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玛丽亚凯莉声乐技巧分析玛丽亚凯莉声乐技巧分析 小时候老早就注意到与东方人对比鲜明的西方女歌手独特的大嗓门,当时想,外国的女人嗓门怎么都这么粗旷,能如此喊来喊去,真是奇怪。高中时在音像店外,第一次听到玛丽亚的的时候,就被那种震撼的嗓音和感人的旋律吸引住了,但当时我知道这个女歌手是谁,还不晓得那首歌中从前高亢嘹亮的声音现今的状况已经变得如何。从认识她到现在,她的专辑已经听过无数遍,现场演出部分该看的都看过了,她的生活和经历也有所了解,大概可以总结出十几年来她声音的发展的这个过程,虽然不能将她所有歌中的声音和技巧都拿出来分析探讨,但能够举一些鲜明的例子我看就足够了。虽然只是很个人化的观点,但我尽量以理论性结合,客观求实地阐明自己的看法。 玛丽亚这十几年的生活,充满传奇色彩,就连她那叹为观止的声音都由原来的如何演变为现今的如何的这个过程也那样充满着戏剧性,早就想写写她的声音,给她十几年嗓音发展变化的这个过程做个记录分析,在花园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大家对玛丽亚声音的讨论和分析都颇有感慨,或许最近几年的Live让大家疑惑,玛丽亚的嗓子是否快要撑不住了;她看似八字不符的hip-hop音乐和破碎不堪的声音很难再为她挽回一片天. 众所周知玛丽亚早期的嗓音是多么的清涩淳朴,那时的她嗓音带着淡淡的野味和少许的粗糙,高音明亮饱满,力道十足,中音铿锵圆润,而低音则深沉,总体音色显得很干净透彻。但,那只是还未经过太多雕琢的声音,那时的人们,更多的是被她那高跨度的声音和无无人能及的花腔技巧所吸引。 1990年,一首soul风格超高难度的在玛丽亚纯熟的驾驭下,葛莱美肯定了她的实力,让人们更加注重了她的唱功和技巧,所以,在emotions专集中,她再上一层楼,把声音技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和出神入化,甚至让听众有点不敢相信。而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都集中到了她耐人寻味的花腔上,大部份的人都认为玛丽亚是个高音了得,花腔更不可思议,声音表现力及强的歌手. 歌曲有三大声乐学中的高难点:高音区徘徊;花腔的技巧;还有最具难度的跳音;这首歌可以说是玛利亚高音冲刺得最猛得一首歌曲,从开始的唱句:You !got me feelin emotions到Higher!than the heavens!above,都徘徊在高音区间,而这几句词在整首歌中多次反复,其中You高音为g3,emotions高音f3,Higher和heavens的高音为 e3 ,单那个 e3的高度在整首歌中反复次数不下10次,能在如此音区盘旋如此之久,对歌手的功底和高音素质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就算有深厚的功底但高音条件不够好的人,一般都坚持不下来。歌曲最后花腔的技巧表现更是让人觉得很惊讶,把花腔直接唱出来的不乏人,但能用花腔做技巧的人只有美声唱法中的花腔女高音,而就跳音来说,在通俗唱法中就很罕见,歌曲唱句其中:Wo wo You! got me feelin emotions的跳音就很难,更别说在接下来you make me feel,so High 的连续跳跃了,这种跳跃式的唱法对人体横膈膜要求极为苟刻,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一般唱不出这种急速跳跃的感觉的,这种唱法只在美声学派中出现过,在通俗领域,大部分歌手普遍都没有唱这种跳音的资本。在这首歌的大部分的live演出中,玛利亚并没有完全连续跳跃地唱完前边提到的唱段,就算能唱完也都很难跟上歌曲节拍的速度,而后边的和声群在唱这些音符时为了保证不落拍子都只能是接连地唱,并不能分割开来唱。玛利亚这种跳音在之前首张专集的歌曲的结尾就已经出现,只是那首歌的速度没有这时来得快,显然难度就要小了点。mariah carey到emotions时期她声音没有太大变化,唱高音时真声比例都较大(这就跟现在的CA是同样的情况)。我认为,那时她的声音能让她引以为敖,但却不是她最颠峰最动听的声音,低音深沉,却缺乏共鸣亮点,中音带着少许绵绵的沙哑声,而高音,明亮饱满的原因是她高音使的劲很大,上高音真声比例很重,有的甚至是完全的真声,这样对嗓子的耗损就要相对大很多,如果一个歌手在十年内都这么唱的话,声音保准完蛋,再好的嗓音都经不起如此长时间的强力冲击。