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考试重点 10 pages.docx_第1页
耳鼻咽喉 考试重点 10 pages.docx_第2页
耳鼻咽喉 考试重点 10 pages.docx_第3页
耳鼻咽喉 考试重点 10 pages.docx_第4页
耳鼻咽喉 考试重点 10 pages.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科学】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一、外鼻:*危险三角:临床上将鼻根到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因为该区域内面部静脉无 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二、鼻腔: (1)固有鼻腔:(有鼻毛,富含皮脂腺) 前界:鼻内孔、后界: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构成。 *鼻腔内侧鼻支架: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 1.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1.5cm,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 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 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2.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 气化和中鼻甲反向弯曲。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 鼻道。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 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鼻腔粘膜: 嗅区粘膜:占鼻粘膜1/3,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区粘膜 (3)鼻腔血管: 颈内动脉系统的分支眼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上颌动脉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 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的最常见部位。 易出血区:颈内、颈外A、V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静脉血管网分别成为利特尔动 脉从和克氏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性,故笼统称为 “易出血区”。 老年人: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鼻部出血的主要来源。 (4)鼻腔神经: 1.嗅神经 2.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 3.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三、鼻窦:4对 *分组:前组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窦口分别于上鼻道、蝶筛隐窝。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生理性鼻甲周期(鼻周期):正常人的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 要受双侧下鼻甲的充血状态影响,约间隔27个小时出现一个周期。假复层柱状上皮:250300根纤毛/cell,挥动速率:1000次/min、速率:5mm/min。*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 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 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 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发,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 异物或刺激物。*呼吸生理功能具体表现: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嗅觉生理功能具体表现:? 第五章第一节 鼻骨骨折 一、鼻骨骨折 鼻额筛框复合体骨折 鼻骨骨折应在伤后23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不宜超过10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错位骨折复位时,应注意进入鼻腔的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二、鼻窦骨折 额窦骨折:与鼻额筛框复合体骨折同时存在。 筛窦骨折:易伴发脑脊液漏。第七章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小儿咽鼓管较水平,故易致急性 中耳炎。并发症有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鼻前庭炎。本病尤其需 要与流感、小儿鼻白喉相鉴别。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鼻内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症状&体征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闭塞性鼻音无有耳鸣、耳闭塞感无有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粘膜肥厚、暗红、表面不平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碱的反应明显反应小或无治疗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主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第八章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 胀为主要特点。 1.病理机制:I型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鼻痒、陈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改变。 3.分型:常年性/季节性、间歇性(每周小于4天或病程小于4周)/持续性、轻度/中重度。 4.诊断:变应原点刺、体外试验、IgE测定、鼻粘膜激发试验、鼻内镜、前鼻镜。 5.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鼻甲肥大、过敏性咽喉炎。 6.治疗原则:避免与过敏原接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治疗。第十章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 头痛等。 类型:C形、S形、棘、嵴、粘膜肥厚 临床表现:与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继发鼻窦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第十一章*鼻出血 青少年多见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动脉丛、克氏静脉丛) 中、老年人多见于鼻腔后段(吴氏鼻-鼻咽静脉丛、鼻中隔后部动脉)1局部因素: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2全身因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 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3处理方法: (1) 一般处理 (2)局部方法: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min,同时用冷水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 较剧烈可用浸以1%麻黄碱滴鼻液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入鼻腔。 a.一般处理:镇静、心理、冷敷 b.药物治疗:止血 c.物理止血:激光、冷冻 d.化学止血:烧灼 r.捏鼻止血法 f.填塞法: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g.手术:筛前、颈外、颌内、蝶腭A结扎 h.介入:血管栓塞 i.病因治疗 j.全身治疗:低血容量、休克:补充血容量 第十三章鼻窦炎: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 解剖学特点: 1.窦口小,鼻道狭窄而弯曲,易于阻塞引起鼻通气引流障碍; 2.鼻窦粘膜及鼻腔粘膜相延续,鼻腔内炎症常累及鼻窦; 3.各窦口彼此比邻,一窦发病可累及其他。前组筛窦炎是累及额窦和上颌窦的主因。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鼻塞、流嚏;次要症状:嗅觉改变、头痛、面部胀满感第一节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12周) *分类:伴鼻息肉、不伴鼻息肉。【耳科】第一章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一、外耳: 耳廓:耳廓后沟为耳科手术的重要标志。 外耳道:检查:成人:将耳廓向后上提起、儿童:向后下牵拉。二、中耳: 构成: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一)鼓室: 外壁:骨及膜部(鼓膜)构成。 光锥:用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当鼓膜内陷是时光锥可以变形或消 失。