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案例与反思.doc_第3页
案例与反思.doc_第4页
案例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长短、比高矮”案例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二、主动探究1活动之一(1)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2)看看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吗?2活动之二(1)再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2)说说为什么? (3)手放开给学生看,为什么与有些同学想象的不一样?(4)教师小结: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3活动之二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4活动之三(1)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2)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比比长短,和同桌说一说。5活动之四(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5活动之五:比较谁喝的多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1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2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1)自我评价。(2)学生互评(3)全班进行评价。教学反思:比高矮、比长短是人教新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如:当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形容物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但会仔细观察的孩子,却说不一定。我趁机让他说为什么,然后给大家看结果。在同学们看到结果与想象不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不一定的道理。以此引出没有一头对齐的物体,不能直接判断谁长谁短,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学生这时便会真正心服口服,以后比长短时不自然的就会用一头对齐的方法。二、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比的方法,巩固比的技能。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0的认识”案例及反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本文是我在“0的认识”中的一个案例,以期与大家共勉。案例描述:一、游戏引入,激活学习兴趣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2出示5幅图片,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4揭示题目:“0”的认识。二、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三、情景引入,理解0的意义1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讲故事:兔子四兄弟一起去采蘑菇,大兔专心地采蘑菇,一会儿采到3个蘑菇,二兔采到了2个蘑菇,连三弟也采到了1个蘑菇,而四弟做事三心两意,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山羊伯伯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两意,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自从那以后,四弟再也不敢贪玩了。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师问:“我们学习能不能像四弟那样贪玩呀?好,看今天哪个同学学习最认真。”(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习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两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2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3认识直尺上的“0”。(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四、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五、探究有关0的计算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2出示青蛙图。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3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六、练习、提高1书29页做一做。完成后自己说说想法。2游戏:小猫钓鱼。七、总结、评价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反思: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 复习口算、做好铺垫1、 接火车口算卡片三、 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以旧引新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 (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 新课探究 (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学生独立摆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 5=6 “你为什么列1 5=6呢?”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 5=6”“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 1=6”(教师板书5 1=6)“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 1=6吗?” 为什么你们写的不一样呢?看黑板总结:看一幅图咱们能写出2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像这样你还能说出几道得数是6或者是7的算式吗?(畅所欲言)教师板书:42。33 等等。(点击进入第2层)“第一层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继续跟着蓝猫前进”显示画面:七根小棒,一根和6根之间有一虚线问:这是什么?(虚线)和原来我们认识的虚线有什么不同?小结:以前表示去掉是用虚线把去掉的部分框起来,今天的虚线是直的,可以表示去掉左边,也可以表示去掉右边。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一摆?你是怎么摆的? (独立写)根据你摆的写出2个减法算式,板书:7-1=6 7-6=1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观察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学会了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完成了蓝猫的又一个任务,蓝猫看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厉害,请来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点击进入第3层(老虎图)问:你能用3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根据你看到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老虎图中间出现虚线)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最后第四层完书45页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任务完成了,智慧星属于我们咯,颁发智慧星。四、 游戏巩固、深化新知游戏“快乐大比拼”在这节课中咱们班的小朋友分男女生比赛,看看是男生棒,还是女生棒。(黑板上画好男生女生的头像,在下面加星星)五、 总结全课师: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其实在生活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今天学到的加减法算式,能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片断及反思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要想使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的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本案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力图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动”起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通过“送图形回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片断与反思片断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想认识它吗?生(脱口而出):想!(课件出示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组成的机器人伴着“咔嚓咔嚓”的脚步声慢慢走来。)话外音(机器人自述):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的样子很奇怪吧!大家看,这是我圆圆的脑袋,这是我胖乎乎的身体,这是我的胳膊,这是我的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我是由来自形体之家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大家愿意和立体图形交朋友吗?生(好奇):愿意。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立体图形交朋友吧!(板书课题认识物体和图形)反思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组成的机器人,虽然样子是有点怪怪的,但是足可以吸引学生的视线。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主动学习奠下了良好的基石。片断二分类合作 揭示名称师:请同学们把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按形状分一分类吧!在分类之前,首先小组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再一起动手分一分。