要知道,一个人在唱高音的时候,高音越往高处走,混声的比例就越大,与此同时,你投入的力气越大,你真声的比例也会加强,你声音的穿透力就更加强大,这点大家可以在Make it happen和emotions中看出来,尤其make it happen高潮部分:“I once was lost,but now im found.”,这几句高亢嘹亮震天动地的高音,都是声音加力道的表现,这是混声比例少到极点近乎完全的真声高音的发泄,结合情感的爆发,仔细听就可以听出,声音的力道和声音的饱满度成正比,而且本来高音的母音都是“o”音,通过玛利亚唱出来后是接近“Ah”的声音, 要知道,“Ah”音的高音直都是美声学派难以攻克的心腹大患,要想用美声唱法唱出“Ah”高音那绝非一般的困难,因此“Ah”音的高音在美声唱法中都被巧妙地进化为接近“o”音。在通俗唱法中,就相对简单一些,但要想在高处唱出强有力的“Ah”音, 除了掌握好应有的技巧外,最基本的就是需要极大的气力和良好的头腔共鸣的,玛利亚在唱那几句高音时就是满足以上俩点,所以可想而知其震撼力了,有人曾经比喻过,make ithappen高潮那几句高音,是上帝发怒的声音. 只要掌握好咽音的技巧,找对头腔共鸣,然后加上锻炼出来的肺活量和十足的力道,她的声音就能顺畅地直通天际,由此可见玛利亚早期的声音可以说是很少带任何修饰的,所以给人有点野的感觉,这样唱虽然能满足某些歌曲的素质并且达到歌曲要求的意境效果,但对嗓子也存在一定的损耗。 另说一点,“Ah”高音 和“U”高音都是声乐学中的难点,“U”是闭口音,要唱出闭口音的高音是得需要良好的技巧的,所以它被列为声学中的难点。“U”高音的掌握体现的是对头腔共鸣气息的运用;而“Ah”音是开口音,声音是分散开的,所以很难使其集中起来以达到头腔共鸣,“Ah”高音则是表现咽音技巧和展现声音魅力的最好的一个母音。能把“Ah”高音唱出力道并且带有穿透力的人一直都被传统的保守声学派认为是有“声音暴力倾向”。 在“Ah”音高音方面,惠特尼和AF做得就非常棒,她们的“Ah”高音在科学发声的机理上保持着强大的横向张力同时不失纵向高度。大家可以去听Alicia keys的How come you dont call me anymore,当中的一句“Ah”高音,是黑人比较纯正的呐喊式的“Ah”音,高音非常嘹亮,张力十足,音高为 g#3。 这里说一下咽音,虽然不知道教科书上对咽音和其发声原理如何完整地解释,但我可以说出我对咽音的理解。(哪位知道的话,不妨把内容贴出来) 咽音理所当然指的就是咽部发出来的声音,咽部指的就是人的后颚处还再往下一点,靠近喉咙上方的那个地方,如掌握好这个技巧,在发声的时候,咽壁的肌肉会收紧并向后打开,使咽道扩大,这时,声音就会从声带穿出来,集中地顺着咽壁直上通到鼻腔再到头腔,最终从眉宇间穿透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咽音。人在高音处混声的比例越大,头腔共鸣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想混声在一定的高度能达到头腔共鸣产生的亮度和穿透力,也就必须借助咽音。大家都知道唱戏剧的吧,不管是京剧粤剧什么剧都好,他(她)们的声音基础都在咽部,上次那个国粹版的至少还有你相信不少人听了吧,是否觉得他(她)们的声音都很高亢?是否觉得它们的声音很尖锐刺耳并且具有及强的穿透力?那就是咽音的原理。咽音无论在美声还是通俗上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我国我民族唱法内。我个人认为,目前华语圈黄绮珊的咽音技巧尤为突出,她精通民族和美声唱法,在只有你中,三大唱法有益结合,甚至给人乾坤混淆的感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后,或许是对声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是阅的丰富和生活的磨练让她成熟了许多,玛利亚在声音的表现上收敛不少,对声音的掌握已提升了一个层次。在music box之前就体现在了MTV unplugged里,1992年她的现场水准大家有目共睹,声音把握得非常自如,不急噪,改调子换风格唱;不狠拼,能躲则躲,换另一种方式一样拼高音;最完美当然要数Ill be there,前半段声音柔和干净,后半段激情四溢,高音质量把持得非常好,伸缩自如的声音再次证明了她live的实力,整首歌的表现有资格达到录音室水准,证明了她不是只能在录音棚里做技巧和歇斯底里呐喊的歌手。live中的每首歌都把持地相当平稳,这跟歌手优良的心理素质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当然,也有降调和避高音的情况,推到后边细谈)。 1993年,Music box整张专集中声音的表现明显要内敛许多,这也是受到其转型影响的结果,她总该知道,什么样风格的歌曲就该怎样唱。 中的高音不失以往的高亢和力道,但却保持着应有的内敛,刚柔并进,我一直认为这首歌中的高音表现是玛利亚生涯中少数能把持得非常漂亮完美的高音表现;中整体的音色把握的最好,声音收方得很自如,高音不再以劲道驰骋,而转为内敛,对情感的运用更加深入;在中,玛利亚的整体音域被完整鲜明地体现出来,从低沉到高亢,声音线条很流畅,这也是她生涯中少数能体现其声音特色的歌曲之一,她对声音的把握比以往熟练许多。