婴儿期由于鼓膜倾斜明显,无光锥可见。 鼓膜四个象限: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鼓膜脐做一与其垂直相交的斜横线, 将鼓膜分成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象限。 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镫骨。杠杆作用。 (二)咽鼓管: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的交界处,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 张肌相隔,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成人咽鼓管鼓室口约高于咽22.5mm,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较短,近成人的一般,且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 部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 生理功能: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2.引流作用 3.防声作用 4.防止逆行感染的功能 (三)鼓窦 (四)乳突: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三、内耳:又称迷路,组织学上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称内淋巴系统。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 Corti器:是为耳蜗内膜蜗管下壁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第二节 面神经第四节 听觉生理 功能:听觉、平衡 人耳可听频率:2020000Hz,10003000Hz最敏感。 声音传至内耳途径: 1.通过鼓膜、听骨链传入(空气传导) 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淋巴。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2.通过颅骨传导(骨传导)第五节 平衡生理 半规管: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球囊斑:感受头在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内收和外展肌的张力。 椭圆囊斑:感受头在矢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伸肌和屈肌的张力。第五章 鼓膜外伤 治疗:1.清除异物,乙醇消毒,棉球堵塞; 2.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 3.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第七章 一、分泌性中耳炎 特征:传导性聋、鼓室积液。 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鉴别诊断:鼻咽部肿瘤;鼓室积液需与脑脊液耳漏鉴别;蓝鼓膜者需与胆固醇肉芽肿、 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 症状: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全身症状 体征:耳镜检查:鼓膜松弛部充血,放射状扩张血管,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鼓膜 穿孔。 耳部触诊:乳突部轻微压痛。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趋正常。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特点:反覆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 分型:单纯型、肉芽骨疡型、胆脂瘤型 各型特点:p.330332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鉴别要点(P332表格)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耳流脓间歇性持续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分泌物性质黏液或黏液脓性,无臭脓性,间带血丝,臭脓性,含豆渣样物,臭听力轻度传导性聋较重传导性聋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晚期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光滑,轻度水肿紧张部大穿孔或松弛部边缘性穿孔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影像学表现无骨质破坏中耳软组织影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并发症无颅内、外并发症颅内、外并发症治疗原则局部用药;鼓室探查术局部用药或肉芽、息肉切除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第八章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颅内:硬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乙状沟血栓性静脉炎。 颅外: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化脓性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第十章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 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不伴头痛,无意识障碍。前庭功能检查时,减压外耳道可能诱发眩晕与眼球震颤,称安纳贝尔征。 如以强声刺激诱发眩晕与眼震,称图利奥现象。诊断依据: 1.反覆发作的旋转性眩晕,20min致数小时。 2.至少一次纯音侧听为感音性神经性聋 3.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 4.耳胀满感 5.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疾病。 第十一章耳聋分类: 传导性聋:声波传导径路即外耳、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 感音神经性聋:因声波分析径路即内耳、听神经及听中枢病变所引起的听力障碍。 两者兼有称混合性聋。第十二章 周围性面瘫 临床表现: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 向健侧歪斜,讲话、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 与中央性面瘫的比较:【咽科学】*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治疗原则【咽科学】第一章第一节 咽的应用解剖学一、咽的分部 咽的分界:以软腭游离缘及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顶后壁有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左右两侧有咽鼓 管咽口及咽隐窝。(鼻咽在吞咽时关闭) 口咽:介于软腭与会厌的上缘平面之间。(咽峽)(腭扁桃体) 喉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喉口两侧各有个较深的窝称梨状窝。二、喉壁的构造 (一)咽壁分层:由内到外4层,粘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 (二)筋膜间隙:有利于口咽在吞咽时的运动,协调头颈部自由运动,同时为病变的扩展提供 途径。 (1)咽后隙:在中线处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肿瘤扩散屏障) (2)咽旁隙:咽旁隙以茎突及其附着肌为界分为前后隙。 1.前隙:较小,内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 2.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 交感干等通过(第9-12对脑神经)。 咽旁隙向前下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内后:咽后隙。向外:咬肌间隙。三、咽的淋巴组织 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作咽淋巴环。 内环: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 舌扁桃体。 外环: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一)腺样体:即咽扁桃体,中央隐窝下可见胚胎期残余凹陷咽囊。出生后即存在,6、7岁 最为显著(生理性肥大),10岁后逐渐退化萎缩。 (二)腭扁桃体:血供丰富,5支动脉均来自颈外动脉:腭降动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 支(主要血供来源)、咽升动脉扁桃体支,舌背动脉。 扁桃体隐窝:粘膜上皮凹陷群,上连半月襞,下接三角襞。第二节 咽的生理学咽生理功能:呼吸、言语、吞咽、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免疫。第四章 第一节 急性咽炎 病因: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引起。 病理:咽粘膜充血,血管扩张及浆液性渗出,粘膜肿胀。甚者淋巴滤泡肿大,有黄白色点 状渗出物。第二节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病程长,病情顽固,难治愈。 病理分型:慢性单纯性、肥厚性、萎缩性与干燥性咽炎。 