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2).doc_第1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2).doc_第2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2).doc_第3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2).doc_第4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建筑1002 学号:3100106047 姓名:李和麟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期末课程论文姓 名:李和麟学 号:3100106047所在院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 业:建筑1002任课教师:沈圆顺二一三年十二月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作者:李和麟(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摘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相辅相成,因此建筑法第58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6条也规定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这对建筑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U714(Times New Roman) 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quality accid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Li He-lin(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China)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are inseparable, quality problems often lead to security incidents, and unsafe factors for quality accident hidden danger.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the construction law fifty-eighth stipulate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twenty-sixth Ordinanc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lso stipulat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the unit. This to a certain restriction 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in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does not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lead to frequent accident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1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设计人员不遵照国家规范设计,操做工人违反规程作业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如:结构吊装中,柱、屋架等构件缺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场所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如施工管理混乱,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失责,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等。事故的间接原因,导致直接原因的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由单纯一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很少。如果我们把各种原因与结果连起来,就形成一个链条,通常我们称之为事故链。由于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逻辑关系不同,则形成事故链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多因素集中型:各自独立的几个原因,共同导致事故发生,称为“集中型”。因果连锁型:某一因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这些因果连锁发生而造成事故,称为“连锁型”。复合形:从质量事故的调查中发现,单纯的集中型或单纯的连锁型均较少,常见的往往是某些因果连锁,又一些原因集中,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称为“复合形”。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中都涉及到人(设计者等)和(建筑物、材料、机具等) ,开始接触到的大多是直接原因,如不深入分析和进一步调查就很难发现问题的更深层原因,不能找出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就难以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质量事故,应采用逻辑推理,通过事故的分析,追寻事故的本质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2 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2.1 使用不合格的钢材。 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 2.2 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 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3 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3.2 违反设计程序。 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3.3 违反施工要求。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4 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5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5.2 建设监理水平不高。 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5.3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 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5.4 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 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6 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 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6.2 条例细则不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6.3 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7对策建议7.1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建材市场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有不少建材企业,特别是有些新办的乡镇建材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职工素质差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出来的建材产品质量不高,再加上流通过程中经销商采取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用于建筑工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加强建材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进货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采购、不使用,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必须严格检验制度,对不需要进行复试的建筑材料,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在宏观检查上加强监管力度,对宏观检查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律清出施工现场对于需要复试的建筑材料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确实做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允许用于工程施工,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7.2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 据统计资料显示:88%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这就要求所有从事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都应掌握有关的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在改革用工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质量教育和培训,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现在不少建造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位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乡村工匠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他们有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规范和验收标准,只关心完工收钱。因此,新工人来单位后必须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从确保质量出发,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工作。所以,要杜绝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要加快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以合同制工人为主体,以临时工为调剂,相对稳定的、结构比较合理的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在队伍调整的同时,强化质量教育培训,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术,使他们不仅有提高质量的自觉性,而且知道怎样去提高质量,具有提高质量的技能,只有这样,才会为消除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打下坚定的基础。7.3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是质量监督站。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客观情况,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多种政策、法规的宣传。随着国家建筑法的出台,监督站必须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站的职能作用。认真按照国家颁发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准确核验工程质量等级,强化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