(教师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的伴随下,很快进入了小组活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说出各自的想法,然后一起动手把物体分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情况向我们汇报汇报?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生1:我们组是这样分的,把肥皂、酸奶盒、鞋盒、积木放在一起;把魔方、骰子、粉笔盒放在一起;把茶叶盒、易拉罐、吸管、笔筒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皮球放在一起。生2:我们组也是这样分的。师:其他组呢?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样分。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分好了。电脑刚才也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了分。(课件演示按照形状分好的物体)师:你能给这四类物体分别取一个名字吗?生:(自信响亮地回答)能。生随着教师的鼠标所指,依次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反思肥皂、鞋盒等物体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它们按照形状分类,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合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数学的信心。片断三自主探索 构建新知1、认识球师:这四个小家伙,你最喜欢谁?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喊:球!球!师:球是这四个小家伙中最调皮的了。瞧!它正迫不及待地想见见大家呢?(课件出示篮球图,同时篮球自述;嗨!我是调皮的球!)师:请同学们找到球,摸一摸,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兴奋地从箱内拿出球,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生1:我发现球长得圆乎乎、圆溜溜的。生2:我发现球的面是一个曲面。生3:我发现球可以随意滚动。师:大家真不错,很快就找到了球的特征,那大家想知道球画出来的样子吗?生:想。(课件出示由篮球实物抽象出的球的立体图形)师:老师这儿有4张图片,你能找出哪张是球的吗?生:能学生很快上前找出球的图片,并且粘贴在黑板上。2、认识圆柱。师:球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圆柱大家想认识吗?(课件出示圆柱体躺下来滚动的画面,同时圆柱体自述:小朋友们好!我是可爱的圆柱)师:赶快找出圆柱体,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生迅速地找出圆柱体,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生1:我发现圆柱的身子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生2:我发现圆柱上下有两个平平的面,这两个平平的面都是圆形。生3:我发现圆柱的身子是圆溜溜的。生4:我发现圆柱体站着不能滚动,躺下来就可以滚啦。师抓住时机,请该同学上前演示滚动圆柱体,然后引导学生探导圆柱的滚动和球滚动不同的地方:球可以四面八方随意滚动,圆柱体只能躺下来滚动。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师:球和圆柱我们都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小兄弟大家别忘啦!是谁呀?生:(一齐大声)长方体和正方体。师: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已经有了前面认识球和圆柱体基础,很快就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师:(眉头紧锁,双手同时举起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纳闷啦!这两兄弟它们都是方方的、正正的,而且都有6个面,为什么一个叫长方体,一个叫正方体呢?生在老师的“陷井”下,迅速地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生1:长方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是一样大的。生3:正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生4:我手上的是个长方体,有4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也是一样大的,而且是两个正方形。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最喜爱的球开始着手研究,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接着利用“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每个人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动”起来,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之处的时候,巧设“陷井”,化解了难点。片断四趣味化练习 巩固新知 1、学生列举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例。师:今天我们一起交了四个新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其实,像我们今天认识的这四种形状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说出几种来呢?生1:我家的牙膏盒是长方体的。生2:乒乓球是球体的。2、猜谜语。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高兴,老师脑海里有个谜语直蹦出来,想不想猜?生(兴趣盎然):想师:大家猜到是什么,请你马上说它的名字。生聚精会神,跃跃欲试。师依次说出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谜面,学生很快而又正确地猜出了谜底。3、摸图形比赛师事先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混在一个箱内,然后每个学生带上眼罩。师:球生迅速摸起来,有的学生手短摸不够,干脆兴奋地站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请大家打开眼罩看看你摸的图形,对不对?摸对的学生自豪地在原地打转,高兴地欢呼起来,两个摸错的同学害羞地低下头。师:让我们再给一次机会,让他们重新摸一次,好不好?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摸错的两个学生重新带着眼罩,这一次摸对了。师:大家还想不想摸?生(迫不及待):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摸出了正方体、圆柱、长方体、整个课堂气氛掀起了高潮。反思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持久注意能力差,教师设计猜谜语、摸图形等富于变化的练习,可以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游戏法”和“竞赛法”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家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片断五送图形回家 培养习惯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个小家伙和我们玩了一节课,它们也该休息了,下面就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好吗?生:好(课件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家,同时动听的音乐响起)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先在小组内分工,然后每人拿着一样或几样物体,放入了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家中,下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依依不舍地对着大屏幕说:“长方体再见!正方体再见!”反思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阶段,现在的小学生自理能力差,“送图形回家”活动,一举两得,教师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用完学具后进行整理的良好习惯。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片段: 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生:4个。 师: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1和3。(教师画出手势图1) 生2:(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2和2。(教师画出手势图2) 生3:(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3和1。(教师画出手势图3)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如果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 生:4分成了1和3。 师: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生1:因为手反过来了。 生2: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师:(指第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反过来看结果是怎样的? 生:把4分成3和1。 师:第二种分法呢? 生:还是2和2。 师:为什么还是2和2? 生:(边说边做动作)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生1:1和3可以合成4。 生2:2和2可以合成4。 生3:3和1可以合成4。 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1:墙上有4块黑板,左边2块右边2块。 师:4分成 生1: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2:我们小朋友坐成4大组,除了我们组还有3大组,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3: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 生4:我们教室里装了4台电风扇,4可以分成t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师:(再打开一台电扇的开关)现在呢? 生4: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反思:几和几,就是教学以内数的组成,这主要是为了学习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不用实物操作,采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指这一天然教具,将其贯穿可的始终。