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hu.doc_第1页
毕业论文hu.doc_第2页
毕业论文hu.doc_第3页
毕业论文hu.doc_第4页
毕业论文hu.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 东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o the Northeas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学 生 姓 名: 胡明明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B0701 学 号: 0111070120 指 导 教 师: 闫贵壮 审 阅 教 师: 蒋丽萍 完 成 日 期: 辽 东 学 院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独创性说明作者郑重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东学院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_ 日期:_ _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的物流而言,东北地区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专业化物流体系和物流中心以及大力培养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方面下功夫。加强各省市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各省市的物流规划,以政府扶持为主,改革区域物流体系的管理体制等途径发展区域物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原材料、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对物流有很大需求,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客观的对我国东北地区物流业现状及其对东北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可使物流业发展的更好,并另东北区域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现代物流;东北地区;区域经济- I -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o the Northeas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Modern logistics has a strong correlativeness among the industrials, it covers almost all areas and departments in northeast China regional economic in tertiary industr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Reg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push the reforming and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The base of Northeas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s preferably, but relative to the logistics in developed regions the northeast region logistics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we shoul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Put ones best in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field, building professional logistics system and logistics center and the training complex modern logistics personnel aspect.The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e about commodity grain,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Furthermore there is a high demand of logistics, A faster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may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rejuven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northeast of China logistics industrys situation through an objective way, its founding the shortcoming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olving measures. So that we could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etter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of northeast regions .Key Words:Modern Logistics; Northeast China; Regional economy- III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一)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东北区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1(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三)物流业的发展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1(四)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新经济的增长2二、 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一)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31.货运总量较大且物流节点初具规模32.专业物流发展迅速且服务体系日趋成熟33.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34.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前景看好4(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1.第三方物流不发达导致高成本52.缺乏政策支持53.物流业务单一且技术应用落后54.物流业发展规划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6三、 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7(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7(二)重视发展电子商务物流7(三)加大建设政策导向力度并夯实发展基础81. 辽宁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82. 吉林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93. 黑龙江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9结 论11参 考 文 献12致 谢13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一、 现代物流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东北区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农业人口占了我国人口相当大的比重。尽管近年来东北区域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东北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其根本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之间的矛盾。二、农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丰欠无法调节,产生供应与需求的矛盾。三、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消费的矛盾。四、一国生产与全球消费的矛盾。这些矛盾归根结底是农产品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主要靠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有赖于物流业的现代化。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农民生产出农产品后可以把后期的包装、运输、仓储等工作交给物流企业完成,分工更加精细,过程更加现代化,农民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生产技术的更新上。