口技类似呢?核舟记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生:“奇巧”。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生:同意。师:很好。大家都很聪明。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要学会一种思维方法联系的思维方法。学习时前后勾连,思维就会得到拓宽,知识就会容易掌握。那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核舟的“奇巧”的呢?(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师:课文是我们学习的宝库。大家有新发现吗?(生摇头。)师(笑):遇到“拦路虎”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思考。这样,我们先解决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并用原文回答。核舟多大?这表明核舟的雕刻材料有什么特点?生:写核舟大小的句子在第2自然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师板书“雕刻材料小”。)师:下一个问题,文中第几自然段的哪句话粗略地统计了核舟上雕刻的内容?生:课文第6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师:好。现在,我们根据这个句子做做加法,看看核舟上一共刻了多少东西。(生计算。)生:一共53样东西。师:现在,请大家完成这个填空。(屏显。)统计结果表明核舟上雕刻的内容()。生:多。(师板书“雕刻的内容多”。)师:雕刻核舟的桃核是如此之小,王叔远刻出的内容竟是如此之多。作者首先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现了核舟的“奇巧”?生:对比,衬托。师: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我们找到了表现作者“奇巧”的第一个方法。但是,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仅表现了核舟的“奇”。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核舟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位同学对课文第3、4自然段的缩写。(屏显。)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师朗读缩写片段。)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的缩写虽然文意很通顺,但写出核舟的“奇巧”了吗?为什么?(生摇头。)师:有同学认为缩写没有表现出核舟的“奇巧”,还有一部分同学仍在思考。现在,请大家在原文中勾画出这位同学缩写时去掉的内容。(生勾画。)师:这位同学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人物?生:第3自然段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写苏东坡和鲁直。生:第3自然段还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佛印。生:第4自然段主要用动作描写来写两个童子。师:大家找得又快又好。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呢?生:这些描写都很生动。比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系很亲密。师:他读得很细致,还有其他同学要发表意见吗?生:“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一句里的外貌描写,让我觉得佛印很潇洒。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精彩分析,我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生动程度。那边还有一位同学举手,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意见。生:我认为作者的描写不仅生动而且还很细致。师:你给大家说说理由。生:我找到的是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写得细。生:我找的和他找的不同,我找的是第4自然段。“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本身已经很小,作者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师:联系核舟的“奇巧”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抓住细微之处来写人物呢?这说明核舟的雕刻技巧有什么特点?生:作者只有这样细致地描写,才能表现雕刻者技艺的精湛。生:作者只有将核舟写得如此细致,才能表现核舟雕刻得很“奇巧”。生:作者这样细致地描写,是要表现核舟“奇巧”的雕刻技艺。师:同学们分析得多好呀!(师板书“雕刻技艺巧”。)师:这就是说,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核舟的“奇巧”呢?生:细节描写。师:对大家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手法,叫细描。它很像我们学习过的白描手法,只不过白描是写意地勾勒,细描是工笔地刻画。除了今天学到的核舟外,大家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很有名的工艺品呢?生:我知道一种微雕艺术,是在米上刻字,刻下的文字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特别神奇。生: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唐三彩,经历千年历史之淘洗,现在它还能绽放艺术的光彩,这让身为中国人的我特别骄傲。生:精巧的工艺我们身边就有,甲秀楼那古香古色的身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信息咨询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巷道掘进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运出行预测分析报告
- 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课件
- 屋面拆除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小麦春季管理课件
- 知识产权担保借款协议
- 专业物流公司特种车辆驾驶员合同样本
- 出租车车辆二手交易平台服务合同
- 上海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合同
- 光传输习题库(附答案)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课件】《音乐家聂耳》课件
- 大型活动火灾应急预案
- 金属热处理工(高级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12S101矩形给水箱国家标准图集
- 统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 体表肿物护理常规
- 3.1做有梦想的少年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新版)资金分析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资料-下(多选、判断题)
-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