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中考复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成都市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化学组-桂航程 一、教学设计思想: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多数学生复习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着手复习,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本节复习课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的重现,而是将该单元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情景、图片、探究及化学原理相结合加以反复提炼形成的,通过各组学生作答、讨论交流、抢答等多种形式将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及符号表征结合。鉴于“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已复习过,所以本单元不做专门复习。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在我市、我校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小,作业(包括预习任务)不能占用学生的其他科目时间。我教的两个班均为普通班:1、知识:有近一半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感性和片面,不扎实2、能力:五分之一的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迁移能力较强3、情感:所有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探究欲,好奇心重,喜欢合作学习。所以本节课重在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当然,为防止五分之一的学生吃不饱,在巩固应用,内化提升环节中体现了差异性,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3、通过实践、讨论、实验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会自主复习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通过自主总结、问题模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品质。四、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1、教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交流、自主实验的学习方式,达到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理解和运用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实验的进行准确描述、归纳结果,评价分析,使其分析归纳的能力得以提高。3、在此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并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及设计实验的成就感。 来源:学+科+网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难点:提高学生收集加工 简单信息的能力及分析 解决问题 的能力 。六、教学器材 学生:药品: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5%的双氧水、MnO2仪器及用品:木炭、坩埚钳、火柴、酒精灯、砂纸、注射器、玻璃片、橡皮塞、玻璃棒、试管、燃烧匙、pH试纸;七、教学内容与流程环节一:填词作诗新情景,独自完成再交流出示:总揽本单元的诗歌,但残缺了部分词语,请快速浏览复习上册课本106页-122页,按事先分的小组完成学案中相应的表格,并将该诗中残缺的词语补全。教师实时点拨并评价。第一组:表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天然金刚石自然界中最 的物质这是因为 石墨最 的矿物之一,有 性, 性, 性。C60它的一个分子由 构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无定形碳木炭有较好的 性,常用作净水剂活性炭焦炭冶 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增加轮胎的 性第一组:表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天然金刚石石墨C601、常温下碳单质有 性(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用碳素墨水书写重要档案)2、高温下碳单质有 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的方程式为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的方程式为 。3、高温下碳单质有 性。两种黑色固体:高温下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反应的方程式为 。这是因为 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第一组:填词作诗:第二组和第三组:表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CO2CO碳的两种氧化物额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物理性质色态味都是无色无 的气体,固体二氧化碳俗名是 ,常用于 。原因是: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水密度密度比空气 ,不能 ,也不能 ,常用于 。密度比空气 。化学性质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由此反应可知,一氧化碳常用作 。毒性 (填有或无)毒性 (填有或无)毒性氧化性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的方程式为 (填有或无)氧化性还原性 (填有或无)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为 ,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常用 。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分解的方程式为 。 (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与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填能或不能)与碱溶液反应第二组和第三组:填词作诗环节二:拟情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在方框内填出符合下图转化关系的物质的化学式,看谁又快又准? (见右图)环节三:科学探究我能行右图实验结束后。 猜想:瓶内的气体:可能只有 ,也可能只有 ,还有可能是 . 若猜想三是正确的,请设计实验证明,并动手完成实验,小组内同学相互协作。 实验方案(尽量设计多种方案)现象结论猜想三正确环节四:我是安全环保小卫士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理由-抢答1.为减缓温室效应,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2.冬天用煤取暖时,为保暖,可将房门紧闭,同时在火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煤气中毒3.烧天然气的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4.发生煤气泄漏,可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环节五:巩固应用,内化提升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都很软,都有导电性和润滑性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CO2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是( ) A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3、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 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A B C D4、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资料卡片: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20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9.6g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A是用大理石制CO2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b处检验是否有CO2逸出的操作是 。(2)装置C中放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实验结论是 。(3)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环节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最为精彩的是:“环节三:科学探究我能行”中,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案:方案一:向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盖好瓶盖振荡,溶液变红,说明瓶中有二氧化碳;然后小心将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伸入瓶中,铜丝表面的黑色固体消失了,说明瓶中有一氧化碳。方案二:用注射器抽取瓶中气体样品,测定溶液的pH值,小于7,说明瓶中有二氧化碳;再向瓶中倒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振荡,用注射器抽取瓶中残留的气体样品,用燃着的木条在注射器针头处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