(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物流业主要依靠运输来解决产品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因此对运输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就我国东北地区而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海运、铁路、公路水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开展物流服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东北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着重强调了交通运输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要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近年来东北东部铁路的修建、丹沈新干线、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的建设和集装箱码头的修建,以及发展集装箱专用车、船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东北物流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物流业的发展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现代物流业要求有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要求有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的、智能化的仓库、配送中心,这样才能为需求企业提供更为准确、迅捷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随着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及本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我国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国际化物流中心的需求必然增多。预计,未来10年我国将兴建多个物流中心,而东北亦将以沿海城市为中心建设若干个区域性的物流中心。这也必然会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东北经济乃至全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四)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新经济的增长现代社会上对新经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中所提到的新经济是涵盖了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后工业化的一个概念。本世纪以来,新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而物流业是新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现代物流业的许多领域又直接是新经济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及物流的网络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练习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二是组织的网络化。物流的现代化,即信息化、网络化,需要新经济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心经济又巨大的需求。随着物流业的崛起及高速发展,新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二、 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1.货运总量较大且物流节点初具规模东北地区主要货物运输品种是粮食、钢材、机电设备、木材、原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等大宗物资,2009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43亿吨、42615亿吨公里、302亿人、1480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4%、15.0%、7.8%、9.5%。货运总量相对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物流节点方面,一批保税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已投入营运或加紧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锦州恒大物流保税库等正加紧建设;沈北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吉林石化物流中心、牙克石蔬菜水果物流中心等已初具规模。这些物流节点将在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加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专业物流发展迅速且服务体系日趋成熟东北地区原材料外运数量多、重化工业比重大,专业物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粮食、煤炭、木材等传统物流市场经过长期培育,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体系。依托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与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年周转煤炭1650万吨,年销售木材50万立方米,是俄、蒙进口木材的主要集散地。吉林九天储运与中石油吉林化工、沈阳石蜡石化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已成为东北地区知名的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批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的专业物流企业初具规模。以一汽为例,主要物流业务由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该公司有58公里铁路专用线、50辆铁路货车、近5000辆运输车和近100万平米的仓储基地。3.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发布后,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如锦州港规划建设2亿吨的吞吐能力,营口港2010年吞吐量突破2亿吨。各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大连港集团已成为锦州港集团第二大股东,营口港与盘锦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2009年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吞吐量分别达2.04亿吨、1.76亿吨、5200万吨、4350万吨,与2008年相比增长10%、16.7%、12.2%、26%。4.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前景看好东北地区依托对俄、蒙、朝边境口岸众多、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构建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并保持常态化运营,推动国际物流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内蒙古与黑龙江积极对接,构建满洲里-海拉尔-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巴新铁路和两伊铁路,打通由锦州港出海的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吉林与俄罗斯积极接洽,推动珲卡铁路口岸(2010年1月签署的中俄铁路运输协定,将珲卡列为继满洲里、绥芬河之后第三个中俄铁路口岸)尽快恢复运营;与朝鲜罗津港签订了一号码头10年租赁合同,已完成一期改造工程,正在改造珲春-罗津港的通道,努力推动利用罗津港实现大宗货物“借港出海”。黑龙江开通了绥芬河-海参崴-上海不定期航线,吉林开通了珲春-俄扎鲁比诺-韩国束草定期航线、珲春-俄扎鲁比诺-日本新瀉、图们-朝鲜清津-上海不定期航线, 借道俄、朝口岸的“陆海联运”得以启动。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新的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第三方物流不发达导致高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小、散、杂、乱。许多小型物流企业就是由几辆车、几个人、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组成一个企业,企业实力较弱,信誉较差,省会城市每年都会发生大约2亿元货物或货款被物流企业卷走潜逃的事件。另外,目前在中国企业式物流仍占主导地位,所谓企业物流就是买方卖方物流,国际上已经进入第三方物流,不是买方卖方提供运送,而是第三方,中国不是卖方就是买方送货,我们叫企业物流。东北的物流模式正是这种由卖方或是买方送货的企业物流。这样的结果往往或者是去程或者是返程基本是空载。这就导致了物流成本的高于第三方物流的局面。2.缺乏政策支持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虽然在中央宏观政策指引下制订了相关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仍然占据主流,为了跟随全国如火如荼的物流热、物流园区热等,也制订了相关发展规划,积极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结点,但目前只是规划及前期工作做完了,具体的制度、条款并没有制定或实施,一些物流节点出现了很高的空置率,还出现了地皮它用,变相投资,一些物流节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空白,无人问津,导致部分园区或物流节点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损坏,大大降低了物流结点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另外在我国南方及沿海许多城市制订了鼓励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信息化工程扶持基金、物流创新基金、税收的优惠政策,都在认真落实,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而东北三省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沈阳市已经设立了服务业发展扶持基金,但还没有具体落实分配到扶持和鼓励物流行业的发展。