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doc.doc_第1页
22.五柳先生传doc.doc_第2页
22.五柳先生传doc.doc_第3页
22.五柳先生传doc.doc_第4页
22.五柳先生传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五柳先生传【教学思路】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过程和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步骤】【课前延伸】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字注音: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箪(dan) 汲(ji) 俦(chou)觞(shang)2.考考你(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2听读体会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3齐读感悟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4.理解内容(翻译)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竟不 (20)吝情:舍不得 (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22)萧然:空寂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破 (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 (27)如:的样子 (28)终:结束 (29)戚戚:忧愁的样子 (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1)兹: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类 (34)衔觞:喝酒觞,酒杯 (35)以:来 (36)乐:使快乐 (37)志:心意,志向(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二、合作探究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 晏如也爱好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精讲点拨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1) “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 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3、课文总结: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师总结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教师)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四、巩固检测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课后提升】布置作业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积累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满座寂然,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