鉴别诊断:需要特别警惕早期恶性肿瘤。第五章第一节 急性扁桃体炎 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其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 菌及腺病毒均可引起本病。 病理分型: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 3.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后两者合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首选青霉素。 检查可见:弥漫性充血,黄白色脓点,豆腐渣样渗出物。 并发症:局部:扁桃体周脓种、急性中耳炎、鼻窦炎。 全身:心肌炎、急性肾炎。第二节 慢性扁桃体炎 分型: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诊断: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是本病主要的诊断依据。 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压舌腭弓时黄、白色干酪样点状溢出物,扁桃体多已缩小。第三节 扁桃体切除术(一)适应证 1.慢性扁桃体炎反覆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慢性扁桃体炎以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二)禁忌证 1.急性炎症 2.造血系统疾病 3.严重全身性疾病 4.经期、经期前、妊娠期 5.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三)手术方法: 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低温等离子温控射频消融术 第六章 腺样体疾病第二节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症状者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肥大,即除开生理性肥大。【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1)耳部:咽鼓管咽口受阻,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减退、耳鸣,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2)鼻部:并发鼻炎、鼻窦炎,鼻塞、流鼻涕。闭塞性鼻音,鼾声。 (3)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 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 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2.全身症状 【治疗】 1.一般治疗 2.手术治疗:常与扁桃体切除术一同并行。第七章第一节 扁桃体周围脓肿 需要与第三磨牙冠周炎症相鉴别,后者可波及舌腭弓,而扁桃体及悬雍垂一般不波及。第九章 咽肿瘤第一节 鼻咽血管纤维瘤 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概括其特点),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诊断时,因肿瘤极易出血,故活检应该列为禁忌。第二节 鼻咽癌 病因:遗传:家族聚集性明显;EB病毒;环境因素:高镍;饮食:黄曲毒素。 病理:多发于鼻咽部隐窝及顶后壁,98%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早期可见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瘤体增大可导致鼻塞。 2.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因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 听力下降。 3.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 4.脑神经症状:复视、软腭征、反呛、声音嘶哑、伸舌偏斜。 5.远处转移:常见有骨、肺、肝。 诊断:活检,必要时可多次反复活检以免遗漏。 治疗:首选治疗放疗,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以防止远处转移。咽异物易存留在:扁桃体窝内、舌根、会厌谷、梨状窝等处。鼻咽部异物少见。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喉科学】第一节 喉的应用解剖生理学喉主要功能:呼吸、发声、保护下呼吸道、屏气一、喉软骨 单块: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成对:勺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1.甲状软骨:喉部最大的软骨。 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中为一V形凹陷,称为 2.环状软骨:是喉气管中唯一一块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的通气十分重要。 3.会厌软骨:构成会厌,吞咽时会厌盖住喉入口,防止食物进入喉腔。二、喉韧带与膜 1.甲状舌骨膜:喉上神经内支与喉上动脉、喉上静脉从甲状舌骨膜的两侧穿进喉内。 2.环甲膜:是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央部分增厚,称为环甲 中韧带。三、喉肌 喉内肌按功能分为5组: 1.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 2.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杓肌 3.声带紧张肌:环甲肌 4.声带松弛肌:甲杓肌 5.使会厌活动的肌: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四、喉腔 1.Reinke间隙:声带粘膜下固有层的浅层,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过度发声或喉炎时 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2.以声带为界可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3.声门裂:上呼吸道最狭小处,两侧声带外展时声门区出现的等腰三角形裂隙。五、喉的神经 喉上神经:司运动。 喉返神经;司感觉(肺部病变易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因为淋巴压迫浸润)。六、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1.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稀松,炎症时易发生肿胀。尤其是声门区特别窄小,所以发生急性 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2.小儿喉的位置较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降至第5颈椎。 3.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明显。第二节 喉的生理 呼吸、发声、保护下呼吸道、屏气功能。第六章第一节 急性会厌炎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窒息死亡。 病理分型:急性卡他性、急性水肿型、急性溃疡型。 局部症状:多数患者有剧烈的咽喉痛,吞咽时加重,严重时连唾液也难以咽下。讲话语音含 糊不清。会厌高度肿胀时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患者虽有上述局部 症状,但声带多半未受累,故很少有声音嘶哑。第二节 急性喉炎声音嘶哑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喉的炎性疾病治疗:足量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 对症手术气管切开。声带小结:又称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第九章 喉肿瘤 癌前期病变:喉角化症、喉白斑、声带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成人型慢性肥厚型喉炎、成人 型喉乳头状瘤。 病因: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 病理: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占喉癌的93-99%,与鼻咽癌完全相反,原位癌为局限于上皮层 发生的癌,基底膜完整,是最早期的喉癌。 喉癌中以声带癌居多一般分化较好,声门上癌次之,预后差,声门下癌极少见。 临床表现: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声门旁型部位会厌、室带、喉室声带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广泛近润声门旁间隙轻时常无显著症状声嘶(渐进)无显著症状无症状重时疼痛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加重。阻塞声门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声嘶(声带固定)转移颈深上组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不易转移气管前或气管旁淋巴结声门旁间隙、甲状软骨补充:声门旁型:也称贯声门癌或跨声门癌,是指原发于喉室的癌肿,跨越声门上区和声门区, 以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为特点,癌在黏膜下浸润发展。 手术治疗原则:彻底切除癌肿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者重建喉的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