3.物流业务单一且技术应用落后东北地区的物流企业大多只提供仓储、配送、运输等单一的物流服务,增值性服务较少,顾客服务满意度低,不能为顾客提供综合性、增值性服务。大多数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用不广泛,很难为客户提供货物的跟踪服务全方位查询业务,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响应。在物流硬件设施设备方面落后,现代化仓库并不普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先进设施屈指可数,许多企业叉车、运输车、集装箱、托盘等陈旧、落后、破损现象,物流标准不统一,不能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4.物流业发展规划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振兴经济,各省、市纷纷制订了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的措施,政府规划用地、各种投资建设方式,积极招商引资,东北三省规划和建设中的大大小小物流园区不下40个,有的物流节点将其设定的发展目标制定的过高,如:打造成东北最大物流港城市、最大物流中心等夸大诱人的称谓,一些物流园区从地理位置和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上看重复建设、相互竞争,没有差异,一些物流园区完全是当地政府的业绩工程,完全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规模,物流园区或其它形式的物流节点远远超出了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规模,导致许多物流节点空置率高,园区规划用地挪作它用甚至炒作房地产,没有实现物流园区应有的物流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地方物流畅通的目的。三、 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业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既要积极引进国外与外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培育东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东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新的契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以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为主,努力做到降低物流成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离不开物流,供应、销售更需要物流,生产同样也离不开物流,物资只有完成流通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而东北老工业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处在“重生产,轻物流”的状态中,企业过多注意的是设备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却忽视了科学的物流管理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这使得企业在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占用了大量工时,而且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中,大量的原材料、零配件和产品的库中转也耗费了很大的费用及时间,造成了时间和费用上的巨大浪费,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及运营成本,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据资料统计,我国一般工业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到消费者手中,其流通费用约占售价的5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 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最高为 32%。如此强烈的反差说明,要增强东北老工业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物流管理,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重视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是推动东北地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巨大的物流需求,进而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和“加速器”。电子商务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增长点,因此物流业要想办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和先进性。二是要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积极拓展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散客业务。促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有以下特点: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即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加快物流领域信息网络建设。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推进EDI项目建设,建立全国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和时分多址技术,并集成现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与智能应用系统互联;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以邮电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也可通过与本地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快速提高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三)加大建设政策导向力度并夯实发展基础1. 辽宁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随着东北振兴效应的逐渐显现,辽宁正成为国内投资热点,南资北上势头迅猛。已经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工业存量优势明显。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围绕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目标,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港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都将更多地依赖于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有力支撑,这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拥有沈阳、大连两个特大型城市,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1)建设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园区 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已经规划和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在沈阳经济区内重点培育沈阳望花物流园区、沈阳铁西物流园区等,大力建设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专用车研发展销中心、职业教育基地、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和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建设沈海综合物流园区、铁西物流园区、望花物流园区、本溪钢铁物流园区、鞍山四达批发市场集中区和东北钢铁大市场、铁岭东北国家物流城,将沈北新区建设成面向全国的区域性陆港物流中心,其涉及物流领域有农产品、食品、医药、汽车、五金等。(2)构建辽宁沿海服务产业集群 按照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思想,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为核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临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加强港区与内陆腹地的联动建设。发挥大连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8大领域,全面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效应,重点建设大连旅顺开发区羊头洼物流园区,建设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辽宁临港物流产业集聚区,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锦州城市南扩,拓展商贸辐射区,重点建设锦州港和锦州恒大国际物流园区,使锦州湾成为东北及蒙东联结蒙古和俄罗斯的欧亚陆海物流主通道。