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大峪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学案六 理 想【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2、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富有哲理的诗句,体会比喻、顶针、拟人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3、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拼搏。【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修辞【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富有哲理的诗句【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理想,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之后对理想深刻而真切的感悟。2. 走近作者流沙河,1931年生,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出版开始第一部发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由此被打为右派,1966年遣送回原籍劳动糊口,共12年。1978 年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3.相关资料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美、节奏美、和谐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时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自主学习】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内涵( )熄灭( )缀连( )脊梁( )船舶( )弧线( )鬓发( )洗濯( )蜕变( )榆杨( )莹莹( ) 倔强( ) 寂寥( ) 玷污( )坚贞( ) 扒窃( )功勋( ) 诅咒( )可望而不可及:【合作探究】2、在朗读中,请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感受最深的语句,告诉大家,并说说理由。(形式是“我喜欢,因为”)3、在朗读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语句吗?如果有,请你把它抄写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4、理想与在山的那边都表达了“人生的理想”这一主题,请你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精读精练】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从文中找出仔细研读,揣摩修辞的妙处,师生共同赏析,并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主题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_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望着海洋5、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海浪 B海岸C礁石 D坚强者6、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A风掠过 B水蚀过C刀砍过 D雕刻过7、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8、这首诗主要赞美的是一种 精神。【拓展提升】9、仿照例句,完成句子。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完成:时间既是_ ,时间又是_附(一):美文欣赏人 生黄金山人生,是一支悠扬的歌,天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生,是一生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够找到它的真谛。人生,又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角色。人生是戏,但绝不能视其为儿戏。因为,戏弄了人生,亦即戏弄了自己。人生的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经过一个高度后,终归回到地面。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附(二):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俄)加里宁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德)爱因斯坦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4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6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 (法)罗曼罗兰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 (俄)屠格涅夫9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俄)列宁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12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古希腊)苏格拉底13.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谚语【教(学)后记】七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2、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学习难点】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知识链接】1. 题目解读行道树一文中,行道数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第一次真好一文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不是每一个第一次都愉快,而是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2. 走近作者张晓风,江苏铜山人,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年,她被台湾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周素珊,散文作家,原籍广东中山。代表作有故园梦重归秋夜宴风雨故人来等,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涵哲理。3.相关资料张晓风散文创作: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7【自主学习】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堕落( )烟cng( )点zhu( )繁弦急管( )苦熬( )牙yn( )冉冉( )贪ln( )污浊( )柚子树( )硕大( )sh时间( )z妹( )玲珑剔透( )( )( )f小鸟( )雏形( )2、自由朗读行道树后思考:(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3)行道树中哪个句子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3、 默读第一次真好,思考:、全文一共记叙了哪些“第一次”?、作者对“第一次”有怎样的感受?【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行道树4、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5、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6、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7、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精读精练】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8、下面是选文1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A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B仅仅具有鸟的雏形C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D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正确的句序是_:9、课文开头既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时消失。10、段中描述“第一次”经历和感受时,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母爱,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郊千古传颂的诗句;_,_。(游子吟)【主题阅读】(一)美文欣赏行道树陈润曦初中时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没想到这时会想起它,因为它的渺小。我们学校大门外的两旁都是树。很是茂盛。这些树一直贯穿地包围着整个科技园。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科技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我不敢说它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但我却总是感受到了它们用力的呼吸,即使它们不曾引起人的注意。第一次感受它们的存在,是在领通知书的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仿佛太阳只管它不顾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声”散发出来似的。于是,人们变得黝黑。于是,人们变得浮躁。于是,人们懒得不想睁开眼睛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懒懒散散,惟有树,努力地张开它们的“三头六臂”,努力地与太阳比着“胸怀”的宽广。只是,终究是比不过的。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树的伟大,才能渗析出太阳的斑斑点点,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多么感谢它。我总是坐在窗边。我也喜欢窗打开后,蹿进来的新鲜的气息。即使夹杂着许许多多城市中的尘土,但始终不能拂灭那新生嫩芽的生机,高大树木的凉意这些,总在炎热夏天的午后,为你的心灵带来一次洗礼。灯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嚣,换不了的颜面。只有那些树让你感受到了时间在变,季节在变,虽然很不明显。但即使是嗅觉不灵敏的我也能从中嗅出点什么。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路灯会不会孤独;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人们会不会感到缺少了什么。我只知道虽然这些树都在,但谁也没有很细心地每天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城市的陪衬,可有可无。但它们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觉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么。(二)阅读文段,完成题目。红花草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红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她的足迹。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喂得像红玛瑙,真美。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那如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那朴实、崇高的情怀。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她的生命何等蓬勃!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成长,她的品格何等谦逊!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她的花蕊深蕴着醇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渗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癫狂,终日绕着她采蜜。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珀色的柔光。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怨,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1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_。12、红花草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质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A由远及近时间顺序B由外到里空间顺序C由近及远时间顺序D由里到外逻辑顺序13、红花草的一些品德与人类的哪些崇高品格相似?完成下列表格,字数不要超过方格范围。红花草人类的崇高品格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酿蜜死得其所给土增肥14、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拓展提升】15、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尝试?试举例说明。16、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地“第一次”,你一定有自己奇妙的感受。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和感受,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用“第一次 真好,好在 ”的句式,写一段话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想。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它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时,我们学会了尊严,在第一次与困难的斗争中,我们学会了坚强;在第一次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第一次处理相互关系上,我们学会了谦让总之,在生活中学会了成长。