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最新).doc_第1页
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最新).doc_第2页
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最新).doc_第3页
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最新).doc_第4页
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最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2302S工作面缩面撤架方案一、工程概况为提高资源回收和巷道利用率,2302S工作面上平巷掘进过2301S切眼后,拐弯41掘通小煤柱与2301S下平巷贯通,工作面倾斜由原来260m增长至270m,形成2302S工作面。截止到12月19日工作面现已推采477m,距工作面缩面撤架位置剩余183m,预计2013年1月25日推采至缩面撤架位置,需要对工作面进行缩面撤架;共计撤除5个过渡支架即153-157#支架。缩面撤架位置大样图如图1所示。图1 2302S上平巷缩面位置大样图二、缩面撤架方案选择为减少缩面撤架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尽量缩短缩面撤架的影响时间,结合158#支架撤除经验,采用分三次进行缩面撤架,即第一、二次每次缩面撤架2个支架,第三次缩面撤架1个支架的方式进行。2.1 缩面撤架顺序缩面撤架按照以下顺序逐次完成:缩短后部运输机缩短前部运输机撤除过渡支架支设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打木垛支护。2.2 缩面撤架位置第一次缩面位置:工作面157#支架前方煤壁被割透,对应的前部运输机同时露出后,开始第一次缩面(推过里侧拐点3.5m)。第二次缩面位置:工作面155#支架前方煤壁被割透,工作面推过拐点9.3m。(第一次撤架后割8刀)第三次缩面位置:工作面153#支架前方煤壁被割透,工作面推过拐点14.5m。(第三次撤架后割7刀)图2 第一次撤架位置图3 第二次撤架位置图4 第三次撤架位置2.3 缩短前后部运输机工作面推过拐点3.5m、9.3m、14.5m时掐后部运输机溜槽,缩短后部运输机;掐前部运输机溜槽,缩短前部运输机,依次缩短共缩五节溜槽。2.3.1 缩后部运输机缩后部运输机时,将后溜尾第4、5节溜槽断开,随工作面推采,依次掐开缩后部运输机;第一次掐开缩短两节溜槽;第二次掐开缩短两节溜槽;第三次掐开缩短一节溜槽。2.3.2 缩前部运输机撤除前部运输机时,将前部运输机从第10、11节(从上向下数,溜尾偏转槽六节)溜槽掐开,随工作面推采,依次掐开缩前部运输机;第一次掐开缩短两节溜槽;第二次掐开缩短两节溜槽;第三次掐开缩短一节溜槽。2.4 撤除支架方案2.4.1 撤架工艺前后部运输机缩短完成后,开始撤除过渡架,撤除过渡支架的顺序为:从157#支架开始依次向下撤除支架。每次撤除2个支架,撤架工艺为如下:(1) 首先将157#支架撤出后,在工字钢梁下及时补打单体支柱进行支护。(2) 借助155#支架采用“自牵自”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辅助调整方向撤出156#支架。依次类推,前两次每次撤出2个支架,最后一次撤除1个支架。2.4.2 支架外出运动轨迹及支架调向方法根据过渡支架运动轨迹,撤架时上平巷超前支架架间距调整到净宽为2.4m ,能满足支架外出及调架空间要求。工作面每个支架外出运动轨迹及过渡支架到超前支架的安全间隙分别如图一图14-18所示。过渡支架调架及外移时,采用链条,加工专门连接鱼口,固定在超前支架推移油缸支架“自牵自”方式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调架,使用单体液压支柱调架时必须远距离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安全。2.5撤架及缩溜工期安排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预计到2013年1月25日,推至缩面位置,根据缩面撤架速度,撤除进度安排如下:表1 撤架工期安排撤架工期安排支架工序时间157、156缩后溜1月25日早班缩前溜1月25日中班撤架1月26日夜班、早班两个小班支木垛1月26日中班155、154缩后溜1月28日早班缩前溜1月28日中班撤架1月29日夜班、早班两个小班支木垛1月29日中班153缩后溜1月30日中班缩前溜1月31日夜班撤架1月31日早班2.6缩面撤架时支护方案2.6.1 上端头加强支护(1) 第一次撤架前工作面距撤架位置18m时,对上端头154-157#支架进行铺双层菱形网加强支护,防止撤架过程中漏顶串矸。 (2) 第二次撤架前工作面距撤架位置18m时,对上端头151-157#支架进行铺双层菱形网加强支护,防止撤架过程中漏顶串矸。 (3)第一次撤架前,工作面距撤架位置6m时,在155#架至157#架沿倾斜方向敷设11#工字钢梁加强支护,工字钢长度4.5m,交错布置,排距1000mm,间距不超过300mm,错距1800mm。穿工字钢支护示意图如图5所示。(4)第二次撤架前,工作面距撤架位置6m时,在153#架至157#架沿倾斜方向敷设11#工字钢梁加强支护,工字钢长度4.5m,交错布置,排距1000mm,间距不超过300mm,错距1800mm。穿工字钢支护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5 第一次撤架穿顶支护图图6 第二次撤架穿顶支护图2.6.2 撤架后支护方案1、撤架时采用单体支柱配合工字钢进行支护。2、随157#支架逐步外移,在157#架后将工字钢梁下打设单体支柱进行支护,防止空顶。3、157#支架撤出后,根据156#支架的运动轨迹,在轨迹线外支设木垛,替换单体支柱,依次类推撤除155#、154#、153#支架。撤架支护图如附图二:图19-23所示。三、缩面撤架开帮位置的确定3.1外移超前支架开帮位置的确定当工作面推采至600m时,锚固架到达拐弯位置,随工作面推采,逐步前移超前支架及锚固架。因超前支架顶梁长度9.3m,拐弯时空间不足,需要对拐弯处进行抹角开帮。根据超前支架外移、过渡支架外出运行轨迹及超前支架需要对巷道拐弯段进行支护的原则,确定巷道拐弯处开帮位置如图8所示,超前支架运动轨迹如图7所示图7 超前架行走轨迹图图8 超前支架外移开帮示意图3.2过渡支架外出时开帮位置的确定为保证工作面每次缩面撤架时每次缩2个过渡支架,便于撤除支架有足够的空间调架,需要提前对156#支架及154#支架前方三角煤柱进行开帮,开帮位置如图9、10所示。(1) 156#支架位置处三角煤进行开帮(如图9所示),当157#支架到达原巷道拐弯位置时,形成撤除通道开始按顺序撤除157#、156#支架。 (2) 154#支架位置处三角煤进行开帮(如图10所示),当155#支架处割透煤壁时,形成撤除通道开始按顺序撤除155#、154#支架。图9 第一次撤架开帮位置图图10 第二次撤架位置开帮图3.3 开帮支护1、随着开帮深度的增加,必须及时进行正规支护(永久支护),永久支护:顶板采用“锚带网+锚索”支护、帮部采用“锚带网”支护。其中,顶板使用材质为KMG500、规格为222200mm左旋高强锚杆,尾部螺纹长度不小于180mm,配规格为40001407mm的M型钢带压钢筋网支护;2、帮部支护均采用222500mm全螺纹等强锚杆,采用规格为19001407mm M型钢带和11001407mm M型钢带压钢筋网进行支护。3、顶板及帮部均采用配套的M型托盘,顶板两肩窝及两底角采用调角托盘,帮部中间采用小眼托盘。4、顶板及帮部铺设金属网,网规格为20001000mm,均采用6mm钢筋焊接,网格100100mm,两网搭接长度100mm,联网时每200mm用8#铁丝扭接一次。5、锚杆间排距:顶板采用8501000mm,帮部采用8001000mm,其中顶板首排锚杆距离原巷道支护不得大于500mm。6、锚固方式:顶板每根锚杆使用一支MSCK2835与一支MSM2350型树脂锚固剂进行加长锚固,帮部每根锚杆配二支MSZ2850型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7、锚索支护:补打1根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沿开帮三角区顶板中间位置打设,所打锚索均采用228300mm的鸟巢式锚索,每根锚索采用3支MSZ2350型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四、缩面撤架段的巷道加强支护4.1 缩面撤架段加强支护方式2302S缩面撤架段巷道采用“锚带网+锚索梁”联合支护方式,此段顶板破碎,为保证巷道在缩面期间有足够的使用断面,对缩面撤架段巷道补打“锚索+桁梁+道尔锚索”进行加强支护。缩面撤架巷道支护图如图11所示。图11 缩面撤架段加强支护图4.2 加强支护参数(1) 道尔锚索使用3510300mm左旋钢绞线高强预应力道尔锚索,锚索间距为4000mm,每根锚索使用3支MSZ2350型树脂锚固剂加长锚固,配40040016mm的碟形托盘。(2) 沿缩面段巷道走向布置锚索桁梁,锚索桁架梁间距1000mm。锚索桁梁长度为4200mm,边锚索孔距梁端300mm,索孔距为1800mm,一梁三索,采用12#工字钢加工。(3) 打锚索桁梁和锚索之前,对缩面巷道顶板铺菱形网,用穿簧连接,每片菱形网搭接100mm。(4) 对密闭墙外支架外移不影响范围内打设六个水泥板垛支护图如图12所示。图12 水泥板垛支示意图(5)卸压钻机硐室支护在工作面卸压钻机硐室处打设四个水泥板垛加强支护,防止因空顶面积大造成顶板冒落事故。卸压钻机硐室支护图如图13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