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一、创情激学。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1、本节课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猜测、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数学教法,使学生无法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乐趣,给人留下的是“数学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刚开始上的课。这次的教学例子使我真正认识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很大原因就出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应使课堂上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应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像鱼儿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2、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师向学生提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研究内容:“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活动中,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活动,做足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等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目标得到较好实现。三、几点思考:1、如何向学生提出能让他们听得懂的问题,是我当前应该努力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还是得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什么该懂。学生如果不懂,教师就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基础差或是态度不认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听得懂我们说话,了解我们想让他们回答什么。一年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茫然无知,对于上课常规、作业要求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好,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该正确去引导,去培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该去了解他们,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2、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整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我想这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要做的便是课堂语言的运用,如何说得简单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二步,是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与练习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找到所学知识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解题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再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只关注个别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机会,所以,通过总结,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课后便能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三步,是要关注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渗透接下来的一些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即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5以内减法教学案例反思“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学生齐说:5-2等于3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生1:看图数数1,2,3生2:5-3=2,所以5-2=3生3:因为5比2大3,所以5-2=3生4:因为2+3=5,所以5-2=3生5: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生6:倒数法:4,3(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反思: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呢?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再次, 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教学这个工作还是一步一步的慢慢来。10的认识教学案例反思背景:作为刚进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学生的思维过程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点。因此,根据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时,教师引入主题图,再通过学生观察图、说图、数点子图、抽象出数字10。然后通过教师演示计数器、数位筒,让学生自己练习操作数位筒让学生认识数位。再通过摆小棒,做游戏,让学生掌握10的组成。最后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图让学生了解10的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说、操作达到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新知,分工合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教师始终放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片段一:体会10的含义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到现在为止你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学生:0、1、2、3、49(教师板贴带有数字的鸽子卡片)教师:这几个数字里谁最大,谁最小呢?生:0最小,9最大教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比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什么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这时候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结果,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学生:1和0拼成了10,就比9要大了,就战胜了9。教师板书“10”。教师: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有一个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你知道是什么特殊日子吗?学生:国庆节。教师:对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就是在10月的第一天(教师板书:10月1日)。教师:让我们一起记住祖国妈妈的生日,记住这个美丽的数字“10”吧!(板书:10)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 。(教师补充课题板书后问: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尺子上的数字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学生:越排在后面的,它就越大。教师:9在8的后面,那10在哪里,为什么?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教师:数的这种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请学生独立填数,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片段二:体验10的组成教师投影出示:天空中10只鸽子。教师:要回家了,小朋友们打算把鸽子关回笼子里面,可是一个笼子关不进,只好关进两个笼子里,你打算怎样把这些鸽子装进笼子里,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分组摆放学具,小组内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学生A:可以是左边9只和和右边1只或者是左边1只右边9只。学生B:可以是左边8只和右边2只或者左边2只和右边8只。教学反思: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中要满10进位,破10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目标,因为10的认识是我在教研组里所开的一堂研讨课,通过教研组里老师的评课和自己授后的反思,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创设生活中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形成新知并巩固新知。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三、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便于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在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综观整节课,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1、“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比较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从课堂实录中不难看出在设计教学中忽略了这块内容的教学。不由得让我想起新课程下的教材该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让学生顺着数和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