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分散系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127i和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c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d盐酸、王水都是混合物解析:选d。分馏为物理变化,而干馏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而127i和131i为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错误;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其导电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项错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王水是由硝酸和盐酸混合而成的,二者均为混合物,d项正确。2(2014高考重庆卷)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解析:选b。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反应原理为sio24hf=sif42h2o,涉及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后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3以下关于物质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c盐都含金属元素d有机物都含碳、氢、氧元素解析:选a。a项,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b项,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但不一定含氧元素,如hcl;c项,硝酸铵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d项,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4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鸡蛋白溶液蒸馏水淀粉溶液硫酸钠溶液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肥皂水a bc d解析:选d。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5若a酸=盐水,则a不可能属于()a氧化物 b单质c碱 d电解质解析:选b。单质与酸反应,要么生成盐和h2,要么生成盐、水和另一种还原产物,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存在。金属氧化物(如na2o)、碱(如naoh)与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且金属氧化物和碱都属于电解质。6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与d互称同位素b1hd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o与do的物理性质不同解析:选c。c项,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7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解析:选a。表面化学研究的范畴为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a项中无气体参与,不属于表面化学的范畴。8(2013高考四川卷)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解析:选d。a.so2、sio2是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氧化物。b.稀豆浆属于胶体,氯化铁溶于水得溶液,不是胶体。c.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为非电解质。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均为混合物。9下列实验操作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解析:选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107 m,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 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当,其对可见光线有散射作用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很小,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解析:选b。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均属于并列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11.(2016景德镇高三质检)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象环境报告中的“pm2.5”是一种新分子的描述b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c“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d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解析:选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不是一种新分子,a项错误;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不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nxoy中的no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12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解析:选c。“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正确。13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b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c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d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解析:选a。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hd,a正确;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b不正确;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为两性氧化物,如sio2,c不正确;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如alcl3,d不正确。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mg(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解析:选a。a项,mg(oh)2分解吸热降低温度,且生成高熔点的mgo,可用作阻燃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也不能电解其水溶液制铝,错误。15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有一种是氧化物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莱芜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鹰潭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4年宝鸡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年南京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3年衢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4年吐鲁番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铜川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3年西双版纳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绵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3年阿勒泰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学校体育发展五年规划(2025.9-2030.9)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真题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GB/T 156-2017标准电压
- 清洁间歇导尿重点技术评分重点标准
- 桩验孔记录表
- 制粉系统检修方案
- 《外科学》第七节 直肠癌
-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 (完整版)二十四山年月日时吉凶定局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