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泰鬼神信仰.doc_第1页
壮泰鬼神信仰.doc_第2页
壮泰鬼神信仰.doc_第3页
壮泰鬼神信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泰民族鬼信仰的比较探究鬼,鬼神或“魂”的观念很早就已形成于人们的头脑中。后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鬼”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正如日本学者出石诚彦所指出的那样:“被称为鬼及鬼神之原意,最早是指死者及其亡灵。鬼,从最初专指死者,转而也指一般故人或祖先。不知何时,又泛指祭祀的对象。由于被作为祭祀的对象,人们想象,鬼具有以种种形态来支配人世的力量。随后,又把鬼与威力超人的山川、阴阳、天地等结合起来并称。”1卷22,p298299。壮、泰民族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共通性的“鬼”信仰;同时,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民族的“鬼”信仰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以下是对壮泰民族鬼信仰的具体比较分析。对壮泰民族而言,鬼有好鬼和恶鬼之分。两个民族都有许多有关好鬼的信仰。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对与之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土地非常敬畏。如壮族每年都要祭拜聚落的土地神,包括那些照顾管理村庄,给聚落以富足的神。泰人也存有关土地鬼、路鬼的信仰,通常在三岔道建庙,有的地方每年都要祭拜。当代的土地神信仰,融合了婆罗门教的宗教教义,而变为信仰土地女神。覃圣敏主编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第四卷)第九篇壮泰民族的宗教信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0页。可见,两个民族在土地鬼信仰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特色。在反映农业生产方面的民俗信仰当中,壮泰民族也有共通的好鬼信仰。例如,壮族有关于谷仓神的信仰,每当有谷仓建成,就要祭拜请神。而泰族也有关于守护谷仓鬼的信仰,表现在每年谷物入仓之时,就会举行稻谷招魂仪式,同时它也是在祭谷仓鬼。在家庭生活方面,泰人和壮人对祖先神(鬼)也有共同的信仰。两族一致认为祖先死后自然还会照顾护佑子孙,故而他们都有建庙建堂给祖宗住的习俗。壮族普遍供奉的祖先神是布洛陀和花婆神。在各地的壮族村落,不仅每家都有供祭龛架,而且每年都要举行祭拜仪式。泰族和壮族还都把祖先按辈分来分,并在家里的祠堂托架供祭,定期祭拜。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不同地区的泰人在祭祀祖宗鬼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例如,东北部的泰人喜欢在家特别安排一间屋子,置托架供祭祖宗,称为“朋房”,并严格禁止其他人入内。而泰国中部的泰人则把托架置于房屋的主柱上,叫做“家鬼架”。 对于那些早已去世的且距今人生活相当遥远的祖先,由于他们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聚落共同的祖先,并受到后世子孙的尊崇;故而壮泰两族的人们都有为这些祖宗鬼建祠堂的习俗,而且在他们的聚落内往往有共同的祭拜仪式。不过,在具体称呼上,东北泰人则习惯称这些祖宗为“祖父鬼”或“外祖父鬼”。对于恶鬼,日本学者广田律子认为“无形之鬼,因其无形,而为人们所畏惧,被视为招致疾病与种种不幸的恶鬼,在傩祭中成为被驱逐的对象”;在他看来,“认为无形之鬼会带来灾殃,因而怕鬼,乃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通的心态。”2p25 对于壮、泰两族而言,也是如此。他们对于恶鬼的信仰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一般而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凶鬼、恶鬼是只给人惩处不给恩惠的鬼,是很令人恐惧的鬼,因而人们很少祭拜它们。泰族和壮族都“认为恶鬼作恶于人,使人生病,使家园不平安,使人互相争吵谋生不成”3p2154,所以在这两个民族的历史上都曾有各种驱除恶鬼的仪式,并影响至今。两族有关恶鬼、凶鬼的信仰还有多种形式,如泰族和壮族对凶死鬼有同样的信仰。不过,除此之外,泰族还有关于食屎鬼、琵琶鬼等恶鬼的信仰,而这在壮族的文献资料及生活实践中都未有体现。这表明,两族对恶鬼的信仰除有共通之处外,也多少保留着各自的特色。为什么壮、泰民族会有对鬼的共通的信仰呢?为何他们的鬼信仰又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呢?这两个问题又说明了什么呢?笔者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一一探究。壮、泰民族存有对“鬼”的共通信仰,这不是偶然的。壮族先民在远古时代,“由于长期的稻作农耕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生产力的低下,科学知识的贫乏,因而形成了壮民族的对自然力生产对象的依赖关系,并由此产生出在他们心目中支配着自身的生产和生存的各种超自然力的神化观念。”4135136于是,壮族先民产生了对日、月、雷、山、河、火、树、草、禾等自然物象的崇拜。这种认为万物皆有灵的意识塑造了壮族先民的畏鬼敬神心理。后来,他们的这种心理意识又逐步发展为对家族祖先的崇拜。同样地,对“魂”鬼和各种超自然力的信仰也是泰族的原始信仰,它流传了几千年,直至印度文明出于贸易和传教的目的在东南亚传播后,泰族才逐渐转而接受婆罗门教和佛教。壮、泰两族鬼信仰之所以会出现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吸收了外来文化因子,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壮族先民的鬼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佛教、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因而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色。一个鲜明的体现是,佛教和道教传入壮族地区后,被当地土生土长的巫教(一种通过巫师“事鬼神”的壮族本土宗教)加以吸收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融合三教思想于一体的新宗教师教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764页。于是,壮族原有的鬼信仰体系当中增添了“来世”的观念、因果报应的观念及鬼神合一的观念。同样地,在泰族的鬼信仰体系当中,也对外来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一些神明崇拜观念进行了吸收和改造。由于婆罗门教是对具有超自然力的鬼的信仰发展而来,因此这些神与日、月、雷、山、河、火、树、草、禾等自然物象有着密切联系,这就与泰族的有关鬼的信仰不谋而合了。此外,前文已经指出,当代泰族的土地神信仰,融合了婆罗门教的宗教教义,而变为信仰土地女神。故而,当泰族原有的鬼信仰大量吸收了婆罗门教和佛教因子之后,必然表现出与壮族鬼信仰明显不同的发展趋向。以上两个问题说明:像壮、泰两个历史上具有较深渊源关系的民族,由于各自接触到的异族文化类型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导致了它们自身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趋向。段玉明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寺庙文化中,指出:“当一个文化与另一个文化接触时,这个文化经常要被迫接受另一个文化要素而使自己发生改变,这种由于文化接触而产生的广泛的文化假借过程就是涵化(Acculturation)。”5893笔者据此认为,壮、泰两民族的鬼信仰,原本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后来之所以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就是因为它们都与外来文化接触并发生了不同的涵化。综上所述,壮、泰民族的鬼信仰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本民族特色。只是它们在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都受到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发生了不同的涵化,导致了不同的走向。可见,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其发展演变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宗教文化才会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参考文献:1日出石诚彦鬼神考,载于东洋学报第22卷,第262304页。转引自:日广田律子著,王汝澜、安小铁译,夏宇继审译“鬼”之来路中国的假面与祭仪,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页。2日广田律子著,王汝澜、安小铁译,夏宇继审译“鬼”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