在经过那几年之后,她终于重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声音,Daydream时期,她更加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更加懂得了如何发挥自己声音特色除了雄厚饱满之外另一个最亮点。在歌曲的驾御上,更加注重了声音和情感的结合,对细节的处理丝丝入扣;在声音技巧上,对弱音掌握越加纯熟,玛利亚淘汰掉了她以往少许绵绵沙哑感觉的唱腔,做到了换声点的越加模糊,使其真假声转换自如,以到达到弱音呈漂浮的状态。歌曲中,她表现声音的手法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玛利亚展现了其高音区独特的音色和技巧,歌曲高潮部分声音持久地徘徊在高音区自如穿梭,一些具有难度的高声区华彩层出不穷。在这里,她整体音域的音色已经持之平衡,高音少了以往的饱满和力道,特别注重咽音技巧,加入了更多的混声,声音更加细腻,更加婉转,显得即柔软妩媚又高亢嘹亮。这段时期玛利亚对声音的把握有了质的飞跃,低音共鸣已经加强;中音保持着其内敛的特质却不失圆润;高音则透彻光亮,加入了咽音技巧后,声音在高处韧性十足,收放自如,这个阶段其女高音的声音特质完全展现出来。但我觉得,从music box以来,她高音区以下的音域中,如果嗓音保持在相对放松的状态,她的音色就会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干净。与她早期声音绵绵的沙哑不同,如今其声音呈现出好比气流与颗粒物状体摩擦发出的沙沙的音色。当然,这指是她的嗓子在不是很紧张,适度放轻松的状态下的情况,就好比她在唱中时的状态,虽然她能将声音连贯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中声区真假声转换显得更加熟练,但往往在此状态下这种音色就越加明显,在音质上,可以听出不干净的痕迹, 如果这种痕迹特别明显,就会影响到声音的流畅性。但如果其咽部和声带稍微一收紧,她的声音就可以更加集中,此时不干净的痕迹就会不付存在。这个阶段是她声音表现的颠峰期,整体音色把持得相当平衡,低音加强了头腔共鸣,改掉了以往深沉昏暗的音色;中音铿锵圆润,韧性十足,使其游走于高低间更加自由;高音少了以往的浑厚,在发挥时省去更多真声,加入了假声成分,其高音收放得更自如,高音音色持平了中音区音色。在演绎上,玛利亚的表现步步到位,没有节外生枝,没有画蛇添足,也没有含苞不放,一切都在中归中矩中透露出掩盖不住的光芒。在93的大剧场的live中都可以看出她现场保持声音质量的方法,就是尽量减轻高强度的高音,高音混声的成分增多,使自己的声带减轻负担,保持Live后半部分声音的质量,最终保证整场演出的水准。在声乐里,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等之类的定义。 以前在别的论坛看到有人讨论,他们竟然以音域宽窄来定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有的声乐教科书上甚至还有男高音音域为哪到哪,女高音音域为哪到哪,真是让人费解。其实,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指的是某个人声音在一定高低区域里的音色,因此,对它们的定义不是来自音域,而是看一个人在发声时的音色,因为一般同性别的每个人的音域相差不大,因此,音域不是定义一个人声音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的音色在一定范围的高低音域内都能保持明亮并且具有穿透力,那么他(她)将被规划在男(女)高音范畴内。之所以定义为男(女)高音,很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由于声音的密度比较大,音色显得很嘹亮极赋穿透力,因此声音听起来偏高。世界三大实力女唱将玛利亚、Whitney houston、Celine dion,甚至是美国新生代女歌手Christina aguilera都可以算做是意义上的女高音,这当中要数Whitney和CA较为标志,她俩的音色都非常明亮和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并且在一定的高低音范围内都能保持着如此的音色。而在一定高低区域里声音音色圆润饱满的人,则被规划到男(女)中音去,男(女)中音音色也有相当的亮度,但声音密度和杀伤力不及男(女)高音,他们的音色不象男(女)高音的音色给人以穿心透骨的感觉那样,而是非常舒服的,丰满润滑的,对耳膜冲击不大的。 在美声学派中,如果你的音色低沉、幽暗或者沙哑,则代表你不是块唱歌的料,换句话说,如果要唱好歌,你就必须让你的声音在一定高低音内保持着:(1)丰富的头腔共鸣、(2)强大的穿透力、(3)洪亮宽大的声音。