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盱眙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关于盱眙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关于盱眙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关于盱眙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4页
关于盱眙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马坝镇人大 王振勤 盱眙,别称都梁,自秦置县,已逾2000多年的历史,古来人文荟萃。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以“人间仙境若蓬瀛”盛赞盱眙的淮山胜境。饱经沧桑的明祖陵神道石刻像鬼斧神工,蔚为壮观,异常珍贵。出土于马湖的战国陈璋圆壶系无价国宝和海内孤品。形胜之地的清奇之气孕育了一代帝王朱元璋,盱眙遂以帝里享誉于世。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给这块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奇山秀水,独具特色,是江苏省独有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特别是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把盱眙建成苏北旅游第一县,打造苏北旅游王牌,创建中国旅游强县。重点围绕实施旅游开发“4321”工程,即力争建成4个国家AAAA级景区、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实施水下泗州城和甘泉山2个投资十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兴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的战略举措的实施,呈现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现状 我县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明显,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盱眙独特的自然景观。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风景区2处,县内主要景点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秦汉东阳城遗址、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管鲍分金亭新四军军部旧址、铁山寺森林公园等,点线相连,自成风格。苏东坡等古代名士在盱眙留下的珍贵手迹和不朽诗篇更是中华历史宝贵遗产。 二、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我县以人文资源为品牌的旅游资源,在苏北乃至江苏具有唯一性,其品位、品级都是堪称一流。第一山原名南山,因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米芾作第一山怀古诗、书“第一山”碑而得名。第一山左拥翠屏峰,右揽风坡岭,背依清风山,面临长淮河,风光独妙。山上古木葱茏,胜迹众多,风景秀丽。宋代以来,雅士云集,吟咏勒石,弥足珍贵。明吴承恩西游记中对其有生动描绘、留有“第一山怀古”、“玻璃亭浸月”、“杏花园春昼”、“会景阁陈迹”、“瑞岩观清晓”“八仙台招隐”等古景观。现有谁山堂、翠屏堂、春昼堂、玻璃泉亭、明伦堂、磨崖石刻保护廊等。“阅尽江淮平里地,且看东南第一山”,登临游赏,思古叹今,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特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祖陵为明代第一陵,位于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距我县城西北8公里。是朱元璋高祖玄皇帝、曾祖恒皇帝、祖父裕皇帝三代衣冠冢,也是其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明祖陵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年),历时28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基本建成。再加上以后改建、翻建,加防水堤等,一直持续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前后计历次213年。陵墓外罗城周长“9里30步”,与泗洲城等长;中间为砖城,周长“4里10步”;里面为砖砌皇城。诸多的殿、庑、房、库、亭、桥等交错其间,陵区松柏万株。21对石象生,比明孝陵、十三陵高大,工艺精美,形态生动,神态逼真,是明朝石刻里的绝品。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与泗洲城同时被洪水淹没。历时300年,1976年开始修复出水。生态资源独特,号称苏北“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暨铁山寺森林公园,位于苏皖交界处,距盱眙县城45公里,是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21平方公里的无比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极其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这里繁衍生息着40多种动物,170多种鸟类,280多种高等植物,800多种中草药。其中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区域内山、林、泉、湖、石、洞,自然造化,佳景天成。铁山寺度假村集休闲、度假、美食、保健于一体。建于宋代毁于战火的铁山寺已经修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基地落户园中。铁山寺森林公园是生态观光、天文科普、山珍美食、保健度假的绝佳去处。(二)区位优势。我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宁淮、宁宿徐两条高速公路穿越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到南京只需45分钟,已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圈,距省内其他大中城市路程都在2小时左右,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枢纽。投资1.6亿元的铁山寺旅游公路建成并通车,从旧铺高速公路出口到铁山寺景区仅需13分钟,提高了盱眙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交通区位优势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三)市场优势。近几年来,我县在拓展旅游市场方面依靠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依靠旅游宣传和促销,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县委蔡书记、县政府李长带头“炒龙虾,卖山水”,强势推介盱眙旅游,连续八届龙虾节的成功举办,特别是第八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的“四国联动,六地联办,八项创新”,形成了节庆带动旅游发展的浓烈氛围。2008年,共接待游客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亿元。同时我县的国际游客也有明显增长。这都充分说明我县旅游资源对国内外尤其是南方发达省市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四)信心优势。我县无论是县委、县政府还是全县广大群众都表现出一种发展旅游业的迫切愿望和发展旅游业的坚定信心。尤其近两三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旅游业摆在全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首,不断加大培育、开发力度,着力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发展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联合开发打造旅游产品的相关优惠政策,吸此了一批投资商来我县投资发展旅游业。08年我县游产业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提前建成苏北旅游第一县。明祖陵创建4A通过验收、泗州君悦饭店开业,极大提升了该县旅游的知名度和服务接待能力。各乡镇及当地群众更具有发展旅游、拓宽人流、物流、信息流,以感受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增加收入的迫切愿望,政府的决心,相关部门的信心和群众的热心,已成为发展旅游产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定位 (一)发展目标:我县旅游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开拓旅游市场的理念,以资源为基础,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旅游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培育发展疆内外旅游。要充分利用现有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实施特色旅游战略、精品名牌战略,区域合作战略和优化升级战略,树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观念。培育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度,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努力实现旅游产业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升位,向第三产业支柱行业升级,最终达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市场定位: 一是要在对我县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县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国内旅游目标市场定位:一级市场我县及淮安境内市场;二级市场南京及苏南市场;三级市场江苏以外市场。国际旅游目标市场定位:一级市场日本、香港、澳门、台湾市场;二级市场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市场;三级市场西欧、北美国家市场。 二是根据我县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定全县旅游产业定位:近期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远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县旅游城市定位:近期中国旅游强县;远期中国“休闲之都”。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一)科学规划、多元投资,积极做好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对全县旅游资源整体和局部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要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确保合理利用、保护好现有旅游资源。目前,要在已完成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规划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来抓,全力打造核心龙头景区,提升铁山寺和明祖陵档次,启动第一山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的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逐步实现精品景区连线、成片、互动。 (二)加速开发品牌资源。古泗州城遗址是盱眙独具特色的品牌资源,也是当今国内唯一的名牌资源,堪与意大利的庞贝城相媲美,一旦开发出来,必将成为盱眙旅游的龙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轰动效应。近年来,我县已将古泗州城地(水)下状况摸清,并邀请了专家编制了“古泗州城保护利用可行性报告”。建议成立开发管理机构问题(即成立管委会),能把这项品牌资源尽快开发好、利用好,以期带动盱眙乃至苏北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招商引资,组建龙头企业。依托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引进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组建一批能够实质性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龙头企业,对甘泉山温泉度假中心项目、古泗州城遗址公园项目、进行综合开发。以龙头企业带动旅游商品、特色饮食业、民俗歌舞娱乐业、旅游宾馆建设等旅游项目系列开发。 (四)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把“农家乐”作为全县农业旅游的一个拳头产品来抓。推进玉皇山农业旅游示范点项目建设,重点突出民俗饮食文化和民俗歌舞文化特色,突出田园绿色生态特色,扶持发展一批各具特色、吸引力强、服务水平较高的“农家乐”旅游点,带动全县农业旅游向高层次发展,使农业旅游成为我县的特色旅游品牌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五)加强区域协作,逐步形成江苏省内旅游合作圈。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市及省内各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以盱眙县为必经之地的四个省内及国内旅游合作圈。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与楚州“周恩来故居”、“周恩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