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_教案3_第1页
故都的秋_教案3_第2页
故都的秋_教案3_第3页
故都的秋_教案3_第4页
故都的秋_教案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 教案3【导学创意】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北平清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淡淡的落寞、悲凉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这一类抒情散文,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核和结构思路,在语境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真实阅读”,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在阅读中养成审问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求解答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文中写秋的文字很多。读红楼梦时,我对林黛玉写的秋窗风雨夕印象非常深刻,“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个“秋”字,读来只觉得黛玉的愁绪如茧抽丝,绵绵不绝。你还记得哪些写秋天的诗文?能说一说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将学习现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著名的写秋的散文,它就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二、朗读课文,学生交流问题。1录音范读,生字正音,初步感知文章。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进行圈点、评注: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要求:第一,小组内同学交流对文章的初步感受。第二,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部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4各小组提交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作者写的就是北平的秋天,可是为什么题目不写“北平的秋”而要写“故都的秋”?作者为什么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这篇文章写北平的秋天,好像写得很零乱,请问,这些材料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为什么在秋雨这一段的后面写到北平人“微叹着互答”这些内容?这好像和秋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为什么作者要写扫帚留下的丝纹,这些东西和秋天有什么关系?第12段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好像写在这里没有什么用,他为什么写这些?文中为什么夹些英文?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有些人写文章喜欢夹些英文,就像是有钱人喜欢镶颗金牙一般,这篇文章是不是也这样?作者对北平的秋天到底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他如果喜欢的话,为什么写得那么悲凉呢?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地坛,我所知道的香山的红叶也很美,可作者为什么写些花呀草呀蝉呀槐树呀之类的东西?这些怎么能体现出“故都”的特点?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么多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把钥匙。我们要注意属于从整体感知层次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老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应该首先解决和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预设:应首先解决问题,重点解决问题。问题:题目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而用“故都的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个问题可先解决。)第一,“故都”其实是指北平,但“故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使人联想到北平几百年来所积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故都”二字含有一种沧桑感,使人容易联想到北平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含着一种淡淡的忧郁,令人低回。第三,“故”字使人联想到故国故土故乡,暗含着一种深切的眷恋之情。(还可补充北平的四季中的语句)问题:作者对北平的秋天到底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他如果喜欢的话,为什么写得那么悲凉呢?(抒情散文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应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解成四步来探究:第一步,把握情感基调:作者对故都的秋天到底怀着怎样的情感?我们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情感?作者热爱故都的秋天。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不远千里”“赶上”“饱尝一尝”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他在结尾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愿意用生命的三分之二来挽留北平的秋天,可见他对故都之秋深深的眷恋之情。第二步,概括要点: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热爱故都的秋天?请在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北平的秋味的语句。这个句子在第一自然段:“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它写出了北平的秋味:清、静、悲凉。能不能把这个句子改成“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呢?不能改。从表达技巧来看,原文运用排比句式,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读来语气舒缓,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感慨,抒情意味更浓。第三步,深入赏析: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清、静、悲凉”的秋味?文中写了五幅画面,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这种秋味?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进行赏析评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秋院(结合学生的问题):院子里有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清淡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写出了秋天清淡的色调。“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一句突出了秋天的“静”,身处故都,听到的不是车水马龙的喧嚣,而是并不响亮的驯鸽的飞声,以声衬静。作者在院子里“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可见作者他心境的宁静、清闲。而“一椽破屋”、“破壁腰”这样破败的景物又透着些悲凉的意味。秋槐(结合学生的问题):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格外寂静;而看到扫帚的丝纹,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细微的扫地的声音,在原本繁华热闹的故都,连扫帚扫地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正反衬出故都的静寂;“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让作者“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里还觉得有点落寞”,这几句正折射出作者心境的清闲和悲凉。秋蝉:作者写秋蝉,说它们“简直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仿佛让我们听到满城的秋蝉声,感觉秋无处不在。作者形容那是“衰弱的残声”,“衰弱”,突出蝉声之小,而着一“残”字,则让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秋雨(结合学生的问题):秋雨及雨后话秋凉的场面,是作者精心细描的一幅秋景图,“忽而来了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写秋雨到来的情形,既不同于夏雨的辟里啪拉,也不同于春雨的绵绵不绝,“息列索落”这个拟声词写出了秋雨的静,不喧闹,不缠绵;雨后“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一个“卷”写出了秋雨经过之快。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秋雨忽来忽去、干脆利落的特点。而都市人那青布单衣、夹袄,色调是清的;咬着烟管,在斜桥里上桥头树底立着,缓慢悠闲地和熟人微叹着互答,心态是闲的;说的内容也是关于秋的凉意的,而那悠长悠长、平平仄仄的京腔京韵,让人平添一缕乡愁,平生一种寂寞悲凉之情。秋果:作者认为当果实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而淡绿微黄的颜色,也是清淡的色彩。小结:(结合问题)作者写故都的秋景,五幅画面其实都是围绕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来选取景物的。写秋色,突出清淡的特点;写秋声,突出静寂的特点,作者在这样的清静的秋声秋色里品味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悲凉。他不写游人如织的香山、地坛、颐和园,而是选取最平常的景物来写北平的秋,正是因为这些最平常的景物,最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最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淡淡的落寞和悲凉的情感,在这些平常之景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故都的秋天不但程度深,而且范围广,触目皆是秋。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热爱之情,文章形散神聚。(结合学生问题)第四步,深入探究:我们写文章好像都应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我们所歌颂的事物好像都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作者为什么会歌颂、喜欢“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文贵情真。作者为什么喜欢“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这和作者的审美情趣、人生经历有关。第一,郁达夫是同鲁迅、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他满腔热情地回到祖国,面临的却是失业和居无定所的现状。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进行进步文学创作。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隐居山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他眼中的景无不是内心情感的外化,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不写不休。“故都的秋”其实在作者的心中,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第二,与作者的审美情趣有关。作者在第12段中写到中外文人对秋的情感态度,有一句话是全段的中心句:“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萧索的感触来的。”由此可知,中外文人都有一种悲秋的情结,当秋的清淡、寂静、萧瑟与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感发生共鸣的时候,作者便会觉得这样的秋仿佛是自己的知音,于是便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契机。(结合问题)四、总结与拓展1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特色呢?第一,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心中的寂寞悲凉之情,倾注于笔端,融入自然界的落蕊鸣蝉里、风雨草木中。第二,衬托的写法(结合问题)。对比反衬的手法主要运用在第二段和第十三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