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群落的相对稳定 栏目索引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知识网络答题语句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返回总目录 考纲要求群落的结构特征 知识梳理 答案 1 群落的概念 占有一定空间的的集合体 2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是代表群落组织水平和功能的基本特征 是测定群落组织水平的指标之一 大 表示物种多样性程度高 2 方法步骤 选取 统计记录 3 结果分析 群落中只有物种时 辛普森指数 1 数值最小 群落中 辛普森指数 越大 所有生物种群 物种多样性 辛普森指数 辛普森指数 样方 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 一个 物种越多 3 群落的空间结构 观察下图 完善下列问题 1 a图群落中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具有明显的结构 各层植物叶片的排列方式与相适应的 2 a图群落中动物有没有分层现象 如果有 和植物的分层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案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 都有特定的动物栖息 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和植物的分层现象不同之处在于 每一个层次上活动的动物种类 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和一年的不同季节是有变化的 3 群落分层的意义 群落的分层使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生物数目 使这些生物充分利用 大大减弱它们之间的竞争 从而使群落保持相对稳定 4 b群落中各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表现为 群落中的生物以出现 不同斑块上生物的等都有不同 由于植物群落水平上的结构差异 也造成分布的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性增强了群落的 答案 稳定性 垂直 森林中光强度自上而下递减 增多 环境条件 不均匀性 斑块 种类 数量 动物群落 4 生态位 1 生态位概念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和它们在上占有的地位 2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重叠就可能发生竞争 重叠越多的物种间 竞争越 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 3 生态位的分化是指的物种 通过作用 发生变化 从而减少或排除 使它们的现象 基本上有3种适应方式 答案 改变食物的种类 形成不同的食性 生活方式 时间和空间 生态位 激烈 趋于灭绝 生态位有重叠 自然选择 生态位 竞争 共同生存下来 划分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 错开活动的时间 诊断与思考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某菜市场上出售的鸡 鸭 鱼 蘑菇 木耳和蔬菜等所有生物组成群落 2 墨西哥某片沙漠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和热带雨林相比 辛普森指数低 3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4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垂直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进行套种 立体养殖 5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 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 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 这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7 两种生态位重叠的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种生物被灭绝 答案 2 下面是玉米田群落和杂草地群落的照片 据图分析 1 二者相比 的辛普森指数高 2 玉米田群落中 玉米数量最多 生产量大 在群落中起主要作用 称之为 3 若二者都受到某种喜食单子叶植物的昆虫的侵害 群落更易被破坏 4 自然的群落一般包含物种较多 彼此间关系复杂 从而使自然群落成为一个有和的整体 答案 自我调节能力 杂草地群落 优势种 玉米田 内在联系 3 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 为什么 提示不是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 温度下降明显 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 依次为 阔叶林 针叶林 高原草甸 苔原 这种状况与地球南 北 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 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返回 答案 题组一物种多样性的测定1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 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解题探究 1 2 3 4 注 第1层为距地表0 5cm 第2层为距地表5 10cm 第3层为距地表10 15cm 5 6 解析答案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差异c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 a错误 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 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 b错误 人工广场绿地 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c错误 答案d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 进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 梨茶间作园的物种多样性在6月份时最大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解析据图 纯茶园里物种有20个左右 a项错误 据图可知 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量多 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 b项错误 据图可知 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 c项正确 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 d项错误 1 2 3 4 c 5 6 解析答案 题组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 下图中a b c分别代表山地 森林 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 2 3 4 5 6 解析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环境条件不同 a项错误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温度影响群落分布 b项错误 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水的不同深度上光照不同 c项正确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4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 还有地形 湿度 盐碱度等c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 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 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1 2 3 4 5 6 解析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 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地形 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答案d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题组三生态位分化与竞争5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 正确的是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 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 如果资源有限 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d 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1 2 3 4 5 6 解析从a b两图分析可知 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 因而种内斗争激烈 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 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 可排除a b项 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 故可排除d项 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存在交集 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物种2存在被排除的危险 c项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6 如图为某一区域m 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 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 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m n将呈现指数增长d d b时 m与n种间竞争激烈 1 2 3 4 5 6 解析仅从食物关系来看 曲线不重叠时 m与n无竞争关系 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 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b越大 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 适应能力越强 指数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 显然 m与n存在竞争关系 不可能满足指数增长的发生条件 当d b时 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 竞争会加强 d 方法技巧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 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 也表现在地下 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 水域中 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 温度 食物 含氧量等 2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 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返回 解题探究 返回总目录 知识梳理 考纲要求群落的演替 1 演替的概念 随着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 2 演替过程 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答案 知识梳理 灌木阶段 另一个群落 地衣阶段 时间 答案 3 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答案 4 群落演替的原因 1 不断变化 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 不断进行繁殖 迁徙 3 群落内部由于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 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 人类活动的 干扰 环境 生物本身 生命活动 种内和种间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级演替 2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3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 诸如气候 地貌 土壤和火等 5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级演替 6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答案 诊断与思考 2 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图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提示针阔混交林群落遭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级演替 