要做到以上几点,你就要使自己的声音更加集中,声音越集中,音色就越明亮越有穿透力,如果你做不到,则代表你不适合唱歌。所以,做到以上三点的人有非常好的,有次之的,也有做得不怎么好的,当然,这跟先天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后天因素。对以上三点做得好的人,音色就可以达到最高标准,其次就是其次的标准。所以,男(女)高音是美声学派中衡量优质声音的最高标准,其次就是男(女)中音,最后是男低音,而至于大家所提到的所谓的女低音,这着实没法定义。 男人的声带宽而厚,因此他可以发出低沉厚实的声音,女人的声带则比较薄而窄,所以,她不能发出那种类型的声音。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女声的总体声区高于男声,男声的key可以下降到使人的声音极其低沉浑厚的音区,而女声Key注定了她的声音不能在那个音区出现,这方面限制了她。所以,至今(好象,不太确定)没有女低音,就好比没有花腔男高音这种说法一样。(尽管有部分男声可以唱出很高的假音,听起来很象花腔的声音,但真正与女声花腔的区域比起来则还有一段距离。) 有人认为美国黑人女歌手Toni braxton可以算做是意义上的女低音,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也不好说是对的。定义一个人的声音是否男(女)高音、中音的方法就是看一个人在中声区时的音色,如果这个人中声区的音色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就被定义在什么样的范畴内,toni的声音虽然低沉浑厚,甚至已经接近男声中低音区的音色,但前提是她必须在低声区唱出来的音色才能是如此,而到了中声区她的音色相对来说则不会太浑厚了。这里提一下,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梅艳芳的声音,不说你们都不知道,我测过她最近很多首歌曲的音区,发现她的Key跟男声的key是一样的,我发现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声区一直在往下降,她的声音至今可以降到男声低音区了,这是目前在通俗唱法女声的领域里除了她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至少是目前我察觉到的所有女歌手中唯一一位能使声音下降到男声低音区域的,连华语乐坛中俩位声区偏低的女歌手欧阳菲菲和蔡琴都做不到如此。建议大家多去听听去唱唱就知道了,她的高音区和低音区跟男声Key基本持平,男声唱她的大部分歌根本不用降调。 很多人都一致认同1997年的Butterfly专集是玛利亚继1993年Music box后音乐的另一个转折点,也是她声音滑坡的一个标志。我倒认为这才是她声音表现的颠峰期,毕竟,这张专辑大部分歌曲都是在96年末97年初录制的,此时,I still believe和rainbow的那种嘶哑的声音状况并没有出现。在这里,玛利亚的声音表现得无懈可击,整体音域的音色把持得更加平衡,更加明亮。当然,大家更多看到的是玛利亚注重了气声的运用,所谓的气声,其实就是玛利亚运用假声时的一种音色,她在运用假声时,夹杂着大量的气流,气流在通过声带时与声带发生摩擦,因此发出沙沙的声音,所以大伙总爱俗称为气声。不少人都以为玛利亚中低音区甚至是低音区能用假声,歌曲O holynight2000中前半段部分的假声可以说很低了,大概都在她中低音区到中音区的那个范围,其实一个人在中低音区用假声就已经很困难,低音区根本就不可能。大家都知道真假声转换是玛利亚的强项之一,在Butterfly以至往后的时期里,她在自己的中音和中高音区惯用假声,而中低音区甚至是低音区,当然很难再用假声,所以她使自己中低音区和低音区的声音伴着更多的气流,使其听起来犹如假声,加上其真假转换的功力,就可以衔接上了中音区的假声音色,使其高音区以下的音域听起来都完全是气声,最终保持了这种音色在这段音区里的统一。这种唱法很费气,难度颇大,用这种方法唱歌,掌握不好的人连不太长的一句也唱不下来,因此大家看她97年以后的live,都会发现她的吸气频率和换气声比她早前的歌曲要来得多和明显。 butterfly是我听过的所有歌曲中,旋律最蜿蜒曲折、最千环百绕的一首,玛利亚的创作思路让人琢磨不透,旋律线条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给人的感觉好象就要偏离轨道而走调了,但旋律前后还是紧紧地纠着,头尾连惯地衔接着。要唱出这样的旋律,就得前前后后从头到尾仔细认真地理解旋律的走向和歌曲的整体意图,并且利用感情结合声音来发挥技巧,以至达到旋律所要表达的意境,她当然知道自己创作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所以它知道该怎么运用感情来结合声音表达出这首歌的内涵。