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doc_第1页
评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doc_第2页
评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评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编 辑:_时 间:_儿童读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又热火起来,乃至发展为一种“运动”。对“儿童读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近来读到梁启超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发现目前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者们所持的观念其实与梁启超有颇多相似,因而便觉得有必要对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做一番评论,希望这种评论有助于认清儿童读经的利弊: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改良派人物。梁启超曾坚决主张吉老的中国进行文化改良.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然而他的学校读经问题一文宣扬的思想,却有向复古派、国粹派妥协的倾声:在此文中,梁启超直言不讳地指出.读经是件苦差事,让小孩子们读经是件难事,所以在学校是否应当废止读经问题上,他起先是偏向于废经一派的,但是后来从各方面考虑,终于还是走向了读经派。这一转变过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学校读经问题,实十年来教育界一宿题也,因争持未决,而至今各校亦遂无经课。吾自昔故疑读经之难,故偏袒不读之说,谓将经语编入教科书已足;吾至今仍觉其难也,然从各方面研究,渐觉不读之不可。”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不论是其先前偏袒废经还是后来支持读经,他都一贯认为小孩子读经是件苦差事:“吾自昔故疑读经之难”,因而偏袒废经派,后来转为读经派一方,依然还是认为“吾至今仍觉其难也”。这位童年受过旧式读经教育的思想大师“立言修其诚”,并不像某些主张儿童读经的人士所宣称的那样,把读经说成是一件带给童年欢乐的美差事。梁启超后来为何转变为读经派?他自言“从各方面研究,渐觉不读之不可”。他的“各方面”其实是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经训为国性所寄,全国思想之源泉自兹出焉。”梁启超认为,“经”是中国的文化命脉。废经而不读,就会导致文化传统的断裂。甚至酿至“国性分裂消失”。其实,“经训”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在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固王朝的奴隶制而提出的一些学说,奏汉以岳又经后世儒者历代改造而逐步成为中国封建专铡的意只形态:如果说它们是“国性所寄”,那么也只能是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国性”。如果说它们是“全国思想之源泉”,那么总体上说.,只能是封建意识形态的“全国思想之源泉”,是必须进行根本改造的“国性”和“全国思想之源泉”。我以为,中国的文化改造需作从“从火变水”的质性改造,只有如此,中国的文化才能真正实现转型,中国的“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