阔叶林群落经人工砍伐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级演替 2 杂木植物群落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3 在乱石窑裸地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过程中 有机物总量 群落结构 辛普森指数及群落的稳定性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有机物总量会逐渐增加 群落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 辛普森指数会变得更大 群落的稳定性会变得更强 答案 返回 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1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 土壤等条件有关 与人类活动无关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 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其中 过程中 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 在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答案 解题探究 1 2 3 4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条件发生的演替 为次级演替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a错误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但也属于群落的演替 b错误 的过程中 乔木逐渐增加 草本植物逐渐下降 其中 过程中 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c正确 在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也有水平结构 d错误 答案c 1 2 3 4 2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演替的先后顺序 乙 丙 甲 丁b 生物多样性 丁 甲 丙 乙c 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级演替d 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级演替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级演替 演替过程应为丁 甲 丙 乙 d 解析答案 1 2 3 4 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3 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 图乙 丙 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 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 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程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 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答案 1 2 3 4 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种数量逐渐增多 物种种类增加 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b c正确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 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 草本植物数量减少 最终趋于稳定 d正确 答案a 1 2 3 4 4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 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 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 研究了灌草丛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 结果如下 注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1 2 3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 与水平结构无关b 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关c 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 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 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 是一块土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 a错误 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 b错误 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 气温较高 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 正确的演替顺序为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d错误 解析答案 1 2 3 4 c 方法技巧 1 判断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方法 1 从起点上判断 初级演替的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次级演替的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2 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缓慢的是初级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的是次级演替 2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 1 群落演替的方向 自然条件下 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 群落结构复杂化 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 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2 群落演替的结果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 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的变化 使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返回 知识网络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1 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群落 自然群落一般包含的物种都比较多 在群落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上的不均匀性 都使群落更加稳定 2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 生态位的重叠会导致竞争 生态位的分化会减少或排除竞争 生态位的分化 是生物对环境的长期适应以及自然选择的结果 3 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在一个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级演替 当原有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演替是次级演替 经过一系列的演替过程 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要语强记 返回总目录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 2015 全国 4 下列关于初级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 避风等作用 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 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草本阶段的 故a错误 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 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 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 b错误 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 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c错误 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 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正确 解析答案 1 2 3 4 d 2 2015 海南 22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 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 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碳等化学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a项正确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分层现象 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项错误 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较高 生物之间具有互利共生 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 c项正确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 植物及需氧型的微生物呼吸利用 d项正确 1 2 3 4 解析答案 b 3 2015 北京 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 10m的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见下表 1 2 3 4 解析答案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表述错误的是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不驱走大蚂蚁比驱走大蚂蚁 在定时灌溉或不灌溉的情况下 小蚂蚁出现率都有所降低 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小蚂蚁在食物上的竞争较强 进而可以得出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a错误 c正确 驱走大蚂蚁 定时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增加 不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减少 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正确 本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是 7个10m 10m的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属于样方法 b正确 答案a 1 2 3 4 4 2014 新课标 30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 哪个属于初级演替 哪个属于次级演替 2 一般来说 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级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1 2 4 3 答案 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级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级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 上述次级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 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 据调查 近5万年以来 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 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 未发生改变 变慢 或 变快 演替的方向 填 发生改变 或 未发生改变 解析 人类过度开垦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50年 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 5万年 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 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 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 