歌曲的前半部分着重气愤的酝酿,而后半部分玛利亚要给你真实的感觉,要让后半段显得越加真实,前半段就得越加虚无飘渺。因此她在主歌部分采用了气声,她气声的演绎即悠扬、婉转,又委婉、空灵,给人若隐若现、好似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感觉。歌曲前半部分大量假声的运用和后半部分真声的及至发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歌部分,玛利亚更注重的是真假声的转换的技巧发挥,细节处理得丝丝入扣,甚至比之前的one sweet day还要好,转音中个别细小音符她都能点到。一般歌手在唱歌时喜欢由低过渡到高时运用真假声转换,而玛利亚的真假声转换却是随意的,自由的,不规则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由高往低转换。在高潮部分,玛利亚终于把她声音的最颠峰展现了出来,高难度技巧和音色的把握结合得非常的到位,在此处,她真声对细节的处理也象之前她弱声处理细节一样,丝丝入扣,没有一点混杂的情况出现。在这里,你找不到她声音滑坡的理由,而是她更加明亮和饱满的声音。在一段唱句:But I ,will stand and say good bye!中,前一句Will 和后一句good bye 的层层拔高非常显功力,尤其是后者,good 由低滑高3度达到高音E,最后在同等音高上保持着同等音色过渡到bye,难点在于闭口音U由低升高,然后在同一高音上过渡到开口音Ah,并且保持着质量的统一,这关系到声音力度的收和放,可想而知其中难度了。而在爆发处的那个唱句Fly 后边接着滑坡式的转音,更显功力,fly的整个过程是一个8度的跨越,从中音e2跨越到高音e3,在e3上拖延,虽然在拖延的2,3秒的时间里,声音处在同一高度,但这个拖延过程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继续向上抬升的,整个过程给人以瀑布倒流的气势,大气磅礴,气壮山河。从高音的力道和饱满度可以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强劲抬升的气势,高处强大的轰鸣过后接着是一阵下滑,高难度转音9拐18弯由高往低倾泄,正是千环百绕的旋律给玛利亚提供了这个机会,后半段的部分中的转音,她都做得非常完整到位,没有因为声音嘶哑而出现转音断层。此歌中她对音色的把持和对技巧的把握是她生涯所有歌曲中最优秀最具难度的发挥之一,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在那个fly高潮后不能以足够的气息完成那个滑坡的全过程,非常遗憾。 大家尤其是男生在唱的时候,不妨把调子抬高几个,试着唱就能理解其的难点所在。 演唱功力的纯熟和深厚在于一位歌手熟练地把某些技巧发挥出来的同时不失应有的音色,有些歌手,有时在做高难度技巧的时候,注意力全会被集中过去,而忘记了如何把持自己的声音的音色,而有的时候,保持好了自己音色却疏忽了技巧的发挥,出来的效果很牵强,因此,要做到技巧和音色的统一绝非一般简单。在honey中,主歌部分并没有象butterfly那样运用过多的假声,而是注重真声的演绎,强调声音对节奏和音色结合的把握,大家可以听到在歌曲第一段结束后,刚进入第二段时玛利亚那句高难度的哼唱:Yeah yeah yeah Wo wo WoW Wu U u,每个母音都驾御在基本节奏的反拍上不停连贯地进行哼唱,同时把声音的共鸣点找对,这些都是技巧所在。此时,大家听到的不是玛利亚谨慎的发挥,讲究的也不是声音的细腻度,而是随意的,轻松的,自由的,凭着感觉的,这种技巧在往后的heartbreaker中更是大行其道。就类似的声音细节处理技巧来说,玛利亚和加拿大著名女歌手celinedion各自千秋,玛利亚注重的是整体的感觉,而celine则擅长往缝隙处钻,用声音表现出无孔不入的形式,每个细小音符都能准确地点到位,这就是以前说过的玛利亚与celine处理声音细节的不同点,这是由她俩声音的特色决定的,(Celine的音色很干净,因此,她在做细节处理的时候总会很细腻,听起来很谨慎,给人的感觉很优雅和唯美)。my all是玛利亚一首经典的曲子,以千环百绕却的动听旋律闻名,此歌和Butterfly都最能显玛利亚的乐感及创作功底。还好制作人是彻底了解玛利亚声音的Walter Afanasieff,否则她是否又得把这歌唱成往后的After tonight甚至是现今的I only wanted那样?要知道,气声顾名思义就是气和声音结合的表现,如果气占的分量比声音多了,那整首歌给人的感觉就只能是沙沙不绝于耳的声响(这就是现在CB的状况.)。很庆幸的是,在My all里,玛利亚把声音的分量加重,气只能是是声音的点缀,这样,歌曲的主干-旋律给人的感觉就不至于很浮,而是稳的分量比较多,因此听者才会更容易接受这曲子。