营口沿海物流产业带规划120平方公里,打造以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海生态文化科技新城区。规划葫芦岛绥中滨海经济带,形成临港工业、物流仓储、商住等配套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关外滨海新城区。(3)构建辽西北服务产业集群 阜新和朝阳围绕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型电子等经济转型产业,重点发展配套的物流、科技、商务等服务产业,建设辽、冀、蒙三边商贸物流中心,2. 吉林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吉林省围绕五大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1)建设以长春、吉林为核心的物流圈利用长春市公路、铁路、机场立体交通运输条件,在绕城公路以东、长吉铁路以南,兴隆山镇所属13.1平方公里处建设覆盖全省、辐射东北及全国的空港保税物流园区。按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在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20万平方米的汽车零部件物流园区,重点建设长春绿新汽车零部件国际物流保税园区,为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产业在产前、产后、出口、保税、国际采购、产品交易和第三方物流等方面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在长春兴隆山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和现代中药和生物药物流基地。依托长春二道经济开发区空港、铁路口岸优势及现有物流业基础,重点打造以东北亚国际采购中心为龙头的商贸物流中心;以东站铁路口岸为依托的运输配送中心;以长江物流园区为龙头的现代仓储中心。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货运能力20万TEU(标箱),形成以集散处理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多功能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吉化、吉林油田,在吉林、松原两市建设石油化工流通加工物流基地。(2)建设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延吉、白城、松原市作为物流结点的物流带依托通化东宝、延边敖东等制药企业,建设通化、延边现代中药和生物药物流基地;依托延边聚星货运站有限公司、珲春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吉林东北亚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公路、铁路货运站场,重点发展对俄、对朝国际商贸物流;依托白城、洮南等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和粮贸市场,发展农特产品贸易物流。3. 黑龙江省的物流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黑龙江省围绕六大产业群:装备制造业产业群、石化工业产业群、能源工业产业群、食品产业群、医药工业产业群、森林工业产业群,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继续推动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铁海联运的物流通道建设,加大铁路建设力度,提高黑龙江省铁路运输能力,解决铁路运力不足问题。建设并开通25个口岸,其中黑河、同江、绥芬河、东宁已发展成全国对俄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在绥芬河市辟建了国内首家民营国际直升机(货运)机场,形成一条通往俄境内的空中运输走廊。口岸的“一关三检”和流通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协调解决中俄双方交通部门查验项目和标准不一问题,国际运输线路延伸受中国军事设施改造资金制约问题,绥芬河、东宁、密山公路口岸开关时间不足问题,虎林马尔科沃口岸国际道路旅客运输恢复开放问题以及俄方对中方车辆不合理限制和收费项目过多等问题,促进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结 论现代物流业属于服务业性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后发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与东北区域其它经济部门一同构成区域经济系统,是东北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东北区域经济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既是东北区域发展要素聚散的载体,也是东北区域产业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部门分工、地域分工的保证和进行经济联系的桥梁。因而,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本身就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对东北区域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的作用,东北区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现代物流发展产生巨大需求,从而刺激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和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升级都直接影响着东北地区现代物流的需求总量和水平,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增长起到关键的支撑、促进作用。我国东北的现代物流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处在刚起步阶段,各个省市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如何提高东北区域省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尤其是落后地区的物流水平,从而发挥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应加大东北区域内部各省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省市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好各省市的物流规划,尤其是企业物流规划。破除行业、地区分割,对现代物流进行系统规划。加强体制创新与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重视对流通领域的投入,发展流通现代化。逐步扩大物流体系功能,完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东北区域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高效的、有规模效应的、能实现联合运输和经济的区域物流支撑体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以扩大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和加强物流资源整合,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和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为中心,以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为基础。重点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以现代物流理念引导物流产业发展,提高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替代传统理念,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先导。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围绕建设以市域物流为基础、区域物流为重点、国际物流为导向的综合物流体系。要优先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并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加强物流的教育培训,保证有充足的人才供应,并加强物流方面的法制法规建设。物流产业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的属性,在物流产业起步时期,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制定可以鼓励和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政策,为区域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参 考 文 献01邹龙.物流运输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2 Vincent Ferng.全球最大物流公司配送专家UPS.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3 蒋枫.基于苏州是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中国期刊网.2009,38:1.04 陈娅娜,鞠颂东. 区域物流需求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南通地区为例.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5 国世旭.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2006,12:1.06 吴莉君;高丽明;王见.区域物流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