1 2 4 3 返回总目录 解析答案 变快 未发生改变 练出高分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 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 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 b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b 图c中的s1换成s2 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c 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 则会呈现指数增长d 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 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解析图a中s1的竞争力大于s2 但图b中s1的竞争力小于s2 所以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a正确 由于温度交替改变 所以图c中的s1换成s2 其种群数量也会发生波动 b正确 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不一定呈现指数增长 因为其数量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c错误 由于s2和s1具有竞争关系 所以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 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 d正确 解析答案 c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2 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 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 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 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 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a 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解析从表格可知 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养 则对照组应该是异湾藻单独培养 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 都可抑制异湾藻的增殖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强 故a d项正确 c项错误 由表中数量的单位可知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b项正确 答案c 3 在调查某处土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实验中 统计结果如下 该群落有4个物种 其个体数分别为2 3 5 5 则辛普森指数为 a 3 37b 3 27c 3 57d 3 47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c 答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4 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 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 经过湿地修复 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 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级演替b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c 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d 湿地恢复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不断提高解析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次级演替 a错误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 b正确 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c正确 湿地恢复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不断提高 d正确 a 5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 另一段边坡 乙 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a 边坡甲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加剧d 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级演替 但乙属于初级演替 解析据表可知 甲 种植植物 比乙的土壤动物多 说明与移栽植物有关 a正确 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可知 在没有移栽乔木的情况下 甲仍有可能发生群落演替长出乔木 b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 c错误 甲和乙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级演替 d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6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 历时短c 甲中 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 若气候条件适宜 甲 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甲表示的是次级演替 乙是初级演替 次级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 历时短 a b项正确 不论初级演替还是次级演替 若气候条件适宜 最后都可以演替成森林 d项正确 处的物种多样性相同 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c项错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c 7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 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 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 火灾后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级演替解析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a正确 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 土壤湿度 盐碱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确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 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 c错误 火灾后土壤中还保留了一些生命体 所以属于次级演替 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c 8 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后 形成一片空地 叫作 林窗 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 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 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 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杨树 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b 红松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 在群落演替的初期 不存在竞争关系d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 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答案 b 9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 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 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类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 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低d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级演替解析人工恢复林和自然恢复林均是在退化的林地上进行的恢复过程 退化的林地还保留了原有的生存条件 故两者均属于次级演替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d 10 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但不改变其速度b 治沙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 叶小或退化且角质层发达的品种c 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 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解析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a错误 b项植物的特征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 适合在沙漠地区生存 b正确 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错误 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可能还会具有互利共生的关系 d错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b 解析答案 11 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 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 5m 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 1m 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 解析用样方法对不同的物种进行调查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最小样方面积 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 解析答案 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 合理即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解析答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2 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 b c三个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三个群落中的 物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咨询服务合同
- 混凝土泵送服务与施工合同
- 社会保障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机械专业精彩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字教学课件图片高清无水印
- 2025至2030中国氯氯化铜杀菌剂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蛋糕裱花教学课件图片
- 2025至2030氧化铝翻板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药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临床化验单解读
- GB 16807-2025防火膨胀密封件
- 麻醉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2025年国企审计笔试题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医院医疗收费培训课件
- 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
- 名学快问快答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党员干部廉政知识中央《八项规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MOOC答案】《VLSI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东南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活科技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