这首歌跨度很大,真声音域2个8度加一个减度,是继without you和Oholy night之后又一首能完整体现玛利亚音域的歌曲。除了同名曲Butterfly外,玛利亚在此歌中的细节处理是她所有歌曲中最完整最细腻的一次,个别弱音处理非常得当,许多细小的音符都被她以点到为止的方式转出来,尽管声音不干净并夹杂着气流,所以说这才是弱音处理的难点,歌中玛利亚强调的是急速换气和真假声转换的自如。My all难度较大,当然唱片里的版本是剪接的,而Live时,毫无疑问肯定就会多出换气的明显,毕竟句与句之间的间隔很短,但此歌我看过的近乎所有的Live演出都把持得相当平稳,最好的一次当属1998 Divas live。这段时期的玛利亚,音色战线得没有她颠峰时期那样纯净让人舒服,但她声音表现得更加成熟,技巧完善得更加全面。其实,我认为Butterfly专集里的大部分难度技巧都是她其它专辑鲜少出现的。有些歌手能唱高不能唱低,有些则能唱低不能唱高,而玛利亚在低音区能保持头胸腔共鸣的同时,她在高音区的穿透力却能达到女高音的效果,在同等音高上,她甚至能发出比其他女歌手头腔共鸣穿透力还要强的声音,她的低音和高音的音色很明显,高和低的特质比较鲜明,玛利亚就是因为有这俩个极端,所以大家才会觉得她的音域比同等女歌手要宽得多得多。其实在真(混)声高音方面,世界三大著名女歌手玛丽亚,惠特尼.休斯顿,席琳迪翁,三人的音域其实是相差不了多少的,Whitney早期的歌曲高音达到 g3 和 g#3 不少;celine 也有少数如此高度的音高;玛利亚早期的高音g3很平繁,大部分都是被她喊上去的,到了中期则收敛不少。但这回CB里,她却频频亮出 g#3,甚至the one结尾的即兴又达到了a3. 在低音方面,玛利亚的音域则要突出一点,最频繁的为 d1,甚至可以降到 c1(结尾和开始的那段哼唱)。 有关于上面提到的那些什么音高为g或者a的,这里顺便提一下。先把钢琴琴键音序列一列,.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c1 d1 e1 f1 g1 a1 b1 c2 d2 e2 f2 g2 a2 b2 c3 d3 e3 f3 g3 a3b3. 上面的音序名c d e f g a b 分别指的是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左边大写字母的音序为大字组,另称低音组,低音组由音符 B 向左无限延伸。而大字组右边的小写字母音序称为小字组,小字组由音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贸易专员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军供站财务招聘考试财务专业知识精讲
- 地铁封堵块施工方案
- 山西省晋中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阶段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工程展厅策划方案范本
- 网架铝塑板包装施工方案
- 2025年媒体传播公司招聘新媒体运营岗位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河北省沧州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 宪法是根本法 第三课时 树立宪法权威(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福建省龙岩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选必修共7册主观题背诵考点汇编
- 202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社区慈善基金培训课件
- 衡水志臻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
- 2025小红书情绪营销白皮书
- 2025新村级后备干部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教学课件
- 公共关系学教程 课件全套 胡百精 第1-16讲 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与职业化- 公关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 GB/T 14451-2025操纵用钢丝绳
- 技工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 氨站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