请以“第一次我学会了”为话题,参照以上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17、学习了这一课,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自己对第一次的关注和思考。【教(学)后记】八 人生寓言(节选)【学习目标】1、 理解寓言的含义。2、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学习重点】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寓言的含义。【学习难点】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2. 走近作者周国平,著名哲学家,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3.相关资料(1)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2)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3)介绍寓言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著作中。特征: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自主学习】1. 根据拼音写汉字险象die( )生 各具风yun ( ) 得失之huan ( ) 心旷神yi( ) bing( ) 告 e( ) 运 lu( ) 去 che xiao( )(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优美的姿态神情。(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5、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6.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7.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8.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9.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10.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精读精练】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1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12.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13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14.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15.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16.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主题阅读】小溪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7、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答:18、“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 答: 19、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答:20、“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 答:21、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答: 【拓展提升】22.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 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 ,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情节较 ,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 和 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23.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我们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教(学)后记】九 我的信念【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2.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感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科学实验岗位为全人类工作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学习难点】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向世人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的乐趣完全在科学本身,她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把全部精力投入心爱的科学事业中去,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2. 走近作者玛丽.居里(18671934),即居里夫人,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钚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推动里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3.相关资料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可见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是多么巨大。同学们都已经熟悉了她的故事。她曾经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曾经放弃了申请镭的专利的申请。她取得这样烁古撼今的成就,却淡泊名利甘于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她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蹂躏报酬获益匪浅镭魅力 2.根据拼音写汉字 Subinlushc ()事()策简()()望()然 3.搜集居里夫人的资料,整理有关“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4.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该有哪两种态度?” 5.开拓视野 ,用“信心”为本体写3个比喻句。 用“坚忍不拔”为中心词写1个排比句。 6.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居里夫人和蚕的相似点是什么?”以“勤奋”为话题说一段话。 7.读文章的第三段,思考“居里夫人把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视为“美好快乐的记忆”? 8. 我们把刚才经过概括得到的文字信息,按重点词语精心筛选留下你认为重点的词语。 9. 我们把这些词语重新排列成一句话来概括居里夫人的追求。 【精读精练】读下列问短,完成有关题目。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10、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答:11、.读最后一段回答如下问题:“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答: “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中“科学的这种魅力”指的是什么?答:12、从本文中看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4个四字短语概括。【主题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得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3、作者认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_。 14、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对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陈述? A、她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己 B、她极端谦虚,甘做社会公仆 C、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心情抑郁,外貌严肃 D、她处事客观,公正不阿15、文章第三段所举事例证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答_。 16、一句话叫“先成人后成材”,这句话和本文主旨相吻合吗?试简要说明。 答:_ _【拓展提升】居里夫人的成功能给你什么启示?谈谈你读本文的收获。(200字左右) 【教(学)后记】十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2. 走近作者论语的作者谁呢?应该不是孔子本人。在先秦,学者与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亲自参与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这部书常常就以这位学者命名,比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假如孔子亲自参与了论语的集结,那么这部书就应该叫做孔子。郭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说的中庸就是子思子一书原来的名字,为子思所著,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那么,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虽然刘向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常常遭到后世的怀疑与批评,但对这一点,迄今没有人提出过质疑3.相关资料(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 )3翻译下列短语。不亦乐乎:_。温故而知新:_。见贤思齐:_。任重道远:_。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表顺接关系的有_,表转接关系的有_。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5填空。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以及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朱熹把_合称为“四书”。【合作探究】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思考:6、课文在求知态度上强调什么?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什么?在修身做人上又强调什么?7、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8、请你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9、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_ 的书。这本书是 _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10、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 _ _11、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12、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 _ _13、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1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题阅读】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 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 ) (2)夫子式而听之( ) (3)然( ) (4)昔者吾舅死于虎( ) (5)何为不去也( )(6)小子识之( )16、“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_ 17、“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 18、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 19、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_ 20、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 _ _ _ 21、“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 _。 22、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拓展提升】1论语的伟大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2有关论语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3. 论语名句集锦 EBY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pn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JU+F 子谓韵:尽美焉,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Ex4l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i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Fw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G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z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w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